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普京把克里米亞地區歸還給烏克蘭,歐美國家會不會取消對俄羅斯的所有制裁?

杜達特洛夫斯基


那是不可能的!美國拿烏克蘭做文章不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封堵俄羅斯!即便沒有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事件,美國也會拿其他的事件來做文章,目的就是讓俄羅斯衰弱。這一點可以從伊朗核協議事件得到驗證,伊朗與奧巴馬政府已經於2014年達成了棄核和平協議,伊朗也一直在伊核協議框架下履行職責,可是特朗普說翻就翻,對伊朗採取的制裁措施比伊核協議以前更加嚴厲!

其次,美國與俄羅斯的交鋒不僅在烏克蘭,還在中亞!比如現在的北約在試圖吸收格魯吉亞加入北約。實際上這件事一旦成行的話性質會比烏克蘭克里米亞事件嚴重得多。

不過俄羅斯也傻!只要把克里米亞拿到手裡,從那麼不管是每月的導彈防禦系統還是深入裡海施壓俄羅斯,主動權都在俄羅斯手裡;從經濟上看俄羅斯更可以保住南下的出海口,否則俄羅斯所有水路產品都得取道波羅的海,這對俄羅斯來說成本將增加不少。所以,俄羅斯也不可能歸還克里米亞的。


優己


雖然這個問題現實中發生的可能性很小,但討論還是很有價值的。普京不會歸還克里米亞,但是還是可以討論這種情況發生時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會有怎樣反應。其實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歐美為啥要制裁俄羅斯。克里米亞只是歐美製裁俄羅斯的藉口,但並非真正的原因。歐美希望俄羅斯失去所有的鋒芒,不再給歐美帶來任何的威脅,這才是他們制裁的本因。

也就是說只要俄羅斯還有挑戰歐美的實力,還沒有徹底的趴下,那麼西方的制裁就不會停止。就算俄羅斯歸還了克里米亞,歐美還是會找到其他的理由制裁俄羅斯的。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力衰落,試圖接近西方、融入西方,可是歐美對待俄羅斯的態度就是不斷的北約東擴,直接將俄羅斯堵在了家門口。如今北約的軍事力量已經到了俄羅斯邊境。

克里米亞是俄羅斯保住出海口的一個戰略舉措,可謂是在西方緊逼之下的一個斷然之舉。如果不是被逼無奈,俄羅斯也不會走出這一招棋。克里米亞不是問題的核心,如果俄羅斯歸還克里米亞,歐美會暫時放鬆制裁,但是制裁還是會有的。俄羅斯不會甘心充當西方的附庸,所以西方的制裁也不會停止。


深度軍備


僅僅以解除制裁就讓俄羅斯吐出克里米亞,這是拿空頭支票換實利,簡直就是無本萬利的生意,稍微腦袋正常點的玩政治的人都不會同意,更何況普京。再說制裁這手段,即使今天解除了,明天可能換個藉口又來了。那麼多國家擔保的伊核協議,美國還不說撕就撕。

俄羅斯走向和西方對抗,是因為20多年的經歷,西方對俄羅斯的警惕、冷落、擠壓、封控,讓俄羅斯對西方失去了幻想,克里米亞事件只是將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不信任和對抗進一步升級而已。



俄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全面倒向西方的時候,幻想西方能拉自己一把,沒想到西方是“趁你病要你命”,不僅東擴而且還想用顏色革命把俄羅斯進一步分裂。普京剛上臺的時候,也還是親西方的,甚至提出過加入北約,但西方根本不理。因為在西方看來,俄羅斯是有“原罪”的,不能信任,只能不斷削弱它。



另外西方沒說出的意思,就是俄羅斯領土大、人口多、科技實力不弱,一旦加入歐盟或者北約,那勢必會威脅到其他國家的地位,並且有可能成為領導者,這怎麼能允許。而在美國看來,俄羅斯融入歐洲,就沒自己什麼事了,這個無法接受。所以,西方不待見、持續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削弱俄羅斯是必然的,不管俄羅斯說多少軟話,做多少親西方的事,都不可能改變西方的態度。這是因為西方需要在歐洲樹立一個對手,以保持內部的團結,而不幸的是俄羅斯恰好滿足作為對手的所有條件。(S)


聯合防務


這個問題,前半句等於痴人說夢,因為俄羅斯不會把克里米亞還給烏克蘭;後半句可以說有點幼稚,因為沒有看清俄羅斯與美西方關係的本質。

首先,俄羅斯不會將克里米亞還給烏克蘭。眾所周知,俄羅斯拿回克里米亞後,普京的國內民意支持率迅速高漲,成為俄羅斯民眾心中的民族英雄。

此後,俄羅斯不斷強化對克里米亞的控制,包括修建連接克里米亞半島和俄羅斯本土的大橋,向克里米亞民眾提供生活補貼等。俄羅斯領導人也多次公開表態稱克里米亞是俄羅斯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特朗普與普京7月份會晤之前,俄羅斯明確表示不會與美國談論克里米亞問題。也就是說,克里米亞問題已不容討論。這種情況下,可以說,俄羅斯絲毫沒有將克里米亞還給烏克蘭的想法,也不會那麼做。

