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度過酷暑?雍正的蓆子到底有多珍貴,爲何下旨不許再制?

震禮


北京故宮博物館就存放著雍正皇帝的席子。

也就是象牙席,用象牙絲編織的席,紋理細密均勻,席面平整光滑,柔軟舒適,收卷自如,夏天鋪墊時較草蓆、竹蓆更為涼爽宜人,是當時的重要貢品。
(象牙席)

一:那麼象牙席究竟鬼到什麼程度?竟然使得雍正皇帝下令不得再製?

根據文獻記載,象牙席作為一個很好的防暑神器,它是在清朝雍正、年間開始由廣東地區的官員進貢的貢品。

據說現如今的製作工藝早已失傳,但是可以確認的是這種象牙席只能在南方編制,因為北方氣候乾燥,象牙容易斷裂,所以很難編製成席。

象牙已經是極其昂貴的材料,奈何還要配製出獨有的藥水,用來浸泡象牙,最後將象牙軟化,編製成席。

(雍正劇照)

可想而知,這種製作工藝是極其複雜的,最主要造價也極為昂貴,所以雍正得知這種象牙席的製作過程之後,一是為了保護大象,二是避免浪費材料,便下令不得再製作象牙席!

二:那麼古人在炎炎夏日,又是如何度過酷暑的?

對於普通老百姓,無非就是蒲扇、冷飲,有錢人家還會買“竹夫人”,夜晚抱著竹夫人睡覺,很是涼快。還有就是涼枕,李清照就下過一首詞,說自己夏天用涼枕睡覺,半夜的時候竟然還會感覺到一絲絲涼意。

(竹夫人)

當然這裡提到了雍正,那就講講帝王之家是如何度過炎炎夏日的?

一是宮女太監不斷給皇帝扇風

其實皇帝無論是在上朝還是平時批閱奏摺,身邊總是會有宮女和太監伺候,如果是在夏天,他們會不停的給皇帝扇風,這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可以起到降溫效果。

二是冰塊降溫

皇帝寢宮大多都有降溫效果,地底下會有通道,通道內放置冰塊,然後冷氣不斷由地面冒出,已達到室內降溫的效果,這樣看起來和空調房很相似。

據說清朝時期,北京城內有18座冰窖,用來藏冰,以供皇帝夏天所用。

三是建築涼亭

所謂的涼亭,也叫涼殿或者水亭,就是將水源源不斷的在屋頂順著牆體流下,將整個亭子的溫度降下來,裡面堪比水簾洞。

四是到處遊玩

到了夏天,皇帝都喜歡去比較涼快的地方,順便遊山玩水,尤其是在清朝,皇帝和嬪妃都喜歡在夏天去承德避暑山莊,又可以欣賞風景,還可以防暑,一舉兩得。

撰文:羽評歷史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羽評郡主


在雍正時期,廣東的主政大臣曾經向雍正皇帝進獻過一張由象牙薄片編織而成的席子,在看到這張席子的時候,雍正非常喜歡,但與此同時他也對這張席子是如何製成、用多少根象牙才編織而成的細節感到了興趣。

當他詢問到廣東的大臣時,廣東大臣如實回答了雍正的問題,原來這些象牙是用特殊的方法、用很長的時間才把象牙變成一片片的薄片,最終按照竹片編織蓆子的方法編織而成的。

而編織蓆子的象牙主要來自於當時清朝的藩屬國越南和緬甸,而製作一張席子所要用到的象牙則需要殺掉幾百頭大象才可以完成。

在聽到編織一張席子所用到的大象數量如此之多時,雍正皇帝當時是有些被震驚到了,因此他才下令禁止了廣東大臣再進獻這樣的席子。

雍正勤政而不節儉,禁止再度獻象牙席子是因為太誇張了

雍正皇帝是我國曆史中非常著名的勤政皇帝,他一年的時間裡把許多的時間都放在了處理公務上,絕對說得上是一個勞模。

雍正工作狂的事實是無法否認的,但這不代表著他是一個節儉、不奢華的人。

據相關史書的記載,雍正皇帝的生活絕沒有某些小說裡面寫的那麼節儉。


他的一切吃穿用度實際上與正常皇帝差不多,仍舊非常奢華,皇帝過著皇帝的生活,這是沒有錯的,但是如果硬要把他說成是比平民百姓還要節儉的人,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有人說雍正皇帝之所以禁止再造這種席子是因為他懂得要保護珍稀動物的道理。

