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牛肉米粉的前世今生

牛肉粉的誕生可追溯到清朝雍正皇帝時期。當時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新疆維吾爾人的一支遷到今湖南常德津市附近地區定居,回民本來喜吃牛肉麵,但當地以大米為主食,不易找到麵條,定居此地的回民便以當地原有的米粉充當麵條的替代品,創造了最早的牛肉粉,當時的牛肉粉口味清淡。

湖南常德牛肉米粉的前世今生

後來,湖南人逐漸接受並加以改進,使其口味變辣變鹹,並加入其它香料,於是就有了今天湖南牛肉粉的樣子。其實,嚴格說,湖南特色牛肉粉應叫津市特色牛肉粉或湖南清真特色牛肉粉。

說起常德米粉的起源,不得不提到常德市人民中路的“清真第一春”百年老店。“清真第一春”本是一個回族餐館,在憑票買肉的年代,牛肉是不能隨意買賣的,因為殺耕牛是犯法的。只有“清真第一春”因為是為回教徒開辦的餐館的原因才被特許供應牛肉,只有在這裡才能吃上可口的牛肉米粉。改革開放以後,牛肉可以隨便買賣了,也有一些“清真第一春”的師傅出來自立門戶,逐漸牛肉米粉開始發揚光大,傳到常德周圍的縣市。

八十年代,牛肉米粉做得最好的當數常德市大西門外碼頭附近的一家粉館和“清真第一春”。直到九十年代,長沙的米粉碼子都是加酸菜(難怪長沙人都喜歡在米粉裡面加酸菜),檔次極低。後來有津市人在長沙開了粉館,引入了牛肉米粉,正值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早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長沙的酸菜粉冷落了,津市牛肉米粉開始火爆了。由於津市和澧縣緊挨在一起,有一個先走一步的澧縣人率先在長沙開辦了常德米粉廠,帶了很多老鄉過來,於是一帶十,十帶百,在長沙和各地遍地開花起來。為什麼現在各地的米粉都打上了“津市牛肉米粉”的招牌,還是與那個有先見之明的帶路人有關,在他的帶動下成千上萬的澧縣和津市人,依靠牛肉米粉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但歸根溯源,正宗的常德牛肉米粉卻是來自百年老店“清真第一春”。

可以說,常德牛肉粉真是牆裡開花牆外香。據稱,一位名叫甘元金的常德人,把自己專事牛肉粉生產的米粉廠,開到了長沙、武漢、西安、哈爾濱、北京、福州、廣州、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