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魯迅「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的言論?

靈安


這句話是魯迅在1927年初在香港的一次講演中所說的。

剛才看到有的答案說這是批評國民黨反動派拒絕改革,這是不對的,因為此時的中國還是北洋軍閥時期。當然,此時北伐戰爭已經進程過半,距離著名的“四一二”沒有多久了。但還絕談不上“國民黨反動派”,因為此時的國民黨還沒有“清共”。

好了,回到主題。魯迅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當然要先回到他的原文來理解。

魯迅是在香港做的這次演講,題目是《無聲的中國》,主要內容是借古諷今,批評北洋軍閥時期的中國不能發出聲音,他說:

“文明人和野蠻人的分別,其一,是文明人有文字,能夠把他們的思想,感情,藉此傳給大眾,傳給將來。中國雖然有文字,現在卻已經和大家不相干,用的是難懂的古文,講的是陳舊的古意思,所有的聲音,都是過去的,都就是隻等於零的。所以,大家不能互相瞭解,正像一大盤散沙。”

魯迅深刻的指出:中國人之所以是一盤散沙,是因為彼此之間不能瞭解,而不能瞭解的原因,是中國的文章只關注、研究、複述傳統,而不能針對當代進行革新。

這就談到了革新的問題,而魯迅當時所談的革新,主要是文學革新、文字革新,不是泛泛而談的革新,更不是把所有的變化等同於革新。魯迅舉例說:

“在中國,剛剛提起文學革新,就有反動了。不過白話文卻漸漸風行起來,不大受阻礙。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就因為當時又有錢玄同先生提倡廢止漢字,用羅馬字母來替代。這本也不過是一種文字革新,很平常的,但被不喜歡改革的中國人聽見,就大不得了了,於是便放過了比較的平和的文學革命,而竭力來罵錢玄同。白話乘了這一個機會,居然減去了許多敵人,反而沒有阻礙,能夠流行了。”

意思說的很清楚:主張白話文寫作,是一種革新,但剛出現的時候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不久錢玄同主張廢除漢字,這是極為激烈的革新,襯托著白話文寫作的革新就很普通,很平常,甚至還有些保守了,所以,遭到的反對阻力就小了。

魯迅接下來所說的,是對上文的總結,也就是題目的那句話了: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時白話文之得以通行,就因為有廢掉中國字而用羅馬字母的議論的緣故。”

所以,對這句話的理解,首先應該知曉,這是針對什麼事情來說的。魯迅所談論的,是希望改變無聲的中國,讓中國人不再一盤散沙,而改變無聲的中國就要推動文學革新。

但是,魯迅的意思並不止於此,他指出的是一種中國人的民族性格。那就是,看到一點點革新的跡象,就很擔心,害怕出亂子、不穩定,就不允許,任由矛盾積蓄下去,等到更大的亂子來的時候,就只好折中一下,贊成原來的革新。

這種性格其實不為中國人獨有,但中國人確實也有,我們不能因為別的民族的人有,就不喜歡魯迅指出中國人的這種性格。畢竟,改變這種中庸的、圓滑的折中主義,是有利於中國的發展的。

我們不妨舉個例子:清政府在戊戌變法失敗後,廢除了絕大多數維新措施,並嚴厲打擊維新派。但是隨著1900年簽訂辛丑條約之後,革命派的聲勢大振,清政府只好回過頭去又贊成維新,搞了1905年新政,廢除了科舉,新政的措施和1895年的維新變法措施基本相同。可惜,時間不等人,新政雖然好,已經來不及了。

對了,這裡的關鍵在於:革新。是改革,是發展,不是無理取鬧。


danyboy


我有個不太成熟但態度非常鮮明的觀點,那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太長了,受孔孟之道的毒害深入骨髓,每個中國人身上不可避免或多或少的天然帶有腐朽的基因,民族的劣根性不是一天兩天能改變得了的。

放眼望去,清廷覆滅走向共和已一百來年了,但中國人身上的封建毒素依然嚴重,劣根性並沒有任何改變。 比如西裝革履汽車洋房,有權有勢卻想著權力世襲封妻廕子三妻四妾,庇護後世永享榮華富貴誰肯輕易放手,追求權力財富慾望的腳步永不停歇。 婦女地位提高了但骨子裡還是把女人當玩物的當戰利品的大有人在,這是種封建和現代“交互融合”的怪胎,姑且稱之為後封建時代的產物吧。

開明的人追求思想解放者也許有自我清除的動能,但更多的人抱殘守缺執迷不悟,嚴防死守保護既得利益,非但要打擊改良者更仇視革命者,有機會就恢復封建禮教的那套破玩意兒。所以中國人的歷史就是循環往復走向死衚衕的歷史,很難靠自我革命走進現代文明社會,這就需要外力來推動,或激進主張來刺激愚頑,這實在是沒辦法的事。 所以魯迅會一度主張廢除中醫,漢字字母化,原因就在於此,不懂的人急眼了,大罵魯迅崇洋媚外,呵呵,不就是想開扇窗讓陽光照進黑暗小屋嘛!


