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金國完顏後裔村供奉的」皇甫聖母「

漫說金國完顏後裔村供奉的”皇甫聖母“

漫說金國完顏後裔村供奉的”皇甫聖母“

漫說金國完顏後裔村供奉的”皇甫聖母“

話說涇水之陽,九頂梅花山之麓的完顏村,東漢時被叫著皇甫頭。

皇甫頭其實是九頂梅花山下的塬面延伸出的一道嶺。嶺突兀,長及眾山。

站在山頭,東觀涇川,瓊樓玉雕。西望平涼,城廓如畫。俯覽涇水,潺潺如帶。回望九頂梅花山,層層疊障,似梅綻開。

東漢時,這裡曾是涇川皇甫氏居住地。史料記載,因鎮壓黃巾起義而名載史冊的皇甫嵩,青年時時期在此讀書,至今留有”皇甫嵩讀書檯”筆架山等於皇甫嵩有關的傳說古蹟。

皇甫頭,即今天人們所叫的“甫頭嘴”。山上原有古柏彎曲,昭示生命的堅韌。又有殘碑,訴說歷史的蒼遠。後來,有人在此栽植核桃樹,樹便年年開花,年年結果。此地,又被喚著“核桃嘴”。

文革期間,此地修設“請示臺”,成為人們背誦毛主席語錄的“彙報處”。有人在修建的照壁上寫了:遠觀涇平大地千秋,近看涇水陽光普照。

順著山塬向裡走個幾十米,就是皇甫聖祠。

皇甫祠叫法頗多,莫衷一是。望文生義,便知到這大概和一位姓皇甫的的性情剛烈的的女子有關。

說對了,此女非同尋常也。古往今來,泱泱中華,封建社會,女子地位低下,無才便是德。女者,大多的青春時光,被消蝕在鍋碗瓢盆之間。而德才兼備者,微乎其微。能載入史書,千古留名,配享宗廟,且被神化了的女性寥寥無幾。

坊傳皇甫規妻馬氏便是一位。她,一說陝西人氏,一說武威人氏。她,天生秀媚,諳“禮儀之道”,擅“狂草之筆”,知“書上之意”。這位天上沒有,地上僅存的的奇女子,紅顏女嫁了白頭翁,按常理自然是悲催,皇甫規是亡妻續絃,老牛吃嫩草,豈不是透著樂哉!

東漢末,羌人大亂。自漢將馬賢在慶陽射姑山敗後,張奐又不給力,皇甫規被薦為護羌校尉,息羌族之亂,安撫民心。他在外盡職守則做一名朝廷的賢將。在內傾心注情做一名模範丈夫。要不他怎麼俘獲才女的芳心,讓妻不懷二心呢?換做今天,早就紅杏出牆,給你戴綠帽子了,管它什麼三從四德,禮儀約束,自己的日子幸福了再說。除非那糟老頭子有白花花的銀子,讓人垂涎三尺。

然而皇甫馬氏卻用情專一,令人刮目相看。公元174年的一天,夫皇甫規去世。馬氏年紀芳盛,每日獨坐黃昏,青燈伴月。這讓權威朝野,面不改淫色的董卓心之慼慼,邪念油然而生。

他注視皇甫規妻已經太久了,只是有那皇甫老頭礙著,不好得手。現今他駕鶴西去,我董卓權勢壓眾,春風得意,該向她表明心跡了。

於是帶著大隊車馬,隨行聘禮,上門提親。皇甫馬氏知事不妙,身著素衣,跪董卓乞免,以禮哀求。董卓不為所動。

無奈,皇甫馬氏面不懼色。當面怒罵董卓為羌胡之種,毒害天下。是皇甫氏的凡夫走卒,不配娶他人之夫。皇甫規妻的話使董卓顏面掃地,最終兇心畢露,皇甫馬氏被活活打死。

皇甫規妻死後,讓身為名門望族的皇甫氏族有氣難消。便和董卓有了很大的間隙。

董卓被呂布刺亡,皇甫嵩殺其全家,連八十歲的老母都沒放過。

皇甫嵩為馬氏收殮如槨,為叔嬸料理後事,將其棺送皇甫氏族居住的村後九頂梅花山,選擇涼爽溼潤的湫洞停放,以民間最高的禮儀安葬於香爐嶺。皇甫馬氏也被皇甫氏所崇敬,,為其修建牌坊,功述其績,配享先祖廟堂。

