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艱難,美國中餐館的內部故事

古人說,民以食為天,想必裡面也包括了酒,要不然這天氣也不能算是太好,另一個根據就是英國的古人也有一句俗語,只有喝了很多酒才算真正明白或者活在天底下(Under the Weather)。反正無論如何,肯定很多人都是覺得,沒有酒光吃飯或是光吃菜的話,實在是很不人道的。但是如果反過來,都修煉到喝酒不吃菜的境界,也不能說就是為之奮鬥的終極目標。

也不怪槍手每每瓶子空了之後常常是牢騷滿腹,這方面美國實在是不方便,酒吧不算,相當一部分的餐館是沒有酒類供應的。另外一部分所謂上檔次的餐館,雖然有酒可以喝,但是百分之百的淺嘗則止,喝到剛剛把興致提起來酒就沒有了。後來槍手虛心請教,學會了一招瞞天過海大法,就是把自己平時喜歡喝的液體溶液之類的,灌入飲料瓶子裡面,餐館老闆,特別是中餐館的老闆,都是心照不宣,所以現在在外面吃飯勉強還算過的去。

槍手最喜歡去的的餐館還是中式的自助餐,理由不說大家也明白,就是便宜量又足。以前還介紹過美國鄉村自助餐和印度自助餐,但是他們的菜品加一起都不到中式自助餐的一半。

最近槍手工作繁忙加上公司遙遠,可是說是非常的辛苦,所以多吃了好幾次自助餐,雖然忍不住要向朋友們宣傳,但檯面上的的菜餚已經介紹過了,想必在各位眼中也不值得重複。加上槍手自己也不太餓了,所以這次只能介紹一些內部的故事,順便配合一下女兒的暑期作業,社會調查。

草根艱難,美國中餐館的內部故事

故事一,腳踝上繫著紅絲線的小姑娘

小李姑娘看樣子非常的瘦小,她告訴我們剛剛來美國開始打工的時候,僱主甚至都懷疑她有沒有12歲。其實她離開福州家鄉來美國的時候就已經16歲了,在她的家鄉,16歲是個離開父母去美國的標準年齡。如果家裡面有孩子到25歲還沒有出國的話,父母會覺得非常失望的。這種風俗或者說是習慣有傳統的因素,因為福州人祖祖輩輩都前赴後繼地來到美國開餐館,還有一些攀比的原因,因為左鄰右舍的孩子們都在美國打工或者是創業,定時寄回來的美元讓父母在家鄉過的相當的舒適,也非常的有面子。

和我們聊天的小李姑娘剛剛收拾完了鄰桌地上散落的食品和穢物,本來地面應該是晚上清掃的,這個客人不多的時段應該是她休息放鬆的時間。剛剛是一桌年輕的美國人,打鬧中把桌面地面都弄得極為不堪,旁邊的客人都看不過去了。小李姑娘收拾清楚以後,大家都找機會地安慰她。

"沒辦法",小李姑娘嘆了一口氣說,"就這樣,這幫人還要求經理免去一個人的賬單呢,他們硬說那個人沒有吃"。

大家幾乎都憤怒了,因為確實超出想象。特別是聽到小李姑娘告訴我們,經理真的為那夥人免掉了一個人的賬單!

“算了",小李姑娘又嘆了一口氣,"經理也不想惹他們。說不清楚,更沒有時間"。

這使我不禁想起了前些日子新聞中的一件事,就是一個開餐館的老華僑,朝一個前來去理取鬧的黑大姐背後連開了三槍,想必肯定是忍無可忍了。

“其實這不是最壞的",小李姑娘放低了聲音說,"我最怕的是'逃單',就是客人吃過以後稱我們不注意溜掉了,那經理就會讓我們賠上客人的飯費。有一次,一連兩桌X鬼逃單,我一天都白乾了"。

"還有一次,一個女X鬼自己來吃飯,肥的都快走不動了,我以為肯定沒事,結果也給她逃單了"。

看到我們同情還有難過的表情,好像要安慰我們似的,小李姑娘告訴我們說: "我剛剛想了一個辦法",說著彎腰把制服的褲腿提高了一點,露出了腳踝,

"我在這裡繫了根紅絲線,可以辟邪的,運氣會好起來"!

