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多稜鏡,護前進井,淨雲峯寺,慰敬老院」雲湖青年在行動

“裝多稜鏡,護前進井,淨雲峰寺,慰敬老院”雲湖青年在行動


6月9日至11日,雲湖橋鎮企業聯合支部黃海軍,入黨積極分子趙子軍,石井鋪村賀曙光等四位普通雲湖青年自發組織出資出力,冒酷暑,頂烈日,歷經三天終於將美麗鄉村示範村新中塘村南北公路鐵路天橋路口,事故多發地段與古鋪名村石井鋪村前進組與譚家組丁字路口兩處多稜鏡勝利組裝並用混礙土固定牢靠。據悉,天橋路口是湘潭縣域內橫跨湘黔線最繁忙的十字型天橋路口,它前抵石井鋪村,後通320國道,往左拐進入新中塘村,右達雲湖橋貨運站,加之多數坡陡彎急,過往車輛會車時視線盲區較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四位雲湖青年經過實地查看,立馬決定在鎮域內較大隱患的兩處鄉村公路上安裝廣角鏡。廣角鏡安裝完畢後,過往車輛在經過這些危險路段時能提前判斷前方車輛情況,減少事故的發生,為群眾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受到附近及過往群眾紛紛舉起大拇指點贊。
​​​​
“裝多稜鏡,護前進井,淨雲峰寺,慰敬老院”雲湖青年在行動

安裝多角鏡後,四人又馬不停蹄來到原望梅村有云湖“碧泉潭”之稱的“進步井”,清淤護古井。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路過望梅村前進組時,看見一幫人正圍著一口井打水喝,甚是奇怪,趕忙叫退轎停下,只見一股清泉汩汩從井內冒出!當時正值口渴,趕忙也舀了碗喝,哇噻,好清甜可口!因此口井讓皇帝也退步光顧過,便因此而得名:“退步井”。文革時改為“進步井",井泉水由井底不斷噴出,有治療胃病之神奇效果而蠻聲七都享譽潭州。近年由於飲水習慣更改,位於田野的“進步井”幾近荒廢,只有井口的泉水不停地流淌。為了保護古蹟古井,四人下井掏空堵塞泉口泥土,打撈水面淤物,清除周邊雜草,並在四周做起簡單保護柵,下一步一致認為將向縣文物局及相關職能部門申請立牌保護,保護家鄉的碧水名泉。
“裝多稜鏡,護前進井,淨雲峰寺,慰敬老院”雲湖青年在行動

作為雲湖橋最負盛名的古剎,準文保單位,雲峰寺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由周氏雲鬢公創建。奉觀音真武諸佛,康熙36年重修,乾隆32年再修,增奉白花聖佛一尊。上棟蓮臺觀音當坐,下棟有十八羅漢,下坪建有土地廟、槽門,山上至廟內有數級石階而上,周圍古木參天。廟門牆上有對聯一首,上聯是:雲擁普陀奇巒環繞九曲蓮花名盛地;下聯是:峰高鷲嶺棋灘戲水舟江勒馬拜佛尊。側聯是:慈航普渡千秋願,萬盞明燈赤子心。此處據文物調查,為古戰國墓群遺址,雲峰寺位於風景秀麗的虎形山頂,由於常年只有主持大師一人駐寺,古寺衛生工作量大。從古井而回的雲湖青年又來到古寺清掃衛生,寺廟裡的長臺階及各個樓道與涼亭等,經過一番清掃之後,讓人更加明顯的感受到其中的古韻,令人回味,愛護國家文化遺產。
“裝多稜鏡,護前進井,淨雲峰寺,慰敬老院”雲湖青年在行動

沿著雲峰寺左側小道而下,便來到了雲湖橋鎮第一敬老院慰問敬老院的五保老人。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敬老院裡,一行與院內29位老人們熱情交流、親切交談,親歷居住環境,關切地詢問老人們的生活起居,並祝願老人們生活開心,健康長壽。
“裝多稜鏡,護前進井,淨雲峰寺,慰敬老院”雲湖青年在行動​​

“不忘初心勇擔當,築夢青春獻家鄉”,作為國學大師湘綺故里,雲湖橋鎮是一個有熱度的溫馨小鎮;三天四人五處,“裝多稜鏡,護前進井,淨雲峰寺,慰敬老院”雲湖青年一直在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