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嬋娟:一年中最溫柔最有詩意的時節到了


千里共嬋娟:一年中最溫柔最有詩意的時節到了


中秋,三秋至此為半,正是一年中最有詩意的時節。

古人早就明白,日月遙遙相望時,月才圓滿。

就著花好月圓,親人們也在此刻,奔赴相聚,共度佳節。

中秋來源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

《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關於中秋的起源,一種說法是源於遠古天象崇拜—— 敬月習俗的遺痕。

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

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儲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千里共嬋娟:一年中最溫柔最有詩意的時節到了


中秋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

每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千里共嬋娟:一年中最溫柔最有詩意的時節到了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

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

吃月餅。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月餅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

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千里共嬋娟:一年中最溫柔最有詩意的時節到了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廣西南寧等地。

燒塔。

南方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

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

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

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鬥。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千里共嬋娟:一年中最溫柔最有詩意的時節到了


中秋養生


同時,中秋是夏秋兩季氣候轉換的分界點,一過中秋,天氣明顯轉涼,晝夜溫差加大,因此,中秋時節調補一下身體很有必要。

說到中秋美食,逃不開月餅和大閘蟹,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健康吃!


千里共嬋娟:一年中最溫柔最有詩意的時節到了


月餅。

月餅是中秋經典美食,但食用不當卻會損害健康。曾有飲食教授指出,糖尿病人和兒童不宜過量食用月餅,,成年人過量食用月餅也會對腸胃造成較大負擔。一般情況下,每人每天不超過半塊月餅,兒童和老人酌情削減。

1. 月餅不宜粥相配。

有許多人在食用月餅時,都願與粥同食吃,會甜的不甜,鹹的不鹹,口味獨特。其實不然,月餅作、粥都就是迅速升高血糖的高升糖指數的食品,不僅對糖尿病人不適,對人的大腦細胞不利,還會降低脂肪代謝。

2. 月餅宜少不宜多。

月餅含油脂、蔗糖較多,即使低脂、低糖仍存麵粉諸成分,過量食用會產生滑膩感,易致胃滿、腹脹,引起消化不良,食慾減退,血糖升高,熱量高。老年人、兒童更不宜多吃,否則會引起腹痛、腹瀉或嘔吐,消化不良。

3. 體熱者不宜多吃月餅。

體內偏熱的人也不可多吃月餅,否則不易消化,還可能讓內火上升,出現長痘痘、便秘、牙齦浮腫等症狀。

4. 月餅宜鮮不宜陳。

吃鮮莫吃陳,因為月餅含脂肪較多,存放過久,容易發生變質。過節時人們往往一次買許多月餅,而月餅放置時間久易引起餡心變質,吃後容易發生食物中毒。


千里共嬋娟:一年中最溫柔最有詩意的時節到了


大閘蟹。

菊黃蟹肥秋天,溫一壺黃酒,捉幾隻肥蟹,看秋高氣爽,聽秋蟲吟唱,不亦樂乎?但是吃螃蟹不能隨便吃。注意下列方面,就可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吃蟹後出現的問題。

1. 蟹要吃鮮活的,死蟹不宜吃。

螃蟹死後的僵硬期和自溶期大大縮短,蟹體內的細菌會迅速繁殖並擴散到蟹肉中,使食者嘔吐、腹痛、腹瀉。

新鮮活蟹的外殼呈青黑色,具有光澤,臍部飽滿,腹部白潔。而垂死的蟹外殼呈黃色,蟹腳較軟,翻正困難。

2. 煮熟再吃。

蟹以動物屍體或腐殖質為食,所以蟹的體表、鰓及胃腸道中佈滿了各類細菌和汙泥。

有些人因為未將蟹洗刷乾淨,蒸煮不透,或因生吃醉蟹或醃蟹,把蟹體內的病菌或寄生蟲吃到肚子裡,怎麼會不生病呢?蒸熟煮透了再吃,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


千里共嬋娟:一年中最溫柔最有詩意的時節到了


3. 蟹要現蒸現吃,不要存放。

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乾淨、陰涼通風的地方,吃時必須回鍋再煮熟蒸透。

4. 吃蟹不要亂嚼一氣。

吃蟹時,在開蓋後要注意四個清除:

清除蟹胃,就是蟹蓋裡三角形的骨質小包,先吃蟹蓋部分,用小勺把中間的蟹胃部分舀出,輕輕將外面包裹著的蟹黃吮乾淨。

注意,不要吮破中間那個呈三角錐狀的蟹胃,內有汙沙應將其丟棄。

吃完蟹蓋輪到蟹身,先用剪刀將多餘的蟹腳、蟹嘴剪掉,用勺柄將蟹身中間一個呈六角形的片狀物挑出來,那是蟹心部分應丟棄。

還有蟹腸,即由蟹胃通到蟹臍的一條黑線;蟹鰓,即長在蟹腹部如眉毛狀的兩排軟綿綿的東西,都應該清除掉。

5. 不要與茶水同食。

吃蟹時和吃蟹後1小時內不要喝茶。因為開水會沖淡胃酸,茶會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於消化吸收,還可能引起腹痛、腹瀉。

另外,螃蟹不可與紅薯、南瓜、蜂蜜、橙子、梨、石榴、西紅柿、香瓜、花生、蝸牛、芹菜、柿子、兔肉、荊芥同食;吃螃蟹不可飲用冷飲會導致腹瀉。

6. 以下幾類病人不適合食用:

患有傷風、發熱、胃痛以及腹瀉的病人。

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膽結石症、肝炎活動期的人。

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的人應少吃或不吃,因為蟹黃中膽固醇含量高。

過敏體質的人和脾胃虛寒的人。


千里共嬋娟:一年中最溫柔最有詩意的時節到了


中秋讀詩


《滿江紅·中秋寄遠》

宋·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

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

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髮。

玉液滿,瓊杯滑。

長袖起,清歌咽。

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宋·文天祥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淨。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


《十五夜抵建寧》

明·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

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簷前。


《舟次中秋》

明·張煌言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

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


《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距離不是阻礙回家的理由”


在賞月之際,家中的親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身在異鄉的親人,而異鄉的人也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家中的親人。

因此,中秋節有“團圓節”之稱,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中秋是一個圓,月亮的圓,月餅的圓,以及每個人心中所追求的美好的團圓。

中秋佳節將至

心語文字彙祝您月圓人圓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