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同時寫下了一文一詩冠絕千古,其中一字得了千兩紋銀妙不可言

說到千古奇才,唐代的山西河津人王勃是當仁不讓的一位。

王勃的曾祖父王隆,以學術見長,曾為國學博士。王勃的爺爺王通則更厲害,從小受家學薰陶,精習《五經》,著名的啟蒙讀物《三字經》把他列為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文中子,就是王通的號。

王通名聲很大,求學者自遠而至,盛況空前,有“河汾門下”之稱。不僅及門弟子多達千餘人,還結交了許多朋友和名流,其學生薛收、溫彥博、杜淹等,都是唐太宗的股肱之臣。友人房玄齡、魏徵、王珪、杜如晦、李靖、陳叔達等也曾都在學問方面受益於他,均為隋唐之際歷史舞臺上的主要角色。

王通的六部著作為《續書》、《續詩》、《元經》、《禮經》、《樂論》、《贊易》,在唐代就全部失傳了。只留下他的弟子姚義、薛收編輯的《文中子說》。

王通的弟弟,就是唐初著名詩人王績。

王勃的父親王福疇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可見他出身名門,書香之家。王勃和兩位兄長王勔、王劇都有才名,三個弟弟王助、王劼、王勸也以文著稱。

他同時寫下了一文一詩冠絕千古,其中一字得了千兩紋銀妙不可言

唐乾封元年(666年),王勃上《宸遊東嶽頌》一篇以達天聽,接著應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後,才思泉湧,筆端生花,撰《乾元殿頌》。唐高宗見此頌詞,知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作後,驚歎道:“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王勃的文名也為之大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並推為首位。

王勃當上朝散郎後,經主考官的介紹,擔任沛王府修撰,並贏得了沛王李賢的歡心。一次,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鬥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鬥雞,以此為沛王助興。不料此文傳到唐高宗手中,聖顏不悅,讀畢則怒而嘆道:“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唐高宗認為此篇意在挑撥離間,欽命將他逐出長安。於是,王勃被逐。

武則天共生了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哲(後改名李顯)為唐中宗,四子李旦,就是唐睿宗。王勃被捲進王室間的恩怨中,吃虧是難免的。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說的是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王勃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雖遇赦未丟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

王勃因殺死官奴曹達,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疇,王福疇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這件事對王勃的打擊,遠遠超過對自己的懲罰。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達了對父親的內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甌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矣。”

無官一身輕的王勃後踏上了去交趾看望父親之旅。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重陽節,南昌都督閻伯輿重建滕王閣,大擺宴席,邀請遠近文人學士為滕王閣題詩作序,文名甚高的王勃恰好路過洪州(今南昌),自然也被邀為賓客。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酒過三巡,閻都督熱情鼓勵大家為本次重陽賽詩會作序,公開公正,誰寫的好就用誰的。

其實人選早就內定了——閻都督的女婿早就提前寫好了一篇稿子打算在這次盛大的表演中一鳴驚人。

在座的文人墨客誰都不是傻子。

不料有一個人胸無城府,那就是王勃,只見他高聲道:讓我來!

於是,王勃一氣呵成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寫了序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後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閻都督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後句詩空了一個字,便覺奇怪。在場的文人墨客們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說一定是“水”字;那個說,有的說應該是“獨”字。

閻都督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於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待來人追到王勃後,他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來人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都督,怎麼說也不能讓一個字空著,閻都督於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

閻都督說:“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閻都督聽後拍掌稱妙: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上元三年(676年)冬,長安城裡都傳頌著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一天,唐高宗也讀到這篇序文,見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不禁拍案,驚道:“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又讀了文後的那首四韻八句的序詩,連聲嘆道:“好詩,好詩!作了一篇長文字,還有如此好詩作出來,豈非強弩之末尚能穿七紮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當年朕因鬥雞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錯也。”於是高宗問道:“現下,王勃在何處?朕要召他入朝!”身邊有人答:“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長嘆:“可惜,可惜,可惜!

毛澤東主席曾評價王勃說:“這個人高才博學,為文光昌流麗,反映當時封建盛世的社會動態,很可以讀。這個人一生倒黴,到處受懲,在虢州幾乎死掉一條命。所以他的為文,光昌流麗之外,還有牢愁滿腹一方。”並且把他和賈誼、王弼、李賀、夏完淳等列在一起評點,“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