故事二,撿別人名字的媽媽

Cindy本來不是負責我們餐桌的,但是白天顧客很少,所以看到槍手的小女兒以後就走過來聊天。Cindy說她特別喜歡孩子,自己的兩個孩子都送回了國內,由爺爺奶奶照顧,只要一有時間就會通過視頻和孩子講話。

正在做暑期社會調查作業的大女兒什麼都很好奇,就問Cindy為什麼起這樣一個英文名字。Cindy笑了起來,說: "哪裡是我自己取得的名字,我怎麼知道?剛來餐館的時候每個人都要有名牌,我沒有英文名字,老闆就給了我一個以前別人用過的,從那以後我就叫Cindy了"!

雖然每天每時都想念自己的孩子,Cindy還是覺得把孩子送回國的決定是正確的。因為只有這樣,夫妻兩個才有可能集中精力賺錢,計劃以後的生活。Cindy和丈夫是在一個餐館認識的,當時Cindy還是服務員,丈夫是廚師,近水樓臺地認識結婚了。夫妻兩個中間換了幾家餐館打工,已經快三年了。

"再過幾個月,我們兩個就辭工不做了,我們會開一家小餐館"。Cindy高興地說,"等生意好了以後,就能把孩子都接來了"!

我們都表示祝賀,這麼快就讓生活走上了正軌,像那些讀書學生,找工作都很難。就算有工作,也是覺得沒保障。像這樣早早的有個鐵飯碗,還真的讓人羨慕。

"沒有那麼簡單啊",Cindy覺得我們太樂觀了,又耐心地接著說: "做餐館會很辛苦的,一年可能都不能休息兩三天,什麼事情都要自己盯著,否則的話就會虧本"。

"請一個工至少是3千圓一個月,小餐館的話,老闆一般都是自己做一份工,忙得時候自己可能要做兩份。每個月也不過是幾千圓的利潤"。看到我們聽得都很吃驚,Cindy又解釋說,

"中餐館,特別是小的中餐館利潤都不多的,主要是辛苦錢。等做幾年有了經驗後,要麼擴大,要麼賣掉,再買一家大一點的,只有做大了,才有錢賺"。

女兒聽得越發吃驚,因為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很難想象會有人去做一份幾乎一輩子都沒有假期的工作,哪怕是自己的事業(Business)。

Cindy卻笑著說: "做餐館不好麼?人人都要吃飯,永遠都有工作"!

故事三,照片有話說(Photos talk)

下面的照片拍自於一個大連鎖店在本地的一家中餐館,午餐9圓,晚餐11圓,其主頁上就有10%的折扣券,用手機顯示給服務生看就可以了。

草根艱難,美國中餐館的內部故事

草根艱難,美國中餐館的內部故事

草根艱難,美國中餐館的內部故事

草根艱難,美國中餐館的內部故事

下面的照片拍攝於一家美國自助餐的連鎖店,價格差不多,午餐9圓,晚餐11圓。其折扣券可以從報紙上找到。

草根艱難,美國中餐館的內部故事

草根艱難,美國中餐館的內部故事

草根艱難,美國中餐館的內部故事

下面的照片則是拍攝於一家本地的印度自助餐館,晚餐不知道,午餐16圓,沒有任何打折扣的門道。也不多說了,各位您自己看吧。

草根艱難,美國中餐館的內部故事

草根艱難,美國中餐館的內部故事

草根艱難,美國中餐館的內部故事

各位覺得怎麼樣?據槍手的觀察,當然別指望太準確,中式自助餐的主要客源來自於華人,大約60%左右;美國自助餐的主要客源來自於美國人,大約80%左右;印度自助餐的主要客源來自於印度裔,大約90%。

不知道能不能說明問題?

故事四,中餐館裡面的等級

在美國中餐館打工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作的,剛剛來美國的首選去餐館打工,一個月下來基本上就淘汰了三分之一,這些人這輩子都不想作餐館了,想起餐館就心有餘悸,只能選擇其它的工作了,尤其是遇到了不友善的老闆或同事,把作餐館的信心打擊的是徹徹底底。我還是喜歡做大店的,人多熱鬧日子好過,我曾經在南卡作過一個家庭自助餐小店,共6人,老闆老闆娘和墨西哥小夥子在後廚房,兒子送外賣,兒媳婦收銀,我自己做服務員,上下班接送我和阿米哥,給我們倆單獨租的房子兩層樓,每人一層,房間那個大呀,當時還沒有手機,電視在廳裡,我們倆還沒法溝通,他英文不會,我西班牙語不會,每天下班把我憋屈的呀,一個人反而睡不著,沒人說話呀,堅持了一個月說啥也不幹了,坐上灰狗巴士心情那個好啊,就像從監獄裡剛剛放出來的感覺,從此再也不找小店了。大店能交朋友,能一起喝酒

