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龍頭房企集體改名「拋棄」房地產!樓市寒冬真的來了!

樓市寒冬已至,但沒想到,這次的冰封期會比我們預期的長太多。中國的房地產巨頭們在忙不迭地拿地、回籠資金的同時,還在不約而同地籌措一件大事——組團轉型,“拋棄”房地產。這一大規模的更名、主業務轉型行為,又釋放了什麼樓市信號?

9月保利地產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以全票的通過率,同意公司將名稱變更為“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要聞!龍頭房企集體改名“拋棄”房地產!樓市寒冬真的來了!

而就在幾天前也曝出,萬科在準備劃去房產之名,“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即將更名為“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目前手續正在辦理過程中。

萬科在各地的分公司,已經開始執行採用新名。據南都披露,廈門、成都、海南、廣州、合肥、上海等至少九家當地分公司已經先後完成更名。

這兩家房企給出的更名解釋乍一看,十分雷同:

保利表示,公司進一步提出“一主兩翼”發展戰略,並將升級為“以不動產投資開發為主、以綜合服務與不動產金融為翼”,加快相關產業的市場化發展。

萬科則表示,改名並非是“去地產化”,而是擴大經營範圍。幾年前萬科就提出要向“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後來改為了“美好生活服務商”。目前萬科業務範圍除了住宅、物業主營業務外,還包括長租公寓、商業、養老、醫療、教育、度假

等。

要聞!龍頭房企集體改名“拋棄”房地產!樓市寒冬真的來了!

除了保利、萬科,2018年加入更名陣營的還有:龍湖地產、合景泰富地產、時代地產、大連萬達商業地產、朗詩綠色地產等。

此次“更名潮”,眾房企的落腳點都在“多元化佈局”、“服務商”、“地產金融”上。

除了萬達等個別企業明確提出要拋棄房地產業務外,其他都沒有明確表示,但今年改名如此密集,其中蹊蹺已不言自明瞭。

如今的房地產市場,儘管仍在謀求高盈利、高週轉,是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命脈之一,但處境卻十分尷尬。

一方面,政府通過各種限購政策在調控,各地公積金政策和限價限售猶如層層鐐銬;另一方面,消費者對地產商進行各種吐槽、信任度缺失,認為如今的房地產行業積重難返、弊端累累。

地產難做,唯一房地產業務更是讓公司負重難行,雖然一時沒法拋棄房地產,至少在名稱上要“去房地產”。

要聞!龍頭房企集體改名“拋棄”房地產!樓市寒冬真的來了!

當然,改名字還有更重要的原因,讓房企們不得不改。主要有以下三點:

1、目前房價漲不動,跌不動,流通性被限制,成交量幾乎冰凍。再加上新房限價,融資困難,房企們的日子不好過。

別看8月份各大房企中報大多都是大豐收,要知道房企的銷售業績是滯後的,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收入反映的是一兩年前的銷售狀況,真實情況到底如何,也只有房企們心知肚明。

最關鍵的是,這種鎖樓凍樓的狀態短時間內不會結束,從官方的表態來看,未來3~5年都難改變。

房子不好賣,企業還得活,於是都紛紛趁勢展開多元化,做新能源汽車有之,做機器人有之。

比如碧桂園,這幾天傳來一個大消息,碧桂園要投資800億元,在順德建一個名叫博智林機器人的公司,計劃2023年建成,並引入的10000名全球頂級機器人專家及研究人員。

要聞!龍頭房企集體改名“拋棄”房地產!樓市寒冬真的來了!

2、房地產已進入了白銀時代,甚至是青銅時代,雖然房企仍有利可圖,但利潤主要不在房地產開發,而在於整個項目的運營。

隨著消費品質需求越來越高,國民對住宅不再只是簡單的居住需求,而是要全方位配套起來的美好生活。這對於開發商提出了新的要求,開發商不但要會建房子,還要建立一系列的硬件與軟件配套,懂得維護運營社區。

這一點,萬科早就感知到了,所以幾年前就提出要做“城市配套服務商”,現在乾脆連公司名稱都改為“深圳萬科發展有限公司”。

3、股市也在去房地產化,逼著房企轉型。

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包括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能、高端製造在內的“四新”行業企業,獲批上市的幾率較大。而證監會方面也多次強調,將穩步推進創新和優質企業上市,顯示對新經濟企業上市的支持力度將持續。相較之下,房地產行業由於嚴格的監管政策,短期內很難松閘,導致目前房企IPO停滯不前。

於是房企們一邊忙著改名,一邊也在佈局高科技業務,比如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

所有的信號都在表明,這一輪樓市調控週期,將長到你無法想象,寒冬才剛剛開始。為了應對寒冬,房企需要新的盈利點。

當然,這並不說房價要跌了。在新房限價與各種調控強壓下,房價難漲難跌,更大的概率是高位橫盤,微幅上漲。

這種不溫不火的情形,最受傷的有兩類人:第一是之前加槓桿的短線投機客;第二就是房地產中介從業人員。

而剛需客們,不用觀望,早買早好,政策說來就來,誰知道明天的購房門檻會不會更高。

(內容整理自:樓市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