但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這樣,那個年代根本就沒有什麼保護動物的說法。

雍正皇帝的一生,都在用著象牙製成的筷子以及其他的動物製品。

他還給他最珍愛的狗專門用上等貂皮製作成各種扮演老虎、獅子的衣服,從這種種的細節上來說,雍正皇帝都談不上是知道要保護珍稀動物的人。

雍正皇帝之所以禁止再造這樣的席子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這樣的席子所要殺的大象實在是太多、太過於離譜了。

他雖然奢華、不會為了幾頭動物的生命去著想,但是睡一張席子,殺掉幾百頭大象這樣聽著很誇張的事情,他就接受不了。

這樣的事情如果傳揚出去的話,那就勢必會對自己辛苦營造下來的名聲造成影響,因此禁止是勢在必行的。

古代人度過炎夏的方法

接下來我們就說一下古代人度過酷熱炎夏的方法。

古代沒有冰箱、沒有空調、沒有電風扇,但是古代人的夏天卻是可以使用得到冰的。

而這些冰是通過什麼途徑得來的呢?實際上無外乎兩種,第一種途徑就是通過保存冬天的冰得來,第二種就是用原始的製冰方法得來。


保存冰的途徑只能在北方使用,而這種方法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製作冰的方法大多數在南方使用,這種方法是在唐宋之後才出現的。

在歷史早期能使用到冰的人只有一些王侯貴族,而到了唐宋明清時期的時候,除了王公貴族之外,百姓們也開始可以享受到這種福利了。

因為當時出現了很多商家,他們就是專門做這樣生意的,他們會專門在夏天的時候出賣他們冬天保存下來的冰或者賣出他們專門製作成的冰,然後供人們冰鎮水果、涼湯。

古代人保存冬天冰塊的冰窖法

很多人以為古代保存不了冰,但實際上卻是低估了古代人的智慧。

古代有專門保存冰的冰窖,這些冰窖一般選擇在一些太陽光很難照射得到、平常普遍很陰涼的地方,然後他們會在這些範圍內挖一個很深的地窖,在找到陰涼地區、控制好深度之後,一個冰窖的雛形就出現了。

然後他們會在這些冰窖的底部鋪上一些乾草、桔梗之類的東西,在把冰存放到冰窖之中時,他們也會在冰窖的牆面以及存放冰的頂上鋪放一些乾草物品。

這一切妥當之後,就是一個功能完整的冰窖了。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冰是不會融化了,實際上這些冰也是會融化的,而且會融化所有冰中的1/3。

因此如果人們想要夏天的時候用多少冰的話,那他們就得在這個基礎上多增加一部分的冰,只有這樣,冬天的時候他們才可以獲得他們想要的數量。


這就是北方人用天然冰的方法。

古代人以水製冰的硝石法

在唐朝之後,人們發現用一些硝石放入水中會使水迅速降溫,然後變成可以使用的冰。

不過這種方法制作而成的冰效率非常低,與我們現在的冰箱根本無法相比,與北方用冰窖保存下來的冰也無法相比。

因此在古代一般只有南方冬天不會結冰的地區使用,可以冬天保存下來冰的地方一般是不會使用的。

所以說這就是雍正皇帝下令不準再進獻象牙席子的原因,以及古代人度過炎熱夏天的方法,首先雍正皇帝禁止進獻象牙席子是因為要殺幾百頭大象的數量實在是太誇張了,而古代人如果要度過夏天,除了一些我們都知道的避暑方法之外,其實他們也是可以使用冰來度過夏天的。


孤客生


古人度過酷暑一般為:富人可以吃冰鎮飲料,窮人一般則是心靜自然涼(開玩笑的)。

涼蓆是古人度過酷暑的一個好工具,我國很早就有席子,古人把席子鋪在地上進餐、討論,被稱為“席地而坐”,在沒有發明凳子、床等傢俱之前,人們的坐、睡都是在席子上進行的。