一起逛街,大店還有異性的氣息,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會餐也熱鬧。雖然同事之間是地位平等,但是我們還是按照賺錢的多少,工作的辛苦程度進行了排榜,給業餘生活帶來樂趣和調侃:餐館十等人如下

一等人是老闆--------每天下班把錢點

二等人是大廚------- 廚房管理樣樣熟

三等人是經理------- 英語問題全打理

四等人是外賣-------開個破車把錢賺

五等人是炒鍋-------煎炒烹炸不用說

六等人是企臺-------端盤到水小費來

七等人是幫炒-------眼疾手快記性好

八等人是油鍋-------煙熏火燎出汗多

九等人是打雜-------切菜剔肉手累麻

十等人是洗碗-------墨西哥人是首選

故事五,王全的回憶

王全是個通過朋友介紹認識的朋友,中等個頭的一個小夥子,非常的精神,滿臉的熱情。說話非常的有條理,而且顯得很有學問。王全目前是在本地一箇中等規模的中餐館裡做領班,由於餐館不大,實際上做的是大餐館裡面大堂經理的角色。聽說我們想了解有關中餐館的情況,馬上說可以把以前的經歷告訴我們,至於目前所在餐館的情況,他笑著說,有點不大方便。我們當然沒有異議,難得他這麼熱情,肯花休息時間和我們聊天,非常的感激。下面就是王全的回憶,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中餐文化已經是美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國人自己也承認,沒有了中餐,生活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

剛來美國的新移民,絕大部分人的第一份工作,是從中餐館開始的。特別是對沒身份,沒銀行賬戶,沒汽車的“三無人員”,中餐館的工作幾乎是唯一的選擇。一般中餐館工作不問身份,發工資給現金,老闆包吃住,幾乎沒有什麼生活開支。

  紐約,舊金山,洛杉磯等華人集中的地方有許多職業介紹所,以介紹中餐館工作為主。職業介紹所在報紙上打廣告,餐館老闆看到廣告後,委託職介所招工,老闆免費。找工作的人來到職介所挑選工種。繳納50元或者80元不等的介紹費,50元叫買斷,就是隻要你上班了,不管最後能不能錄用,這50元也就算完了。80元是保底,上班不超過10天,被老闆炒魷魚了,回來職介所還免費給你介紹。

  偏遠的中餐館,喜歡招沒有身份的,可以支付較低的工資,也不會有人鬧事。一般剛來美國沒有身份,辦身份最快也得半年時間吧,這半年只好到中餐館受剝削了。

  中餐館工作,不但辛苦,而且很辛苦,薪水也不是很高。一般早上10點上班,到晚上10點下班,12個小時,中間沒有休息時間,吃飯也就十幾分鍾。12個小時要手不停地幹,老闆不會讓你閒著。

  我來美國的第一份工作,是去一家名叫“喜悅”的中餐館洗碗。因為是隻身來美國,身上只帶了200美元,沒幾天就彈盡糧絕了。

  月薪1200美元,比行情少了100元,但是當時恰逢淡季,工作好像不太好找。

  這家餐館坐落在北加州的一個海邊小鎮,風景很好,空氣宜人。老闆是臺灣人,在當地有兩家餐館,規模不小。

  洗碗是用機器洗的,我的工作就是從前臺把碗收集起來,擺在一個塑料架子裡,用蓬萊水衝一下,然後把它們推進洗碗機裡,碗盤經過洗碗機洗完後,再一個一個擺好。沒有碗洗時,就幫著切菜和肉,刀切任何東西,都像砍柴一樣,速度很快。

  幹活一天下來,真的很累啊,渾身像散了架子,回家一洗澡,馬上就睡覺了,由於累,睡眠也很好。

  老闆管吃住,吃的當然在餐館裡,主食米飯,由於美國當地的蔬菜比肉貴,所以吃的菜基本上都是大塊大塊的牛肉,吃多了,人也煩。住在老闆給租的房子裡,是一棟比較舊的獨立屋,客廳和房間裡都擺滿了床。基本上沒有私人的空間。