因為,對俄羅斯任何領導人而言,放棄克里米亞無異於政治自殺,將成為俄羅斯民眾心目中的民族罪人。歷史上,俄羅斯侵略成性,對領土擴張有些瘋狂的痴迷,怎會輕易放棄拿到手的領土,何況是戰略位置和軍事意義重大的要地。

其次,退一萬步講,即便俄羅斯將克里米亞還給烏克蘭,美西方也不會放棄對俄羅斯的戰略打壓。當然,美西方可能暫時減少對俄羅斯的制裁,但一旦俄羅斯的表現不符合美西方的要求,那麼美西方隨時會再次施加制裁。之所以如此,根本上講是因為美西方特別是美國已將俄羅斯視作威脅美國安全和繁榮的修正主義國家和競爭對手,雙方是互為競爭對手的關係。


西域都護


這是一個二律背反的的命題:俄羅斯把克里米亞歸還給烏克蘭,歐美國家會取消對俄羅斯的所有制裁;但俄羅斯目前絕無可能歸還克里米亞,那麼歐美國家就絕不會解除所有對俄羅斯的制裁。

關於克里米亞的歸屬目前在國際上的認知“政治正確”是這樣的:

——俄羅斯認為克里米亞是偉大的“光榮迴歸”。目前的俄羅斯大部分政黨,乃至大多數國民都認為克里米亞是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也正是普京不惜撕毀《布達佩斯安保備忘錄》,以及對抗國際社會基本準則吞併克里米亞入俄的動因所在。的確拜克里米亞一舉收入俄羅斯囊中夢圓,普京的個人聲望一度如日中天,這就有了普京連續執政的合法性基礎。可以這麼說,克里米亞“入俄”是俄羅斯目前的最大政治正確,誰若是在這個問題上稍有躊躇,必將被俄羅斯社會拋棄,若有丟失,則無疑會成為俄羅斯的千古罪人。這一切都是由普京一手主導的極端民族主義推波助瀾而來,這是一柄爆裂兩極的雙刃劍,能傷害敵人但也能自傷。



——歐美國家認為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是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公然侵犯,是對聯合國憲章的踐踏,更是對自己關於烏克蘭安全承諾的自我違背,這是國際主流社會對克里米亞問題的最大“政治正確”。因此自從2014年俄羅斯吞併烏克蘭克里米亞後,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一浪高過一浪。儘管隨著國際風雲變幻美歐齷齪增多,但歐美在對俄羅斯的制裁上空前團結一致。同樣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普京“惺惺相惜”,常常大嘴連連信口開河,讓國際社會驚詫莫名,給了俄羅斯空子可鑽,但近來美國國務院關於克里米亞一日不迴歸烏克蘭,則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一日不解除聲明國際盡知。美國旗麾所指,歐洲豈有不響應跟從之理?


這樣,關於克里米亞的最終歸宿,以及是否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只有留待以後某個時期解決。

俄羅斯的後普京時代給了人們充足的想象空間……


今古達觀


取消制裁?可笑和幼稚!

你以為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是為了克里米亞問題?在我看來,這只不過是西方個別國家一個藉口罷了!

事實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敵視態度並沒有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鉅變而結束,也沒有因俄羅斯崇尚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而罷手,北約東擴、烏克蘭危機就是見證。

西方國家群毆俄羅斯,是因為俄羅斯是一個對自己構成嚴重威脅的軍事強國,他們制裁俄羅斯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讓俄羅斯放棄武功,繳械投降,從此不再是他們世界霸權的攔路虎和絆腳石。

所謂克里米亞問題,包括雙面間諜毒殺問題等,不過都是美國及其西方國家敵視和制裁俄羅斯的一些藉口而已,這正是美國及其西方國家善於掩蓋和迷惑世界最陰險、最狡猾的地方。

世界形勢是複雜的,你死我活的鬥爭是殘酷的,輕易相信個別國家,並對個別國家抱有幻想和希望是危險的。相信西方個別國家無異於慢性自殺,對此葉利欽和俄羅斯人深有體會,也吃盡了苦頭。





