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元家廟村,古時建有袁家廟而得名,明朝年間,劉姓自江西遷移至此,袁姓沒落,劉姓占主導地位,後將“袁”寫成“元”。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村前一大片油菜已收籽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從祁陽縣城往北,沿祁陽至衡陽的古道走20華里至大華山腳下,於鹽灣山路口右轉即可入村,路口均有指示路牌。就是祁陽縣下馬渡鎮元家廟村劉氏的三個大院:院子的名字分別叫順慶堂、森玉堂和聚星堂。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三個大院建於清乾隆時期,距今280多年。從風水角度講,劉家院落群可算風水寶地,只要站到對面的高山上眺望,就像一條巨龍臥在那裡,大華山為龍身,龍頸就是清水塘一組(慄木鋪)那條街,劉家三個大院正好座落在龍的嘴巴上。有資料顯示,劉家歷代人才輩出,家業興旺。順慶堂大門口曾掛著一幅匾,上面書寫:“劉皎大人,湖南省政加三級,跨十八匹馬”。劉文定(乾隆十年1745年~嘉慶六年1801年),字靜安,號舒堂清,例授儒林郎,任浙江佈政史;劉普,號芝圃,又名劉普施(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清太學士。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贈送給劉普施紙扇一把。1958年見過此扇,後放入劉普施墓中。現在存有御扇拓本,有乾隆親筆字刻在石頭上,具有較高的文物歷史價值;劉普施管轄良田3600畝,從元家廟村經下馬渡過六和堂到赤塘的百畝大丘都是劉家的,劉普施到下馬渡不需走別人的土地過。田多糧多,於是修建了一個倉庫——劉家灣倉庫,一直沿用到今天。曾流傳著:劉家嶺姓劉的背書箱,梓里山姓劉的射月亮,元家廟姓劉的管田莊……劉曙字日曉,字亦城,號君亭(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清邑文學,例授承德郎,刑部主事;劉響,字日中,號午喬(嘉慶6年1801年~道光7年1827年)清太學士……如今元家廟仍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大多都是讀書走出農門,幾乎家家都有大學生。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從族譜看,元家廟姓劉的乃是漢高祖劉邦的後裔。漢高祖劉邦稱為一世,55世嗣孫劉緯綿從江西遷居大橋灣。66世嗣孫劉揚名公比較有名聲,現元家廟、劉家嶺、梓里山村、筱嶺唐衝姓劉的大多數都是劉揚名公子孫。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傳到現的“厚”字輩和“崇”字輩,分別為劉邦的74世、75世嗣孫。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古老的桑樹下,是孩子們嬉戲的樂園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村民告訴我這棵老槐樹至少一百多歲了,倒伏於地,依然枝繁葉茂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這個院子前有一口池塘,居然建廊橋進入,接著就是涼亭,可見這主人生活頗有情趣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只是三個院落,現已無人居住,院落顯得破敗凋零,倒塌的不再少數,還有許多木雕石刻被人偷走。原來的村民均已在老村外建房,只在順慶堂院子裡見到一位老叔。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有一雕花床,看工藝,應該是民國的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村裡給我印象較深的是柱礎的造型,這種瓜瓣形,我也是頭一次見到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元家廟舊廟原址位於沙井坪老楓樹下,舊廟創建年代久遠,已無從考證,因年久失修,破敗蕭條,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被拆毀,而有百餘年壽齡的老楓樹也於前些年在狂風暴雨中倒下。現逢太平盛世,社會和諧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為弘揚民俗傳統文化,祈福平安豐收祥和,由村民自發倡導組織重修廟宇,暫定命名為“七祖廟”,供奉道教的七位神仙,以供香客祭拜,遊人瞻仰,從而實現凝聚人心、和善佈德、造福趨利的心願。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七——元家廟村

元家廟村剛剛被收錄進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但願能得到有效保護,其實該村風景還是不錯的,我來正是枇杷正黃,油菜收籽,杏樹掛果之時,此時荷花開放再去,定是另一番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