  一星期休息一天,大家輪換著休息。最舒服的時刻就是休息日了,早上可以睡一會懶覺,起來後到餐館裡吃點東西,然後去逛大街,這裡的空氣很好,天氣多變,大太陽天,說下雨就下雨,說晴就晴。道路很乾淨,街上的小商店一家挨著一家,離奇古怪的商品讓人感到好奇。

  餐館工作真的很苦,被人稱為不見天日的工作,早上天沒亮就起來,晚上回家已經深夜了,有時候餐館周未生意好,幹到12點才下班,沒有加班費。一天12個小時,別說幹活,就是站這麼長時間也夠嗆。有一次,我發現我的手上有許多出血點,我搞不懂是怎麼弄得,又沒碰到,我讓廚房的師傅看,他們才告訴我是漂白水,因為碗盤要泡在漂白水裡消毒,之後我用手把碗盤撈出來,這是一個操作錯誤,手不能直接碰漂白水。可是就是沒有人告訴我,讓我親自體驗一下漂白水的厲害。

  餐館工作雖苦,但憑良心,老闆對員工還都可以,無論有什麼困難老闆都肯幫忙解決。平時要買個什麼東西,給老闆說一下,他一定會幫你買回來。我想要一個銀行賬戶,按規定設立銀行賬戶要2個身份證件。但老闆娘找他的朋友給我幫忙,我只憑一張護照複印件,就把這件事辦好了。對我們這些居無定所的打工人,銀行賬戶是非常需要的。

  但是,說起薪水,老闆還是狠狠地剝削了一把,當時加州的最低法定工資是每小時6元,但我們算下來每小時才4元。即使這樣,發薪水的日子,也是最幸福的時刻,數著一張一張綠色的美元,一個月的辛苦勞動終於有了回報!哈哈

故事六,一個反面的例子

在美國的華人圈子裡說起中餐館,雖然覺得都是辛苦忙碌的故事,但畢竟是好些人在美國的出路之一。說得絕對一些,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中餐館可能是唯一的出路。說起來可能會有些心酸的感覺,但到後來都是成功的例子,所以才讓後來的人們不斷地加入到隊伍中來。當然也有極個別的特例,就是沒有成功,甚至家破人亡的例子。為了文章的完整起見,不得不引用另外一個剛剛發生的慘事,其實不忍萃讀。

2013年10月27日,寄住在表哥卓儀林家中的陳閩東,手持剁肉刀砍死了37歲的表嫂李巧珍和她的四個孩子,而這四個孩子分別只有9歲、7歲、5歲和1歲多。

今年25歲的陳閩東,1988年出生在中國福建省福州長樂市航城鎮轄下的聯村,父親是當地人,年輕時走南闖北謀生,從廣東娶回妻子。弟弟陳閩航小他六歲,在他八歲的時候,家中又迎來了養女陳娜娜。在偷渡之風盛行的長樂鄉下,海外鄉親總是將美國描繪得天花亂墜,於是陳閩東在少年時期就對美國十分嚮往。2004年,他初中還沒畢業,全家便舉債湊足偷渡費,委託蛇頭送他偷渡來美。一個多月後,經過多個國家中轉的陳閩東抵達美國,當時他只有16歲。

尚未成年的陳閩東,在美國落地後便被移民(微博)當局攔截,得益於未成年人身分,很快就獲准保釋,隨後便輾轉在紐約及外州的中餐館打工謀生。他從廚房打雜做起,再做到幫炒,最終成為大師傅的炒鍋。據陳閩東的親友透露,陳閩東的薪水幾乎都寄回了家鄉給父母,用來償還近7萬美元的偷渡費,資助家人蓋房子,甚至弟弟小孩的奶粉錢,都來自他的打工所得。此外還有他在美國辦理身分多年來花費的律師費,也不是筆小數目。

陳閩東在麻州的幼時好友陳先生11日表示,陳閩東在過去一整年幾乎都在他叔叔開在佛羅里達州的中餐館打工,在此期間,除了今年1月來紐約參加好友的婚宴,幾乎沒來過紐約,攢下3萬多元。不過叔叔的餐廳今年遭遇火災後關閉,陳閩東只好離開,來紐約再謀生計。