皇甫馬氏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傳頌,大家都為她剛毅,有骨氣,敬夫如天的品質感動,有人把她的容貌畫下來,掛起來紀念,,敬稱“禮宗”。

漢晉以後,皇甫家族為官為宦的變動,逐漸東遷,離開安定郡皇甫頭這個地方。在陝西,河南等地落葉散枝,繁衍不息。皇甫馬氏的故事卻留在古祖地,讓後來的女真族完顏氏承襲,仍讓把她供奉在自己的家祠,和完顏氏先祖享有同樣的殊榮。這無疑是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開創了少數民族信仰漢族女神的先例。並逐漸神化,有了一個神的稱謂“皇甫聖母”。

相傳,董卓的皮鞭抽打在聖母時,驚動地下的土地神。土地神見董卓作惡,不由得甩動衣袖,地面上頓時風起塵揚,黃土漫天。聖母乘機出逃,,一路向西奔走,來到安定之地。認皇甫人家做乾女兒。乾爸為了讓她躲避董卓的追查,送她到九頂梅花山避難,白天採藥濟世,晚上紡線織錦。過上隱居生活。有一年三月,他在山中碰見一群放羊的娃娃,便問,菜籽黃了沒有?娃娃說,沒有。過了幾天,又碰見放羊娃,問,菜籽黃了沒有,娃娃異口同聲說,黃了。聖母一邊紡線,一邊流淚,走進梅花山的深出,再也沒有出來。

又傳漢獻帝又一天看完奏摺瞌睡了,打了個盹,睡夢裡見皇甫規妻,向他跪地陳述所受之委屈,乞求討封。獻帝明瞭原因,親筆寫了“貞烈夫人”。待人把諭旨送到九頂梅花山,才知聖母坐化成神。於是,修廟立祠,迎神登殿,為聖母再塑金樽。

清朝年間,隴東大旱,瘟疫流行。人們不忘將同為皇甫氏敬仰的晉代皇甫謐醫聖請進聖母廟供奉。

皇甫謐曾隱居家鄉崆峒山,學醫著書,研究針灸之術,廣種艾草,故里安定,遍地生香。

皇甫謐崇尚道學,在道教界具有一定的聲望,也被道家尊稱“皇甫真人”。史料記載,他曾和安定籍的前涼張規關係甚佳。是張規女兒的老師。

時光彌久,歲月留痕。完顏村的聖母廟也在歷史的塵埃裡日漸破敗。道光二十三年,主持廟會的完顏桂林,完顏保堂六位會首,聯合涇州營雲騎校尉馬氏十一名武官,發動群眾,重新修復皇甫聖祠。勒石紀念。石碑今存,是皇甫祠存在的唯一見證。

大凡民間信仰的神仙、聖人,人們總要賦予許多傳奇色彩,,讓其形象盡善盡美。皇甫妻馬氏貌美如花,才華橫溢,敬夫守節。遠遠不夠,還要加上一段採藥紡線,觀看《孝經》的故事,讓其更加平民化、世俗化。

聖母祠還供奉有楊四將軍,楊四將軍的塑像是一位童子形象。傳說他三歲得道,七歲成神。能降龍除瘟,斬殺作惡多端的無意之龍。完顏村人稱楊四為”楊四爺”“開澇將軍”“碼頭將軍”。

完顏家族敬奉的聖母是一位“《後漢書》”留名,“古安定”流芳,“眾人說”流韻的女神。是至善,至美的化身。值得後人推崇和宣講。(友情文自/張廣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