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126分鐘,一鏡到底!中國電影人,把長鏡頭玩出了新高度!

一鏡到底,全片無NG,無剪輯,作為電影演員,我聽說過,沒經歷過。

這樣的電影長鏡頭,對導演的把控力、演員的功力、攝影師的能力等等,要求極其苛刻,國內敢於吃這種螃蟹的人不多。國外倒是有一些電影先驅,做過類似的嘗試。

早期比較有名的莫屬《帝國大廈》了。一臺機器架好了,對準帝國大廈,從早上八點,一直拍到下午兩點,全片長達485分鐘。沒有人物,沒有故事情節,看了海報,就跟看了全片差不多。我不知道這樣的一鏡到底意義何在?

懸疑大師希區柯克拍攝《奪魂索》,也嘗試過一鏡到底。大師就是大師,那是1948年,就有這樣的意識和技術,實在令人敬佩。不過限於當時的攝影條件,一卷膠片只能拍十分鐘左右,所以這部電影事實上是由十個鏡頭組合而成的,嚴格來說,不能算是完全一鏡到底的電影。

從藝術水準上來說,一鏡到底玩得最優秀的,應該算是《俄羅斯方舟》了吧!攝影師扛著八十磅的攝影機,穿梭於聖彼得堡的博物館,跑了九十多分鐘,遊遍三十多個展廳,全程用了幾千名演員,時間的長度和場面的複雜性,都創造了電影歷史。

這一次,接到電影《阿鼻》的邀請,聽說是一鏡到底的拍攝,我又興奮,又惶恐!興奮的是,我有幸挑戰一個從未有過的電影體驗。(十分感謝葛導的推薦,也感謝徐導最初的信任,把這樣一個有份量的角色交到我手上,讓我有機會又一次嘗試了突破自己。)惶恐有之,擔心自己駕馭不了這樣的角色,給影片減分!

全片126分鐘,一鏡到底!中國電影人,把長鏡頭玩出了新高度!

人生處處是機會,機會擺在面前時,就看你是不是能夠抓得住。

通讀了本子以後,我火速趕到南京,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先進了組。看完拍攝場地,場景氛圍給我打了一針鎮定劑。——當天,組裡我們幾個演員都做了惡夢,這給塑造人物提供了強有力的心理依據。

時間緊任務重,不斷的找方法趕進度,全組上下擰成一股繩,當然我們演員的任務就是把臺詞捋順,以最快的狀態進入到角色當中。

但臺詞量實在是太大了,三十頁的劇本,聽起來似乎不算什麼,但我們要做的是“一鏡到底”,這就對我們的臺詞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兩個小時,一個鏡頭,全程不NG,難度可想而知。

懂行的人都知道,這個難度的完成係數在世界電影範圍內也是屈指可數的,真正一鏡到底的好作品更是鳳毛麟角。

全片126分鐘,一鏡到底!中國電影人,把長鏡頭玩出了新高度!

拍電影的這麼多,但做一鏡到底的電影拍攝難度太大,所以敢觸碰的電影人還是少之又少。難點很多,演員的表演,攝像師長時間的走位控制,追焦跟焦,燈光的設置,道具的轉場,後期的實現,特別是各部門之間無縫配合更是難上加難,等等等等,既然決定要做,就得克服這些難點。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沒有哪個部門是容易的,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徐勇導演很有想法,敢於嘗試,這種吃螃蟹的狠勁和拼勁令人欽佩。既然有幸加入到這樣一個劇組參與創作,就要全力以赴!

剛開始,徐導為了引導我們演員加快進入角色,反覆排練前五頁,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撇開表演水平先不談,其中重要的一點,我們的臺詞還不熟,配合起來相當吃力。場地有時間限制,各個部門都在搶時間,而進度很慢,壓力隨之撲面而來。

第三天,導演找我談話,覺得我不太適合。他主觀上,一是認為我的聲音年齡感不夠。再一個是認為我還沒有抓到人物的特點,話裡話外都表示有意隨時要換掉我。但又不忍心,認為我前幾天很努力的在排練,如果換掉,辛苦有點白費。而且客觀條件上,再換另一個演員來,時間上就更加緊。

徐導很坦誠,我們都一樣,都很感性,都是為了出一部好的作品,此番話說得我一度哽咽。在現場,那種氛圍裡,很難抑制住情緒。我看到徐導推心置腹,承擔這麼大壓力,我心裡不是滋味兒,就跟他開誠佈公,如果堅持用我,我一定拼盡全力跟你賭一把;如果不用,我無怨無悔,打包走人,一分錢不拿。

溝通了許久,徐導決定還是一起拼一把!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只能上緊發條卯足了勁,我們創作氛圍看似輕鬆,但冷空氣隨時可能凝結住,心揪著,時刻像被空中有團黑影給盯上了,掙脫不開。

全片126分鐘,一鏡到底!中國電影人,把長鏡頭玩出了新高度!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不斷的熟悉劇本,反覆的排練,初定計劃似乎一次次被打散,一次次又重修。出問題隨時推敲磨合,但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而我們排練效果也差強人意,始終達不到徐導心理的預期目標。

有一天,南京的深夜格外冷,外面颳著風,下著小雨,我們穿著保暖褲,在排練場依舊凍的發抖,排練了一遍,我的狀態極差,各種忘詞,急得徐導把本子往桌上一撂:“看詞去”,說完轉到一旁抽菸去了。

緊接的半個小時,我整個人縮成了一團,又凍又困,盯著本子,目光始終愣神的停在某一頁上,思想卻早已遊離了,當時的想法就是,這麼困這麼冷,怎麼記得住詞啊!感覺腦子一片空白,記住了後面忘了前面!嗯,一團漿糊。完犢子了,這太難了!這如果是實拍,那真是毀在我手上了。可離實拍的日子就幾天了,心裡面崩緊的弦似乎隨時要斷。思想鬥爭了近一個小時,戰戰兢兢地又投入到排練中。

排練的煎熬和心酸,不可勝數!