席子一般用菀草、蒲草、竹子、蘆葦製作,其中竹子做的席子是夏天度過酷暑的好工具,很多人都喜歡涼蓆,辛棄疾的《水龍吟.過劍南雙溪樓》中:“雲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描寫的就他途中所見的,甚至連皇帝都喜歡,隋煬帝楊廣的《夏日臨江》詩中有:“夏簟蔭脩竹,高崖坐長楓。”

皇帝用的涼蓆比較高級,一般使用玉石、象牙,北京故宮博物館就藏一種非常高檔的象牙涼蓆,是清雍正帝的,是廣州地方官進獻朝廷的貢品,具體制作方法已經失傳。這種涼蓆是工匠象牙劈成厚薄寬窄均勻的片狀,由於象牙削成片時容易斷,所以事先會用特製的藥水浸泡,使其軟化,之後再編織成涼蓆,為了視覺好看和躺著舒服,將其打磨的光滑潔亮。

由於工藝難度極大、造價昂貴,雍正帝下旨不準再製,以示躬行節儉,這種象牙涼蓆現存三件。

如有錯誤,望斧正。


史裡有料


怎樣過酷暑?富貴宦官人家的花樣多,冬天藏冰,夏天吃冰鎮飲料。在唐朝,你會看到一大群袒胸半露乳的女人,她們穿著薄薄的衣服,真的是涼爽整個夏天。


另外,也可以外出找一個涼爽的地方,度過暑夏,比如清朝皇帝就在避暑山莊或者圓明園過夏天。

在平常老百姓家,晚上睡席子吧。那時候,古人智慧,發明了個奇淫技巧,叫“竹夫人”,也稱“青奴”。每天晚上抱著睡覺,涼悠悠,舒服極了。


古人這麼描述它,冰清玉潔,嬌媚清涼,猶如一個美人兒,夜夜相伴。腦洞有點大,但美人確實冰涼,比如說馮小憐,冬如烈火,夏如冰玉。

席子也有高檔之分,雍正皇帝的席子最高檔,叫“象牙席”,現存就三件,在故宮保存著兩張象牙涼蓆。遠在漢朝時期,便有,稱象牙簟,漢武帝把它賞賜過給李夫人,就是北方有佳人那個女人。


我們知道,象牙脆又硬,可見製作工序十分繁雜,且最難。先是劈成薄片,然而磨製,接著成絲,最後編織。除成片成絲也是個困難活外,製成象牙涼蓆非常費料,最終制成涼蓆,象牙的利用率不到10%。

所以它名貴,屬於貢品。考慮到它昂貴的造價,節儉的雍正皇帝下令不再製作。當然,製造涼蓆需要大量象牙,隨之會造成大量地殺戮,信佛的雍正不願看到。這也是一個原因。


非常茴香豆


關於古人如何度過酷暑的問題,這一切還得從文強說起。這文強不是毛澤東的表弟,也不是重慶的那個。提示一下,他是有姓的。無憂們,恍然大悟,那一定是上海灘跟馮程程是情侶的許文強嗎?福垊很遺憾地告訴您,也不是啊!因為福垊寫的是歷史,不是影視,這位文強他姓黃。黃文強?不認識!只認識黃克強。黃文強者,名香,表字文強也!黃香(約68年—122年),字文強(一作文疆),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人。

窮人的降溫的方式

哦,黃香啊,熟悉,就是我們念《新三字經》“能溫席、小黃香”。無憂們大怒,問的是如何度過酷暑,溫席那是冬天好不好啊?其實黃香很孝順的,他除了冬天給父親溫席外,夏天也幫父親降溫。故而有這麼個成語——扇枕溫衾。無憂們突然發現個問題,為什麼黃香不幫母親扇枕溫衾呢?因為他是一名不幸的孩子,幼年喪母啊!扇枕引出的故事就叫黃香扇枕。

窮人除了扇扇子降暑外,別的方式比如河中洗澡、屋裡灑水降溫,男人赤膊,女生著衣清涼,盡顯曼妙倩姿、豐盈嬌媚。夏日酷暑,漫漫長夜,睡覺最佳的降溫方式有二:一是睡房頂,二是睡大街。對,您沒聽錯就睡大街。如同作家池莉所寫的《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那樣,大家都睡大街。有人就問了,既然黃香能冬天能溫席,夏天為什麼不用涼蓆?這個問題好啊!您甭說,古代還真用涼蓆。

