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都應該積極「爭取」助學金嗎?看清楚這四條再決定

大一新生是否都應該積極“爭取”助學金,即便不符合身份條件?如果你符合條件,當然應該去爭取,畢竟這個項目就是為你量身定做的。

如果你不符合條件,故意創造“條件”爭取,其實可能影響你在大學期間的學習和生活。

大一新生都應該積極“爭取”助學金嗎?看清楚這四條再決定

首先,國家助學金,目的是為支持家庭困難的同學,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也就是說,大學助學金,針對的對象是困難學生。因此,我們應該儘量把大學助學金的申請資格,留給那些需要它的同學們。家庭寬裕的人,對幾千塊錢可能沒什麼概念,一個月都要花好幾千,但對於一些家庭困難的同學,幾千塊錢可以花一學期。

大一新生都應該積極“爭取”助學金嗎?看清楚這四條再決定

其次,一部分大學生家庭條件不錯,根本不需要助學金支持,可就是貪財,明明不符合條件,故意創造條件,把自家情況描述得非常困難,博得老師和同學的同情,從而爭取到大學助學金。甚至有的同學爭取大學助學金的目的,有時僅僅是為買一個新款蘋果手機。很多同學編造假故事的時候面不改色,他們的想法就是,反正我的家庭情況怎麼樣,大家都不知道,不管我怎麼編,也沒辦法查證!這樣做的目的,當然是不可取的。

大一新生都應該積極“爭取”助學金嗎?看清楚這四條再決定

再次,一個班上的同學,誰家庭情況好、誰家庭條件差,從衣著、消費等方面都看得出來。如果你僅僅是虛構情況去申請大學助學金,卻在日常開支上大手大腳,用不了多久,其他同學都會看清楚你的真面目。為了一點點的助學金,卻被同學們看扁,其實得不償失。如果你真的這樣做,可能造成的後果是,班上的同學都疏遠你,都看不起你。因為你騙取了一份助學金,別的困難同學就失去了得到雪中送炭的一個機會。

大一新生都應該積極“爭取”助學金嗎?看清楚這四條再決定

最後,騙取助學金的行為敗露之後,可能影響信用記錄。過去,對於騙取助學金的行為,很多時候可能都僅僅是批評教育,頂多就是責令退還,騙取的金額,不會對肇事學生個人生活產生任何影響。但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加快,騙取助學金,今後可能列入學生個人信用檔案,影響學生長遠發展。

總之,對於助學金,我們一定要把它留給有需要的學生,不能亂動心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