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城小巷記——大石頭巷

大石頭巷,宋朝名「平權坊巷」,因有隕石降落,明崇禎後稱「大石頭巷」。

古人總是風雅,對從天而降的隕石取名卻很隨意,直接就叫大石頭。我不是天文愛好者,對隕石興趣不大,大石頭巷簡介中吸引我的是另一條——相傳沈三白曾居。

看書也是很講緣分的事,《浮生六記》這本書,早聞大名,一直沒有看過,如今,緣分算是到了,讀《浮生六記》應時應地,卻有點臨時抱佛腳。走這巷子時,才剛讀了第一記。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詩出自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號「謫仙人」的李白,知不知道,乾隆年間,這姑蘇城中,有個叫「芸」的娘子,引他為知己,有個叫「三白」的書生,以浮生若夢為題,寫下了記錄人間事的散文集。


沈復將與妻子「芸」的「閨房記樂」置於首卷,說是效仿詩經將「關雎」冠三百篇之首。於是《浮生六記》一上來,就是各種甜的化不開的橋段:

因為看到芸寫的一句「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便覺「心注不能釋」,「告母曰:若為擇婦,非淑姊不娶(沈復的妻子姓陳名芸,字淑珍)」

沈復形容妻子容貌「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也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形容好看的詞一個又一個。不過很特別的是,他多寫一句「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這唯一的美中不足,在我看來,卻是芸的鮮活可愛之處,兩齒微露,是虎牙還是小齙牙?

訂親之後,成親之前,「一碗粥」的小插曲,成了日後夫婦二人常常提起的趣事。


新婚後,桌案之下,偷偷拉拉小手,心就怦怦作跳。

一月小別,雖「正當桃李爭妍之候」,心情卻是「天地異色」,一得了可以團聚的消息,「喜同戍人得赦」。

本不喜歡臭豆腐、蝦滷瓜的沈三白,因為芸,漸漸變得愛吃那些異味。

一起出去玩也是各種名堂:想跟著夫婿出差遊太湖,欺瞞公婆說回孃家,於是夫妻倆得前後腳抵達碼頭再出發;聽夫婿講水仙廟神誕會,好奇想看熱鬧,就女扮男裝,在觀者如蟻集的場面裡,差點被誤會是登徒子。

夫妻倆常常依偎在水窗邊,看著月亮,問:天下有情人是否都像我們這樣幸福?


婚後二十多年,「家庭之內,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問曰:何處去?」

情深至此生不夠,拜月老相約來世,且要加上一條:「必不昧今生,方覺有情趣」。

還有影視劇學不來的雅趣恩愛:

三白刻了二方「願生生世世為夫妻」的圖章,夫留「陽文」,妻存「陰文」,作往來書信用。


「閨房記樂」結尾處寫「後,憨為有力者奪去,不果。芸竟以之死。」,早聽說《浮生六記》是個始於歡喜,終於哀傷的故事,不曾想,令人不快的字眼竟這麼早就出現了,留個懸念,先逛大石頭巷吧。


在蘇州,恍如隔世之感常常襲來。書中說隔岸的「滄浪亭」遊人往來不絕,乾隆年間這樣,今天還是這樣;文中提到「飲馬橋」「倉米巷」如今也都在。我坐公交車去大石頭巷,停靠的站牌就叫「飲馬橋站」。

大石頭巷,東起人民路,西接柳巷;長332米,寬3.5米到6.5米。

從東口入,巷子裡有個旅店,門口裝飾得好:一面灰磚牆上,鑲著瓦,兩行或三行疊放,還有凸起的方塊燈箱,燈箱上有浮生六記的繡像畫。

旅店的門朝東,是退在北牆裡面的,形成一個門洞。門前的做舊鐵鏽燈箱,寫著「倷好」,是蘇州方言你好的意思。門洞的頂由竹板搭成。

地上,有鵝卵石拼了兩個英文單詞「water town」。牆角處一大一小兩個陶罐,插著綠植。

門洞有面牆上開一個六邊形花窗,望進去,透過綠葉看得到店名「浮生四季」。

這個店名取得好:因為《浮生六記》說是六記,其中兩記已經佚失,確是「四記」。

大概考慮顧客的安全,旅店的門緊閉,也只能從那扇窗窺個角。


旅店對面是個小型超市,整齊利落。蘇式民居改造,黛瓦,飛簷上的雕花清晰可見,雕的葉子可以認得出是芭蕉,花不好判斷,是牡丹還是荷花。外置的空調箱上放三四盆花:蟹爪蘭、小鐵樹,其中一盆花還用竹編的筐包著。

有一處宅子,兩層高,牆體被綠色藤蔓包的嚴嚴實實,幾隻玫粉色月季花在頂上很顯眼。門是新裝的防盜門,保護膜還未曾撕去。這宅子是退的,緊鄰的宅子是進的,藤蔓沿著人字形房簷生長。一個滿滿的綠,一個粉牆黛瓦,只有一邊的簷染綠,倒是很好的詮釋了飽滿與留白兩種美,但偏偏,留白最顯眼的位置上貼著塊廣告:「專業討債、不成功、不收費,可找人、可定位,15312185333」。

相傳沈復曾居的宅子叫「吳宅」,現在住幾戶人家不知道,我進了第跨一小院,觀察了下,再往裡走恐怕打擾到私人住宅,就沒再繼續了。


快到巷子的西口,有三眼井。井的旁邊,就有個賣蘇面餛飩的簡易早點攤子。這攤子打水做飯洗碗倒是很方便。就在一堵牆根下,藍色的板子搭成頂棚,分三段,西頭是個復古碗櫥,碗櫥的下面放了蜂窩煤,板上有插電的熱水壺,旁邊還有煤氣罐;抽屜裡是調料,碗櫥上面三層隔板,放著碗。

中間部分是灶臺。

東邊長桌、長凳。

隔著菸酒店和圖文印社,就是一家叫「和豐坊點心」的飯店。上下兩層,因為玻璃上貼了廣告:風扇冷麵,我就決定午餐在這吃。

蘇州的飯店一年四季,廣告張貼很忙,因為好些個時令吃食,光是我見過的冬天要貼「緊酵饅頭」,春天要貼「青團上市」,夏天又有這個「風扇冷麵」。

風扇冷麵,就是字面意思,用風扇吹涼的面,這是區別於過涼水讓麵條冷卻、爽滑的做法。所以細看廣告有寫「傳統美食」四個字,我心裡暗想,用風扇吹,應該傳統不到哪裡去吧。


天太熱,食慾不振,即便是冷麵也拯救不了,一碗麵吃得味同嚼蠟。

我去得早,除了吃麵還聽來幾句閒話:老闆娘和幫廚邊備著午餐食材,邊聊起件事:

停車場的看門人丟了電動車。一個人拿著假的警官證,說是要追犯人徵用電動車,看門人就給他騎去。結果就不見人啦。電動車沒了也罷,車裡還放著用來計時收費開票的機器,看來也得賠了。

何苦為難。

飯店對面有三四顆高大的泡桐樹,巴掌大的葉子,一動不動。青梅大小、綠色、橢圓的泡桐果,一串串懸著。

樹上的蟬突然響起來,突然又安靜。


蘇州古城小巷記——大石頭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