史上最(珍)貴的涼蓆

史上最貴的涼蓆當屬於雍正皇帝的涼蓆。都說大學生是象牙塔裡的天之驕子,而真正的天子胤禛他的涼蓆就是用象牙製作的。將象牙製作成絲,經過精工巧匠精心巧織,席面涼爽酥軟光滑,為夏日牛人,啊,不,是龍人——皇帝所必備。比草蓆、竹蓆舒服涼爽多了。現存放於北京故宮博物館。

象牙席到底多珍貴

此席,長216公分,寬139公分,它是由3毫米的象牙絲,呈“人”字形編織而來。其邊緣呈黑色,並織出精美的邊框。《格致鏡原》記載:“安南鄧上舍說,其祖初入朝貢象牙簟,象牙簟者,凡象牙齒之中悉是逐條縱攢於內,用法煮軟,牙條逐條抽出之柔軟如線,以織為席。”早在漢武帝時就有象牙席了,漢武帝曾將象牙簟(席)賞賜了他最愛的傾國傾城的李夫人了。象牙席製作工藝繁雜、最難而又最繁瑣的當屬於將象牙劈成厚薄均勻的象牙片,然後打磨出潔白光澤,再加工成寬度相同的細絲。這太難了,不光臣妾做不到,就連皇帝也不做不到哈。

為何不允許再製作象牙席

象牙席的製作需要大量的人財物以及很長的時間,雍正皇帝是名會過日子的勤政的皇帝,他不願意這麼奢靡。而且製作象牙席還需要大量的象牙,對於信佛不殺生的雍正來說,於心不忍,誰叫他喜愛動物呢。

皇室如何度過夏天

第一、皇帝、皇后、嬪妃們,他們身後都有專門兩位美女或者帥哥拿大扇子不停扇動的人力扇。

第二、皇帝、皇后、嬪妃們,他們也通過在一個通氣的容器中,放置大的冰塊若干,那種感覺就如同今日的空調。

第三、皇帝、皇后、嬪妃們,他們也吃一些可以解暑冰爽的瓜果,而這些瓜果也會事先放在上面容器的冰塊上。

第四、皇帝、皇后、嬪妃們,他們去一些可以避暑的地方遊玩,典型的如承德避暑山莊。還有一些古代的地質公園,他們在這些地方非常的愜意。

謝謝大家。


福垊


在炎炎夏日,坐在空調房裡,喝著冰鎮飲料,刷著電視劇,何其愜意!


然而,這是現代人才有的享受!在古代可沒有連電都沒有,更不用談空調冰箱這樣的高級玩意!

那麼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對於一般百姓來說,沒有什麼妙招,只有簡單的一個字:熬!

小時候我們就學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樣的詩句。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避暑是一種奢望,不管太陽再大,那也得下地幹活,因為不幹活就沒有飯吃!太陽大的時候,也就是戴個斗笠,衣服穿的少一點幹活,時不時擦一下汗,累了就去樹蔭下稍微休息會,喝口水!


這種“避暑”狀態,應該是常態!這樣的現象,在我國的很多農村都還能看得到!

對於富貴人家來說,避暑的方式就多種多樣了,避暑的工具也是花樣百出!

有錢人家,在天氣炎熱之時,讓僕人們手持大蒲扇扇風,這是最基本的;

再進一步的,在自己的豪宅中修建幾個大水池,也能降低一下氣溫;

在高一級的,可以用點避暑的神器,像唐朝的貴婦們就喜歡穿暴露程度相當到的衣服,還有用什麼白玉床、象牙席之類的高級玩意;

像王侯級別,在夏天的時候也能用到冰,甚至還能吃到冰鎮水果。不過,這冰也不是隨便什麼人能用的,古代製冰可是有專門機構的,那也是限量供應的。

像清朝的皇帝,乾脆在涼爽的地方修建了避暑山莊,天氣一熱 ,就直接跑到避暑山莊辦公享福去了!



題目中說的雍正的席子,那也是一個避暑的高級玩意。


雍正所用的席子,所用的材料可不是竹子,而是象牙!

象牙本身就是一種極其昂貴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到了近現代還有那麼多人走私象牙,偷獵大象的原因 。一頭大象才兩根大象牙,編制一張象牙席,可不是一頭兩頭大象的牙齒所能夠的。

而且象牙的質地硬而脆,想要把象牙編織成柔軟的涼蓆,必須得經過特殊的處理,把象牙軟化,然後在劈開才行。可想而知,在象牙席編織的過程,有多少象牙被損壞!