知未是也


如果普京把克里米亞歸還烏克蘭,他會面臨兩種可能。

一是歐美國家取消制裁。這就相當於,普京把吃進肚子的肉吐出來,換取西方停止制裁俄羅斯。這看起來像是一筆對等的買賣。但是對俄羅斯人而言,他們會覺得虧大了。因為,如果歸還克里米亞,俄羅斯自從2014年以來遭受的西方的敵視、鼓勵、制裁,遭受的經濟損失、國際環境惡化、民眾用養老金彌補軍費等等,都白費了。俄羅斯做了一個既丟面子又賠本錢的買賣。這會讓俄羅斯臉面全無、大國自尊消失殆盡,俄羅斯人民肯定是不答應的。

二是歐美國家得寸進尺,只答應減輕部分制裁,要求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問題、敘利亞問題、核擴散問題上都做出讓步。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就遭受了戰略欺騙,類似於蘇聯解體前,西方承諾為蘇聯提供類似馬歇爾計劃級別的經濟援助,以鼓勵戈爾巴喬夫推動自由化改革,結果最後援助都只是空頭支票。這種情況下,普京就成了俄羅斯的罪人而非英雄。俄羅斯自普京執政以來逐漸積累的大國自信,也會煙消雲散。

由此可見,無論歐美國家是否承諾取消對俄羅斯的制裁,普京都不可能將克里米亞歸還給烏克蘭。因為,歸還烏克蘭這種行為,在俄羅斯是一種政治自殺,也會被釘在俄羅斯史書的恥辱柱上。

事實上,普京吞併克里米亞並非一時興起。它代表了普京對俄羅斯-西方關係的絕望。這種絕望至少從2008年的俄格戰爭時就已經存在了。那一年,俄羅斯不惜佔領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以阻止格魯吉亞加入北約。那一年,普京堅定地認為,西方絲毫不顧慮俄羅斯的大國空間和大國尊嚴,俄羅斯也就毫無必要顧慮西方的所謂擔憂和譴責了。領土切割於是成為了這種極度缺乏互信和極度厭煩的雙邊關係的必然產物。6年後的吞併克里米亞只不過是一次歷史再現罷了。

10年來俄羅斯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掌控沒有絲毫放鬆,既然如此,我們就更不要幻想俄羅斯將已經吞併的克里米亞吐出去了。


萊蒙夫人


美國日前宣佈針對俄叛變特工斯克裡帕利中毒事件,將於8月22日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而這一切就發生在口口聲聲宣稱“最愛普京”、“謀求與俄修復關係”的特朗普與普京在赫爾辛基舉行“歷史性會晤”三週之後。事實再次證明,遏制、打壓俄羅斯(或者其他大國和國際組織)是華盛頓當局的一貫政策,這一點與俄羅斯“姓社姓資”沒有任何關係,也與其是否接收克里米亞的迴歸無關。

俄羅斯議會下院(國家杜馬)8月9日回應說:華盛頓權力精英正把國際法體系變成“荒誕劇場”;克里姆林宮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月評論說:美國借斯克裡帕利父女中毒事件強加給俄羅斯的新舊兩輪限制措施 “都是絕對非法、違反國際法的”。

1. 目前在俄羅斯避難的美國前情報人員斯諾登不久前曾經曝料說,特朗普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愛普京。而這位美國大嘴總統此前的一些表現,似乎也印證了這一說法。

不過,隨著美國中期選舉將近、國內政治鬥爭愈演愈烈,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矛盾善變、唯利是圖的本性暴露無遺。

大家都應該記得,斯克裡帕利中毒案發生之後不久,美國曾與英國一起帶頭髮起驅逐俄羅斯外交官行動,但隨後特朗普因為驅逐外交官人數過多導致俄羅斯激烈報復,而指責英國矇騙自己。

而這一次,在中毒案發生5個月後、英國對俄指控仍然存在諸多疑問的時候,“最愛普京”的特朗普卻主動出擊,對俄實施新一輪制裁。這顯然與他在“通俄門”中被窮追猛打有關,特朗普急於擺脫“特普會”後被批賣國的不利局面,以免中期選舉中支持率受到負面影響。

2. 再看克里米亞問題。此前西方一直宣傳說,2013年年底烏克蘭爆發政治危機,是由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與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所致。

事實並非如此。美國中情局前情報官、美國情報機構老兵組織負責人雷蒙德·貝克利· 麥戈文指出,如果沒有迴歸俄羅斯,那麼現在克里米亞已經遍佈北約基地。

他表示,東歐劇變之前,老布什說服戈爾巴喬夫同意從東德撤軍,作為交換條件,美國則保證北約不會向東擴大超過德國邊界。但到了2008年,北約已經有了12個新成員國,它們都在德國以東。

俄羅斯忍無可忍,外長拉夫羅夫召見美國大使並且畫出紅線:“如果美國試圖吸收烏克蘭加入北約,那麼就很可能發生內戰、爆發武裝衝突。我們俄羅斯人應就是否用應該採取軍事手段干預做出決定。”