親友說,陳閩東在紐約染上賭博,遠至外州的大型賭場、近至華人小區的地下賭檔,他都會去。賭博難免輸錢,但陳閩東的父母並未聽說他有欠債,也從未聽說他吸大麻,匯款回鄉也都如常。

夏季,陳閩東前往芝加哥,他的移民申請案就要在那裡的移民法院開庭,成敗在此一舉,可惜他因律師的疏忽錯過開庭日期,導致他遭法官頒出遞解令。經過幾份任職時間不長的工作,陳閩東在初秋時分到叔叔朋友在芝加哥開的中餐館打工,但是沒幾天便辭工,他沒向別人說明辭職的原因。

10月,陳閩東帶著失去移民希望的低落心情來到紐約,住進表兄卓儀林家中,並在此與妹妹陳娜娜團聚,21日,他還參加了鄉親在曼哈坦華埠舉行的婚宴。當月26日,表嫂李巧珍和四個從13個月到九歲不等的孩子,慘死在他的刀下。

對於陳閩東從新移民(微博)青年變成殺人惡魔的過程,在同一個家庭長大的陳娜娜分析,哥哥在中國家鄉的時候,還是一個活潑的少年,受到海外鄉親吹捧美國的吸引,非常響往美國,16歲就孤身一人偷渡來美。不過隨著身分合法化頻頻遇阻,她肯定地說,「哥哥來美國後一定後悔了」。身負鉅額偷渡債務,在美又舉目無親的陳閩東沒有退路,只能獨自在異鄉闖蕩,但辦理身分的過程多舛,最終一張遞解令斷送了希望。陳娜娜說,6月哥哥被判逃庭後,看不到曙光,萬念俱灰來到紐約。

陳閩東2004年來美,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輾轉亞洲、南美幾大洲的多個國家,歷盡辛苦才得以入境,並且立即以未成年人的身分申請庇護。然而,陳娜娜說,其他情況相似的鄉親陸續都取得合法身分,陳閩東的申請卻被拒絕,多次上訴也以失敗告終。她說,哥哥原本對今年的庭審充滿期望,也常對朋友吐露對此次出庭有信心。但是一樁烏龍意外的發生,毀掉了他等待許久的機會。

陳娜娜表示,哥哥因為要在芝加哥上移民法庭,特地在當地找了工作,等待7月出庭應對移民上訴案。可其實,6月就已經開庭,因他無故缺席,法官判決他敗訴,併發出遞解令。一紙遞解令,意味著即便他今後與美國公民結婚,也難以順利取得合法身分,必須先取消遞解令,才能申辦綠卡,難度很大。

陳閩東在移民案失敗後對陳娜娜說,他一直以為出庭時間是7月,沒想到開庭時間是6月,但是他的律師未曾以任何方式通知他出庭日期。就這樣,不負責任的律師犯下的低級錯誤,使一個翹首企盼身分多年的移民青年,失去了在美國堂堂正正生活的機會。陳娜娜說,哥哥對此表現得接受不了。

8萬元的偷渡債務,陳娜娜表示哥哥應該早就還清了,但是前些日子又聽說他在還債,親友都不知道他欠下了什麼錢。後來有鄉親說他參與賭博,大家猜想可能是因賭生債。據說陳閩東常去賭場,欠下數萬元賭債。而在此前,陳娜娜說他是個很勤勞的人,也很念家,每週都給家鄉的父母打電話,定期給家人匯款,父母把房子也建了起來,同樓的鄰居,正是滅門案死者李巧珍夫婦的家人。

陳娜娜表示,陳閩東的朋友經常和他開玩笑說,他的身分總是有希望的,因為「有你妹妹啊」,妹妹身分合法,成為公民後就可以為配偶申請綠卡。但是陳娜娜說,那些朋友對哥哥這樣說,給了他一絲希望,而且多年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又沒有血緣關係,男女之間生出情愫也很自然,她猜想哥哥果真把與她結合當成了既能獲得所愛、又能解決身分問題的一箭雙鵰之舉。

今年夏天,陳閩東鼓起勇氣向陳娜娜表白,得到的回答卻是「你是我一輩子的哥哥」。兩人相差八歲,陳娜娜說自己還小,還不到談婚論嫁的時候,對於這位哥哥,她也完全無法產生異性之間的感情。就這樣,移民申請和愛情的挫折,使陳閩東成了一個更加內向的人。

