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出善言,才能得到別人的好感

生活中有這樣一路人,特別不受歡迎,那就是他能非常敏銳的拿住你的軟肋,哪壺不開提哪壺。

比如看見你上班遠,他就咂著嘴說,哎呦,這麼早就走,真辛苦哈!看見你一個人接孩子,又一臉憐憫,好像你多可憐,說你對象很忙是吧?光你自己接孩子,真不容易!

慢慢的,你會發現,他怎麼都能挑出你生活的不足!你要是生活不夠水準,他就會強調錢的重要性;你要是湊巧不如他所願,過得不錯,他就會告訴你人生無常;你要是情商不在線,他就斷定你沒有出路;你要是略微表現的長袖善舞,他又會調轉矛頭,暗示做人要老實……

他說出的話,貌似是關心是善言,卻總是讓人不快。因為,真正讓人舒暢的善言,一定是來自於善意,不會是為了讓人感到自己是不幸的。

什麼是善言,荀子曾說:“與人善言,暖如布帛。”

一、善言暖人,是因為源自心底的善意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這樣一種人,和他交往如沐春風。他明明混得好,卻甘願放低身段自謙;他明明看到了你生活中的不如意,卻貼心的繞開,努力強調你生活中好的一面。


語出善言,才能得到別人的好感


你說你工作不理想,羨慕他創業成功,他會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你只是暫時沒找到自己的位置罷了;你說你住的地方交通不便利,條件較艱苦,他卻能發現你雖然過得不富裕,但是看起來氣色好極了,仍然生活趣味滿滿,這一點很了不起。

和那種強調你幸福生活中不足之處的人相反,他強調的是你不足之中的幸福之處。

善言的根本是善意,善意的避免讓人尷尬,善意的避開別人的痛處。

紀伯倫在談善與惡時寫道,真正的善者不會問赤裸的人:“你的衣服在哪兒?”也不會問無家可歸的人:“你的房子怎麼了?”

二、善言中聽,是因為懂得照顧他人的心理感受

俗話說實話好說,難聽。也許有些人就是藉著這一點,說起話來,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但是實話是一回事,說的人說話的藝術如何是另一回事。肯不肯動動心思,說話的時候委婉一點,有時候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和情商。

有個故事說,有個人請畫師給自己畫像,但是對畫師來說,難題是這個主顧有一隻眼睛看不見。怎麼表現這個瑕疵呢?


語出善言,才能得到別人的好感


第一個畫師如實把這個缺點畫出來了,主顧很生氣,把他趕走了;

第二個畫師直接畫了兩隻明亮的眼睛,主顧還是很生氣,也把他趕走了;

第三個畫師想了一個辦法,他畫了一張主人打槍時的畫像,一隻眼閉著,一隻眼瞄準,既如實描繪了主顧的容貌,又讓人看不出主人的缺點,還顯示了主人的英武之姿。

這就是了解別人的心理需求。人們都喜歡聽善言,而沒有幾個人能聽得進未經修飾的大實話。因為善言,是經過打磨的實話,它充分照顧了聽者的接受能力,體諒聽者聽了能不能接受得了,能不能感到舒服。最重要的是,善言中有鼓勵的成分,它讓人聽了心裡有空。


語出善言,才能得到別人的好感


曾經有人說,最能安慰別人的話是,我比你慘。因為人聽了這話,大概心裡也不怕了,也不堵了,也不孤獨了,極大的撫慰了心靈。

“大凡人需要安慰時,必是遇到傷心之事,這時候有一個人對他或她說,我比你更慘,這樣心理也就平衡了,也不那麼傷心了,安慰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善言受人歡迎,聽了舒服,就是因為它有撫慰心靈的作用。

三、善言珍貴,是心態富裕的表現

他人的語言對我們的生活,有時候影響很大。有人曾做過實驗,如果一天中有好幾個人看見我們就說,你臉色看起來很差,是不是病了,我們就會真的臉色越來越差,覺得自己病了;


語出善言,才能得到別人的好感


那如果反過來,老有人說你看起來真有幹勁兒,那我們可能就會自我感覺越來越好。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說別人的不是容易,讚美別人承認別人的幸福卻很不情願。似乎知道讚美別人,給他人以善言,就是在為他人輸入能量。

也許,當一個人內心感覺良好,對自己的估價感到滿意,不再有強烈的比較意識和競爭意識,才能比較付得起對別人的讚美。能負擔這種對別人的善言,非但不會損傷對自我的感覺,反而因為感受到心理的強大富裕而愉快。

所謂“得人言善,如獲金珠寶玉。見人善言,美於詩賦文章。聽人善言,樂於鐘鼓琴瑟。”充分表達了善言的珍貴,而慷慨給予我們善言的人,也往往是心態富裕,可以健康相處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