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漢末一代隱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就曾對先主劉備說"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從此臥龍鳳雛之名家喻戶曉,劉備也盡將二人招到麾下。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劉備顛簸流離半生,一直未有一個安身立足之處。初到荊州之時,麾下有點真本事的謀士賢才也就徐庶一人。後來,徐庶為了母親走進了曹營,臨走之時向劉備推薦了臥龍崗的諸葛亮,說這是一個比自己要厲害很多的人物。於是,劉備帶著關張二人三顧茅廬請得孔明先生出山相助。諸葛亮一出山便協助了劉備拿下荊州之地,漂泊了半生的劉備終年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立足之地。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在此之後,劉備又在諸葛亮、魯肅的推薦下將龐統,即鳳雛,收歸帳下,拜為治中從事,不久又於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至此,臥龍鳳雛,劉備盡得之。司馬徽先生曾有言: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如今,二人盡得,豈不天下在握。劉備在得此二人之後,的確是開啟了一段開掛的人生。先是在諸葛亮的協助下拿下荊州,之後又在龐統的輔佐下進軍益州。《隆中對》提出的三大目標: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完成了三分之二。可惜的是,最終荊州丟了,圖取中原也沒實現,蜀漢亡了。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世人皆知"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忽略後面一句話,這句話才是重點,即"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劉巴(?—公元222年),字子初,荊州零陵郡烝陽縣(今湖南省衡陽縣、邵東縣一帶)人,也是漢末名士,非常有才。雖然同姓劉,但他一直瞧不起劉備"織蓆販履"之出身,因此藐視劉備。曹操征伐荊州,荊州士人多歸劉備,劉巴卻北上投靠曹操。後受曹操命令招降荊南三郡,但劉巴的運氣真的很糟,赤壁之戰中曹操慘敗,劉備奪得衡陽、長沙、零陵等郡。為了逃避劉備,甚至遠至交趾,最後輾轉進入益州。劉備平定益州後,劉巴才歸附,為左將軍西曹掾,後任尚書令。劉巴博學多才,為劉備解決入蜀後的財政困難問題,又與諸葛亮等共制蜀漢的法律文件《蜀科》。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卒。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是劉備入川,拿下漢中的最大功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劉備麾下這四大人才皆是當世不可多得,本可一統中原,恢復漢室。只可惜,天妒英才:214年,龐統在入蜀之戰中,不行中箭身亡,年僅36歲;220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222年,劉巴去世。到了北伐中原之時,只剩諸葛亮一人苦苦支撐,盡心盡力,六出祁山,奈何至死都未能完成匡扶漢室之目標。最終,蜀漢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