金色陽光下的麥子


我去買衣服,看中了一件T恤。老闆要價280.我說太貴了,50賣不賣?老闆說,那不可能,這樣吧,200吧。我說,還是太貴,80你賣不賣?老闆說那算了,不賣了。我扭頭就走,老闆趕緊說,這樣吧,150不能再少了,我回頭,我也不80了,你也別150了,各讓一步,100塊,你賣呢我就拿走,不賣我就去別的店看看。最後100塊錢成交。


壞壞郎1


這不僅是在中國,在世界各國都一樣,這在心理學上叫做“互惠式讓步”,或者叫做“拒絕-後撤”術。

比如“水門事件”,尼克松大選已經瑤瑤領先,連任沒有問題。但戈登這個負責情報收集的人,最開始計劃是花費100萬美元,不但要竊聽,還要用跟蹤飛機,還要用妓女下套勒索,毫無疑問,這個計劃被否決了。

後來戈登又把計劃降到了50萬美元,又被否決,然後又降到了25萬美元,這等於是戈登不停的讓步,於是競選團隊也不好繼續否決,就同意了25萬美元的計劃,也就是後來的“水門事件”。

我們在生活裡面也會經常遇到“互惠式讓步”,對方提出一個很大的要求,然後你拒絕了,對方讓步改成一個小的要求,你就不好意思拒絕了。

比如買衣服,老闆報價600,你說500賣不賣,老闆說不賣,然後你剛要走,老闆說500賣了,這就是老闆“後撤”了,這時候你就尷尬了,你就不好拒絕了。


解憂時間


我個人認為,我們在評論魯迅的上述言論時,至少需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發表言論所處的時代背景。具體講,就是魯迅所處的是民國,當時的社會矛盾相當尖銳,政治腐敗嚴重,民眾怨聲載道,而國民黨當局為了其一黨之私,極力維護其四大家族的既得得益,拒絕進行改革。

二是魯迅的上述言論放是否永遠正確。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觀點,任何觀點都有其具體的背景,我們不能將某一觀點與具體的時代背景相剝離。

三是魯迅的上述言論一旦被濫用,危害極大。比如,當下最突出的醫鬧現象,無疑就是上述觀點的濫用,社會危害程度不言而喻。


懶貓攝癮


這符合心理學。你提一個合理的建議,未必被採用。但你把合理建議和其他選擇打包給對方選擇。那麼ABC三選項,對方看到你原要推薦的建議是最好的選擇,這是他自己選擇了,就不會像你直接提建議那樣牴觸。


百羽辭


魯迅講這句話,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一百年過去了,當代的時代背景與一百年前已經完全不同,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已經從盲目的排外封閉轉變為盲目的崇洋媚外,如果當代的國人還是盲目的堅持一百年前的那種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思想,實際上就是一種守舊,是不會與時俱進的表現!

其次,從魯迅的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魯迅強烈的批判傳統文化,其本質只是想引進西方一些先進的思想,並非真的要全盤推倒中國傳統文化,但歷史的發展卻遠遠超出了魯迅的預料,中國人不但把屋頂拆了,連牆都拆了!這未嘗不是魯迅的悲哀。


東風一起千帆動


很悲哀,這魯迅先生看到了人性。

有的人,你給了他一顆糖,第二天你還是給他一顆糖,他就會習慣。第三天,你沒有給他。他會覺得你這個人吝嗇。

同樣的,如果第一天,你打了這個人兩巴掌,第二天,你還是打兩巴掌,第三天,只打他一巴掌,他會覺得你很仁慈。


愛評論的宅


這是魯迅先生對他講的“矯枉便須時時過正”的生動闡釋,並藉以攻訐嘲諷那些不思改進,只想一味兒保持現狀,得過且過,混吃等死的惰性守舊團體。

一根竹竿子彎了,便須反向矯正過頭,即使之反向彎曲並保持固定一段時間,待鬆開鉗制,這杆子就直了。

因為如變態杆子類,彎曲守舊的動能強大,不願有新的改變,哪怕是為了更好的作用,更高的效率,這都與之無干,而只想我彎曲我快樂,我無用我驕傲,直到天荒地老,灰飛煙滅,汝又耐我何哉?

我彎曲三十度角,你想讓我自直,可乎哉?不可也!你來硬的?掰到直處,就等你鬆手,我彎曲二十角度,也算給你面子,放手吧!你不放手,再次扳到直處……還不鬆手,哦,保持時間長了一倍,鬆開,我照舊彎二十角……

你失去理智了嗎?掰過頭了!傻不傻?負四十度角了!好難受啊……放手!你想讓我從這邊彎到那邊去?沒門!哎,對,我零角度!氣死你!……咦?怎麼直了?!

矯正彎曲的杆子,力在挽回頹勢,以歸原點正道,是“力挽狂瀾”式,而“更上層樓式”呢?

促使更上一層樓,其做法與“力挽狂瀾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想讓自己或別人登到八層,就要給定目標十六層!若給定八層,則可能登到三層便歇菜,給十層,可能止於五層……這很容易理解。

若要達到目標,則需要制定更高几層的目標!這在體育運動中很常見,也是教練常用的提高成績的方式方法。就如夠到三米高的蘋果,需要訓練跳到三米半以上的能力。

自己一人的奮鬥,也是一樣的,這需要毅力,需要給自己加壓的勇氣與決心。

當然,這方法的應用,也是有其自帶的神秘力量的。比如日本的一個跑馬拉松的運動員,曾揚名世界多年,他的方法便是:以公路沿線的建築物為隨行參照,並不去想終點的多遠,而以前面遠處那個路燈杆為目標,盡力跑去,於是輕鬆越過稍近處的燈杆。然後再自定下一個目標……於是他總很輕鬆地拿到冠軍。

魯迅先生是最諳此類妙智的,他確實很世故,其實應稱他為“睿智的人”。






思緒的游魚


小時候喜歡看電視,家裡各種不讓看

後來大了迷上了電腦遊戲,家裡不讓玩,讓我沒事看看電視

再後來畢業了工作了,經常和朋友出去浪蕩,胡吃海喝,家裡又讓別出去瞎跑,沒事在家玩玩電腦

只有當你變得“更爛”的時候,他們才會覺得其實以前那樣挺好的,根本不算什麼

也許哪天當你開始賭博吸毒,家裡又會覺得沒事和朋友多聚聚也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