焦作最北袖珍村:全村僅一戶人家,九代居住在山巔

在修武縣最北邊的省界邊,有一個叫橫河的行政村,位於雲臺天瀑的西峰上,橫河村下轄大橫河、小橫河、北界村三個自然村。北界村處在最北端,也是焦作最北邊的自然村,村中僅有一戶張姓人家,被稱為袖珍村。


焦作最北袖珍村:全村僅一戶人家,九代居住在山巔


北界村風光。仝小四 攝

戶外運動專家、修武縣作協主席仝小四多次到過橫河村和北界村,也曾多次向記者講述北界村及其周邊村的不少故事。故而,記者對北界村嚮往已久。

焦作最北袖珍村:全村僅一戶人家,九代居住在山巔


北界村風光。仝小四 攝

近日,記者與幾個朋友驅車前往北界村探秘。百度地圖顯示,北界村距離焦作市政府77公里。有意思的是,要想到北界村,需先到山西省陵川縣境內。沿修陵公路北行,過省界不久,在陵川勤泉隧道的北口附近,看到路邊有個陵川縣雙頭泉村的路標,順岔口下路沿一條山谷走10公里左右即可到橫河村。

山路崎嶇不平,沿山路行進半個多小時後,我們來到陵川縣奪火鄉雙頭泉村,看到村中有幾家農家樂,停有多輛焦作牌照的汽車。下車與山民交談,操著一口山西話的山民說,這裡是避暑的好地方,晝夜溫差大,即使在赤日炎炎的盛夏,晚上睡覺仍需要蓋被子;夏季炎熱時,每到週末就有不少人前來遊玩避暑。

沿著河谷繼續行走幾公里,到了一個岔路口,看到寫著“一善佛寺”的路標,上了一個大坡後到了一戶人家的大門口,這家的門楣上寫著“耕雲讀雪”四個字。這就是北界村唯一住戶——張文明的家。整個村子就他一大家共10口人,真可謂是中國最小的袖珍村了。

焦作最北袖珍村:全村僅一戶人家,九代居住在山巔


北界村唯一的住戶張文明遙望大山。王龍卿 攝

張文明今年60歲,愛人叫孫小軟。他家房子坐西朝東,是個石頭建成的小四合院。他的兒子們的房子在對面的山崖邊,磚混到頂的兩層樓,坐北朝南,正對著一座巍峨雄偉的大山。

張文明家門前的小山包上過去曾有一個河南與山西的界碑,如今碑已不見,只留下了碑座。記者的朋友豫疆開玩笑說,老張家可謂雞鳴兩省,狗叫兩縣;一腳踏晉,一步跨豫;頭枕河南,腳蹬山西。

老張的三個兒子都在修武縣七賢鎮買了房子,平時在山下生活,唯獨老張兩口還住在山巔之上,守望家園,守望大山。

張文明很健談,講起話來總是滔滔不絕、口似懸河,對人熱情親切、厚道實在。也許是住到人煙稀少的深山裡很少見到人,他一見到客人就親如家人。

“耕雲讀雪”門楣是張文明祖上留下的匾額。他祖籍山西洪洞縣,祖輩遷居到此不足200年,他是第九代人。先祖是個文化人,故在門楣上寫了“耕雲讀雪”四個字。

老張家門前的山包上有兩棵古樹,他把兩棵古樹視為神樹,倍加呵護。一棵是千年黃櫨樹,形狀獨特,枯朽滄桑,像一個天然形成的巨大盆景。曾有人出幾千元想買走,老張沒有答應。另一棵古樹是青槓樹,青槓樹外皮粗糙,葉似板栗樹葉,果和板栗差不多大小,山區兒童愛用其做小陀螺玩。生長在青槓樹上的黑木耳,味道比其他樹木上生長的黑木耳味道更佳,營養也更為豐富,被尊為山珍極品。

老張說,沿他家門前這條路走雲臺掛壁公路,可達雲臺天瀑上邊。穿雲臺山景區而過回焦作,要比從雙頭泉村返回近20公里。

沿老張家門前的水泥路前行數公里,便到了大橫河村。大橫河村有11戶40多口人,平時只有十幾人,多為留守老人。

太行山上有多條掛壁公路,其中的郭亮掛壁公路十分有名。橫河村到雲臺山也有條雲臺掛壁公路,在雲臺山景區小寨溝到橫河村10公里的山路中間,知道的人並不多。橫河村黨支部書記張留根向記者說起了修這條路的艱辛。為了方便下山,幾十年前,村裡順著山溝好不容易修了一條簡易路,可是一場暴雨將山路徹底沖壞了。1992開始,在交通部門的支持下,每年冬季農閒的幾個月,村裡的老少爺兒們齊動手修路,一年只能修一公里,費了十幾年,2003年終於路基修好了。2004年,趕上國家“村村通”的好政策,路基鋪上了混凝土。2013年,橫河村到北界村6公里長的路才修好。這條路老百姓稱之為希望路,意思是走在希望路上早日奔小康。

下山時,孫小軟搭乘我們的車去兒子家,在雲臺掛壁公路上,孫小軟指著對面懸崖峭壁中部的一條崎嶇蜿蜒小路說,這就是傳說中的“寡婦路”。

相傳,此處古時是陵川至河南的唯一通道,當初只有不到半米寬,來往行人客商需手攀腳登才能通過,稍有不慎就會落入萬丈深淵。

清代,陵川附城鎮城東村有個商人在河南做生意,經常來往於這條古道。有次這個商人從此經過,不小心墜下深淵。商人死後,他的媳婦來到這裡,遙望深淵哭祭丈夫。為了讓丈夫魂歸故里,也為了不再讓後人重蹈她丈夫的覆轍,她便拿出所有積蓄三鬥黃金,請工匠、僱民工,歷時數年,終於在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了這條小道。後人為了紀念她的義舉,永記她修路的功德,就把這條路稱為“寡婦路”,也叫“路功”。

張留根說,現在橫河村出行還不太方便,若能將橫河村到陵川奪火鄉老長嶺村3.3公里長的山路修好,從老長嶺村走2.5公里就可以到金嶺坡,他們出山難的問題就可以徹底解決了。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龍卿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