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入門必知:三種印章格式

這裡所指的三種印章格式,並不是指印章的風格(所有印章格式都有可能有傳統意義上的猛利型、平和型和典雅型。)今天說的這三種印章格式,是指印章的不同入印文字以及其構成的三種印章表現形式。

三種印章格式分別是:

1、以大篆為入印文字的古璽印章格式;

2、以小篆為入印文字的宋元朱文印章格式;

3、以漢篆為入印文字的漢印印章格式。

篆刻入門必知:三種印章格式

分別拆細說一下:

一、以大篆為入印文字的古璽印章格式

這裡的大篆是指廣義上的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文字,這些文字在秦代都被稱為大篆。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指中國商朝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吉凶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一般是占卜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

篆刻入門必知:三種印章格式

(甲骨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周朝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8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 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篆刻入門必知:三種印章格式

(金文:散氏盤銘文)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石鼓文比金文規範、嚴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徵,它是從金文向小篆發展的一種過渡性書體。傳說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經對金文進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稱“籀文”。

篆刻入門必知:三種印章格式

(石鼓文)

以上是三種代表意義的文字,以這些文字入印的印章,我們大致稱為古璽格式的印章,古璽格式的印章,在章法上最大的特徵是參差錯落,例如那方有名的“日庚都萃車馬”總之還是這一方印:

篆刻入門必知:三種印章格式
篆刻入門必知:三種印章格式

(庸陽魯師璽)

用古璽格式刻印的現代創作者們,也大都繼承了古璽的參差錯落的章法,用上面所講的甲骨文、金文、鐘鼎文即大篆入印,因為這種文字是最早的中國漢字,因此,格式上也是最樸實,最憨態可掬和稚趣濃厚的。比如這方易大廠的華西詞草:

篆刻入門必知:三種印章格式

雖然章法上也基本各佔地位,但總體還是錯落參差的,並不限定在四方格內,現代的印人,用大篆入印,但入印時要注意採用古璽章法,而不是用規整的漢印章法和典雅的元朱文章法,那樣出來的印章,很有可能是不倫不類的。

總結一句,古璽格式大致是:大篆入印,章法參差錯落。

二、以小篆為入印文字的宋元朱文印章格式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全國文字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

小篆的代表作品《嶧山刻石碑》等:

篆刻入門必知:三種印章格式

但小篆在秦代入印時,並沒有按照我們書寫的小篆入印,而是又專門規定了另外的摹印篆,摹印篆是專門用於印章的文字,至漢代又進一步發展成為漢繆篆,成為專門的印章字體,這個在下面的漢印段落再說。

小篆在實用印章發展到宋元時期時,被吾丘衍、趙孟頫等文人們發掘出來應用於篆刻,並由此開創了另外一種印章格式,即元朱文的印章格式,元朱文印章為什麼叫元朱文,我也有專文討論過了,這裡只舉例說說元朱文。元朱文的入印文字是小篆,風格是勻整圓潤,例如:

篆刻入門必知:三種印章格式

(趙孟頫的松雪齋)

篆刻入門必知:三種印章格式

(陳巨來的大風堂珍藏印)

也總結一句:元朱文印的特徵是線條勻稱,小篆入印,朱文細線、文字連邊,章法勻整圓潤。

三、以漢篆為入印文字的漢印印章格式

所謂的漢篆,並不是發祥於漢代,而是秦代的小篆向後來的隸書發展的一種字體,小篆的字體稍稍由瘦長轉為方正,轉折慢慢由圓轉變為方折,代表性的漢篆如《袁安碑》等。

篆刻入門必知:三種印章格式

(《袁安碑》局部)

但我們在談篆刻時談到的漢篆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漢篆,而是由秦代“摹印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篆書,前面說過,秦“摹印篆”略異於周時的金文和石刻文字,它在田字格或日字格之內,把字形適應具體的格式加以變化,有時甚至採取挪移的方法安排筆畫適應印面,到了西漢初期的印章文字基本上繼承了這一體勢,並且日益向結構勻稱和線條圓轉方面發展,達到雖沒有格子限制,但大小整齊劃一,字體綢繆屈曲,筆劃飽滿,到了新莽時,冠以“繆篆”之名,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漢繆篆。

換成白話,就是漢代用於摹印的篆體字。

我們現在所說的漢印文字,多是繆篆文字。比如這些:

篆刻入門必知:三種印章格式

(新西河左伯長)

篆刻入門必知:三種印章格式

(假司馬印)

漢印裡面白文居多,這是當時的歷史條件限制導致的。但於白文印方面做了長期的積累,使白文印在漢代發展的又成熟又穩定。我們平常所說的漢印,也大都指漢白文印。

也總結一句,漢印格式的印章特徵是漢篆入印,白文居多,章法是平正方直。

理清了上面這三種格式在一般意義上的差別,我們在創作時,就會找到很清晰的思路。

再把上面要緊的地方重複彙總一下:

三種印章格式分別是:

古璽格式大致是:大篆入印,章法參差錯落;

元朱文印格式大致是:小篆入印,朱文細線、文字連邊,章法勻整圓潤;

漢印格式大致是:漢篆入印,白文居多,章法是平正方直。

(書法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