由此可見,編制一張象牙席,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

雍正是清朝的帝王中比較節儉的,象牙席耗資不菲,不符合雍正的主張,因此被雍正下令停止編制。

再者,雍正比較相信佛教,而佛教不主張殺生。編制象牙席需要屠戮眾多的大象,這也是雍正不願意看到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停止繼續編制象牙席,有利於幫雍正樹立良好的政治形象!



小鎮月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f76b32d8068954534d0e88faa9173373\

新鮮體驗


熬唄!

酷暑難耐的日子馬上就過去了,現在再說避暑的的問題會不會晚吶!不過要說古人如何度過酷暑,斷不可能就那樣熬著,還是有很多辦法來保持讓人舒適甚至清涼的溫度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古代避暑,尤以帝王為代表,他們的避暑方式,可以說代表了古代避暑的最高水平。

最簡便易得的避暑方式就是扇子的發明,古代蒲扇還是很多的,紙發明以後,紙扇也不少,這些扇子在手,涼風我有的消暑方式,應該是最普及也是最普遍的了。

普通百姓與帝王貴胄的區別主要在於蒲扇是自己扇還是別人扇,帝王一般情況下都是宮女一邊一個,皇帝體質弱點的,都得扇感冒了。

再一個就是凜冬藏冰,紫禁城藏冰的庫房有十幾處,每到酷暑,便取出來降溫,甚至還以此只做雪糕來吃,古代的雪糕主要以牛奶混合水果,也有的加一些煮熟的冰豆,吃起來與現在的牛奶味的雪糕還要正宗。


上面說的都是比較簡單易得的一些,在一些大戶人家,經常依山傍水建一些涼房,讓流動的活水從房屋牆內或者頂端流過,達到自然降溫的目的。

還有就是往高緯度移居,比如說滿清皇室每年都到承德避暑山莊避暑消遣,也不失為一個良法。

至於說雍正帝的席子,古代廣泛使用涼蓆等竹製品來降暑,的確是隨處可見的現象,但雍正帝的席子可不簡單,他的材質不是一般的竹子,而是象牙絲。

你沒聽錯,就是用象牙製成的席絲,先把象牙用藥炮製,最後在南方潮溼的環境下制絲,北方不行,太乾燥就斷了,然後編製成席。

這種席子一是製作工藝複雜,很難操作,成功率不高,再一個就是對大象不公平,如果一旦從皇宮外流,大象肯定會成為很多人的捕殺對象,因此,雍正帝適時的制止了這種殘忍行為!


歷史三日談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b76700018eecd6a50423\

全家寶貝嬰幼兒游泳館


象簟的歷史

所謂的簟就是竹蓆的意思,象簟就是象牙做的席子。象簟的歷史早在漢朝就開始有了流傳,像是漢武帝賜給李夫人象簟等等,只是這些與現在故宮裡面收藏的那就象牙席是否差不多,現在還不夠考究。


象牙席的成本

製作象牙席用藥水來把牙材軟化,然後再削成大小相同的薄片,再拋光一下,再編織成席子。在明清兩代,安南(越南)等東南亞地區上貢了蠻多的象牙席。到了雍正時期,雍正突然想知道這東西的成本,就問了一下進貢者,進貢者說需要上百隻的大象的象牙才能完成一張席子。然而當時廣東海關又接二連三的進貢了四張象牙席,所以雍正就下旨廣東不許再製,也不能從海外購買。只是雖然有禁令,但是並沒有完全禁止,乾隆時期還是能偶爾見到的。


古人怎麼避暑?

古人避暑的方式取決於所在的地理環境和經濟條件,經濟條件好的可以用冰來消暑或者去自然環境好的地方,經濟條件不好的但本來就是處在自然環境好的地方可以藉助自然環境來消暑,這就是俗稱的冬暖夏涼。而這兩者都不滿足的話,那麼更多的就是靠意志來消暑了,短衣短褲這個還是有的,然後扇子這些也有。熱的時候可以找一個大樹底下歇息一下,有井水的也是很好方法之一。總之因個人地位、經濟條件、地理條件等等不同,消暑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