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石龙镇鱼乍屯的村容村貌

鱼乍屯,分为“内鱼乍”和“外鱼乍”。其中“内鱼乍”在珍垌村驻地北面二公里,并分别被划分为23队(杨,廖,余姓人氏,讲客家话)和24队的陈姓人氏(壮族)李姓人氏(汉族)。以上“内鱼乍”的两个生产队约有350人口。“外鱼乍”在福平村驻地西面二公里。该村屯是较偏僻的一个山区小自然屯,地理位置特殊 ,交通环境闭塞,处于大山深处的国营金田林场十八山平冲分场附近。该屯有陈姓人氏(壮族)和李姓人氏(汉族),人口200多人。于清朝建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鱼乍村三面环山,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环境怡人,空气清新,土地肥沃,水源充沛 ,气候适宜,盛产稻谷、糖蔗、茶油、木薯、花生、木材和鱼类,是物产丰富且人寿而居的渔米之乡。同时村屯中有座山的山峰酷似鱼的“鱼梁”,因此,而得名叫"鱼乍"。周边村屯的村民都有句口头禅:斩竹落塘叫鱼乍。

原鱼乍的李姓人家建村屯时较集中居住于依山傍水的低洼处带,解放后,国家于1954年,投资兴建了集雨范围为1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为165万立方的“鱼乍水库”。很多的人家因水库建设的需要由低处搬往高处居住了。

鱼乍屯的壮、汉族村民一直以来,始终保持着"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民族关系。一年当中,村中不管是哪家的重大事情,大家都能相互帮忙,盛大传统节日如"七月七",他的都欢聚一堂,共度节日。平时相互窜窜门,拉家常,谈发展,友好地交往着,不同民族亲如一家,村中盛开着“民族团结之花”。村民们土生土长,勤劳朴实,且民风醇朴,读书氛围浓厚,山沟沟里不断飞出"金凤凰",先后从大山里走出了20多位大学生,他们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建功立业,个个事业有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在党、国家富民惠民政策指引下,经过鱼乍村民的同心同德和艰苦奋斗,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中楼房林立,有些家庭住上了漂亮豪华的"山庄小墅",还装上了空调和太阳能热水器;各家各户都添置有高档的家具家电,并买有摩托车或电动车;很多家庭买有"小铁牛"、打谷机等现代生产工具;有的家庭还买了小汽车;每家每户通了自来水;国家投资了近百万修建了一条"库区移民路",村道全部水泥硬化,彻底解决了"出行难"问题。鱼乍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精神生活也丰富充实起来,近年村中新兴建的篮球场,是村民开展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场所。

今天的鱼乍村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鱼乍村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信心更加坚定,干劲更加十足,步伐迈得更快,取得的成就更大,美好幸福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村容村貌越来越美丽!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家乡美系列》广西桂平石龙镇“鱼乍”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