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我國深海熱液原位探測取得新突破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瞭解到,我國科研人員在深海熱液原位探測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國際上首次獲得高溫熱液流體中溶解二氧化碳及硫酸根離子的原位濃度。科學家據此推斷,熱液活動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可能被低估。國際地學期刊《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地球系統學》以封面研究論文形式刊發了這一成果。

新闻|我国深海热液原位探测取得新突破

據瞭解,深海熱液系統是20世紀地球科學領域的重大發現。高溫熱液噴口流體理化性質及其對大洋環境影響,已成為熱液活動新的研究熱點。

如果科研人員將熱液樣品帶回實驗室分析,受溫度、壓力變化以及海水混入影響,熱液噴口流體的化學成分或濃度會明顯改變。近年來,科研人員採用保真取樣方法進行實驗室分析,獲得了較為貼近的數據,但由於取樣方法限制,一直無法獲取高溫熱液噴口內流體的準確樣本,造成分析數據與實際仍有明顯差異。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團隊瞄準這一國際技術難題,成功研發出耐450攝氏度高溫的熱液流體拉曼光譜探針。自2015年以來,這套探針搭載“科學”號科考船上的“發現”號深海纜控潛器,對馬努斯熱液區、沖繩海槽熱液區的高溫熱液噴口進行了原位拉曼光譜探測,採集到大量原位光譜數據。

基於2016年“科學”號獲得的沖繩海槽中部熱液區三個高溫熱液噴口流體的原位拉曼光譜數據,結合實驗室內大量高溫模擬實驗建立的相關拉曼光譜定量分析模型,科研團隊成功確定了沖繩海槽中部熱液噴口流體中溶解二氧化碳及硫酸根離子濃度。

通過對比同一熱液噴口的數據,科研人員發現,原位測量的二氧化碳濃度比實驗室保壓取樣樣品二氧化碳濃度高出3倍以上。這一成果表明,熱液活動對全球碳循環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很有可能被大大低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