布碌侖8大道華人滅門案發生後,有傳言說兇嫌陳閩東因被騙婚而遷怒於死者李巧珍,從而犯下血案。本報取得李巧珍在中國福州家鄉的外甥女陳小姐,29日在部落格上發表的親筆文章,回顧案發前李巧珍一家和陳閩東交往及交惡的過程,還有案發後家屬的後悔與悲痛。從文字中不難看出,李巧珍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女子,對親戚充滿溫暖,在家中給予陳閩東很好的照料。但是她的善良並未獲得好報,她只不過因愛子心切而對陳閩東及其女友發了火,竟惹來滅門的殺機。詳細內容如下:

本來我不想談起此事,因為每提起一次,對我來說都是心如刀割,但希望你們幫忙還我小姨(李巧珍)公道,外面的傳聞都是胡亂扯淡,說我阿姨騙財騙婚,都是狗屁,我阿姨是好心收留他,沒想到卻給自己和孩子招來殺身之禍。

陳某(陳閩東)是我姨丈的表弟,在外多年,沒有身分,前段時間被一家餐館辭退,輾轉住到我小姨家,本來我小姨每天都不煮早飯的,我表弟表妹們都簡單的喝牛奶配饅頭或者麵包,但陳某來了之後,我阿姨就開始煮早飯,有時還煮點心叫他吃。

陳某還有一個妹妹叫娜娜,是領養的,案發的原因跟這個娜娜有一定關係。據我小姨丈那邊的親戚說,本來這個娜娜出去前承諾要嫁給陳某,但不知道為什麼兩個最後沒在一起。

童言惹惱兩兄妹

事發前兩天,這個娜娜去我小姨家看陳某,兩人舉止親密,我六歲的大表弟Kevin看到就童言說了一句,「表姑表叔結婚咯」,結果遭到此女搧巴掌,Kevin大哭,吐了一地,然後他們把只著短褲短袖的Kevin關在門外(現在美國的氣溫已經非常低了,但因為室內開暖氣,所以我弟弟妹妹們都穿得單薄)。

表弟受罰姨心疼

當時我小姨出去買菜,出門前還問陳某有沒有想吃什麼,她出去買,結果買菜回來,看到Kevin站在門口受凍,就問其原因,Kevin說「表姑打我,不讓我進去」,我小姨聽了既心疼又生氣(其實當時我阿姨完全可以報警的,根據美國的兒童保護法,這女的起碼得受到一定的懲罰,但是我小姨並沒有報警),開門後發現滿地狼藉(Kevin吐的)更加生氣,叫Kevin進來,但Kevin說:「表姑沒讓我進去」。

我小姨聽了非常心疼,就故意大聲的怒斥他:「這是我們自己的家,幹嘛要表姑叫了你才進來」,就把他拉進門,然後就對陳某兩兄妹說:你們兩這麼大人了,看三個孩子(Linda和Amy是Kevin的姐姐,三姐弟都很懂事的)都看不好,地上這樣子也不幫忙清理一下?然後雙方發生爭執,這個娜娜臨走前挑撥她哥哥幾句,大致內容大概就是指我小姨對他這種態度,他也能住得下去啊?!並表示她今天晚上不在這邊過夜了,然後此女就離開了(有些報導提及的鄰居稱案發前幾天的爭執應該就是指這件事情)。

其實事發之前,陳某在此已經住了十來天了,都相安無事,陳某因為生活不順心,工作被辭了,整天垂頭喪氣,不怎麼說話。

小姨還幫他講話

我小姨的婆婆(陳某的姑姑)在陳某一住進來的時候,幾次勸我小姨說,「還是讓陳某去別的親戚那邊住吧,畢竟你帶這麼多個孩子,本來就已經夠累了,而且聽說陳某最近情緒不是很穩定,我擔心他傷害到你們」,當時我小姨還說,「媽,沒你說的那麼誇張,他一個人在外打拚,父母不在身邊也不容易,我們能幫忙照顧的就儘量幫一下吧!」(除此之外,小姨還多次鼓勵陳某振作,重新找工作,年輕人應該要有鬥志,不要垂頭喪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