全片126分鐘,一鏡到底!中國電影人,把長鏡頭玩出了新高度!

實拍當天,各部門就位!

我心裡依然是沒底。畢竟,兩個小時,一鏡到底,所有部門,稍有差池,前功盡棄。一次卡殼,可能就面臨重拍。而我們之前的計劃是,實拍一條!對,你沒聽錯,要一條過!

工期時間各項指標都不允許我們出錯。而我們演員部門各有各壓力,導演最擔心的就是我們忘詞,也想了很多種應急方案。但若真是錯的離譜,任誰也無力迴天。

在劇組,協同創作,一個人的力量其實很有限,能做的不多。而一鏡到底的電影,誰都不敢保證不出錯,影響拍攝的因素太多,而我們演員,盡好本份,努力把自己的戲演好,頂住壓力,就是對得起自己,不在自己這兒掉鏈子就是對得起這個團隊。

全片126分鐘,一鏡到底!中國電影人,把長鏡頭玩出了新高度!

實拍第一條開機,我的心已經懸到嗓子眼了。說實在的,導演從喊開始,我都是被劇情推著往後走的,時間一分一秒,我們演員逐漸進入狀態,詞沒有錯,情緒節奏控制的也還不錯,直到徐導喊卡。

我正要拍手歡呼時,只見導演搖搖頭,說了一句:不行,還得來一條。道具出錯了,錯了很多處,邏輯出錯了。

“什麼,再來一遍?!我艹!!!”,兩個小時,白廢。我的天啊,要崩潰了,當時那刻,想死的心都有。但是,這不能怪任何人,因為出了錯,就得我們共同承擔。沒有完成,就是我們團隊的失敗。

雖然心裡這麼想,但情緒上還是一時接受不了。要知道,我們演員的情緒已經全部釋放出去了。都是奔著一條過的那種狀態去拼去演的。而就在以為要成了的時候,突然聽到“不成”,想想,如果是你,你怎麼看?

我整個人都不好了,休整候場的時候,我們演員圍攏在一起,討論對策,交換意見,真的是很難面對。我告訴大家,我怕我第二條的狀態可能還不如第一條,可怎麼辦?腦子裡好像又短路了,前面的詞好像忘光了,這又怎麼辦?

情緒掉到了極點,想法歸想法,可徐導作了決定,要再拍一條。那麼就得收拾心情,我們彼此相互加油鼓勁,盡最大努力再拼一條。咬咬牙,硬著頭皮也得上。

全片126分鐘,一鏡到底!中國電影人,把長鏡頭玩出了新高度!

實拍第二條,涉險過關。道具部門零失誤,一切OK!

當徐導喊卡,第一個鼓掌時,理論上,我們才知道,我們共同完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真正“一鏡到底”的電影《阿鼻》

,無比激動。

那一晚,我們共同度過,我們隨著鏡頭的脈搏,感受了拍攝的全過程,緊張刺激,血脈噴張。我們把無限的激情留在了那一晚,無比自豪。無論後期工序是多麼的艱難,我們都一起熬過來了,挺過來了。

認識了一群可愛的人,共同完成了一件事,最後無論作品完成度是高是低,是我們一起完成的,在我心裡,頂住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戰勝了自己,這些經歷才富有意義。

捫心自問,我已經盡力了。但能力有限,只能說已經盡力了。時間再給我們多一點,一定會做得更好,但沒有如果,電影是遺憾的藝術,勢必會有遺憾,因為它的不可複製,卻又充滿了獨特的魅力。

全片126分鐘,一鏡到底!中國電影人,把長鏡頭玩出了新高度!

我們作為藝術工作者,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只有不斷進取,才能不斷超越。

但《阿鼻》這樣一部作品,在我眼裡,至少在我這兒,應該是很難再遇上,或許在未來的很長的一段日子裡,我都會懷念,懷念這其中的不易。

全片126分鐘,一鏡到底!中國電影人,把長鏡頭玩出了新高度!

全片126分鐘,一鏡到底!中國電影人,把長鏡頭玩出了新高度!

全片126分鐘,一鏡到底!中國電影人,把長鏡頭玩出了新高度!

全片126分鐘,一鏡到底!中國電影人,把長鏡頭玩出了新高度!

現在,《阿鼻》已經完成了後期的製作。樣片已經寄往法國戛納,準備參賽,無論是否獲獎,對我來說,不是那麼重要。

更重要的是,那是寄給夢想的。相信,它一定收到了。

感謝《阿鼻》,致敬一起做夢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