就在俄羅斯向美國做出上述強硬表態的兩個月後,也就是2008年4月,北約決定接納烏克蘭和格魯吉亞。

3. 烏克蘭發生推翻亞努科維奇的國家政變第二天,也就是2014年2月23日,普京召集國家安全顧問時問道:“我們應該拿克里米亞怎麼辦?”最終,克里米亞通過全民公決重新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麥戈文強調,對於俄羅斯來說,確保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不會成為北約的一部分非常重要。他援引普京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講話說:

“我想過塞瓦斯托波爾的問題,而且我知道,北約海軍非常優秀。但是,我不願意得到他們的許可到塞瓦斯托波爾參觀他們的基地。最好是,我們來給他們發許可,讓他們來塞瓦斯托波爾參觀我們的基地。”

事實上,早在2006年5月27日-6月22日北約在烏克蘭舉行“海上微風”聯合軍演時,北約就向克里米亞半島的費奧多西亞運送了200多車的軍事技術裝備,以便在那裡建設一個臨時基地,而未來這個基地將成為永久性。

4.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與美歐不再存在意識形態之爭,而這也讓莫斯科天真地相信能夠與美國及其控制的西方友好相處,並因此推行“向西方一邊倒”的外交政策。

然而,美歐絲毫沒有放鬆對俄羅斯的遏制與圍堵,相反還進一步加快了北約東擴的步伐。

在先將東歐國家收至旗下之後,又開始挖俄羅斯在前蘇聯後院的牆角,並且成功通過“顏色革命”將格魯吉亞、烏克蘭從俄羅斯的夥伴、盟友變成了敵人、對頭。

美國及其歐洲盟國,不會因為俄羅斯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就放鬆對其打壓;自然也不會因為俄羅斯交出克里米亞,就會與其“重建”原本就不存在的友好關係。


Andrei青山碧水共雲天


明確地說,不可能。因為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曾全面倒向西方世界,為此吃了大虧。

普京總統深知,美國根本不會將俄羅斯當做朋友,在7月16日芬蘭舉行的首次“普特會”後,特朗普陷入國內輿論的譴責與謾罵之中,不得不發表對俄的強硬態度。而這也讓普京意識到與美國改善關係的難度極大,或者說幾乎沒有可能。為此,他在莫斯科的一次會議上說,“美國國內有一股反俄勢力,寧可犧牲美俄關係也要達成日政治內鬥的目的。”



眾所周知,普京以強硬著稱於世,以俄羅斯一國之力對抗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聯盟集團。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自從普京執掌俄羅斯以來,力挽狂瀾硬是將一個逐漸淪落為二流的國家帶向民族復興的大國之路。在他的強勢領導下,俄羅斯已然重振雄風,具備了與美國重新博弈的潛在能力。而美國也已發現俄羅斯始終是自己的軍事威脅。


近日,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尼基黑利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們不相信俄羅斯,也不相信普京,從來都不相信,俄羅斯也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朋友”。看看說的有多麼霸氣側漏,這恐怕也就是美國政府的對俄態度。

另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曾發表對俄羅斯的演說,堅持認為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半島是侵佔,美國從不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擁有主權。且俄羅斯已經將自己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可見美國政府目前對俄羅斯侵佔克里米亞半島的定性是固有的態度。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近日又向烏克蘭追加援助2億美元,至此已經累計援助金額達到了10億美元。尤其本次援助當中就包括了俄羅斯一直反對的反坦克武器在內。



所以說,美國人根本就沒有打算與俄羅斯友好相處,始終將其視為戰略競爭對手。普京心知肚明的,更何況克里米亞半島對俄羅斯至關重要,他才不會靠向西方世界,重新走上葉利欽時代的老路。因為歷史已經證明那是錯誤的!俄羅斯人至今不信任西方就是這個道理。


東震木


當然不會,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而,烏克蘭問題只是其中的一個很好的藉口。在烏克蘭和俄羅斯關係非常好的時候,歐美國家也從來沒有解除過對俄羅斯的制裁。所以,在俄羅斯將克里米亞退還給烏克蘭之後,也不可能解除對俄羅斯的所有制裁。

歐美國家需要看到的,是讓俄羅斯再次解體,希望能夠通過經濟的手段,讓俄羅斯步前蘇聯的後塵,而再一次解體,所以不管是,俄羅斯歸還不歸還克米里亞給烏克蘭,都不會解除歐美國家永遠都不會解除制裁。

更何況對於俄羅斯來說,吃到嘴裡的肉又怎麼可能再吐出來了,如果是這樣,那麼還是俄羅斯,還是北極熊嗎?還是,普京大帝吧?顯然不是,既然不是那麼對於俄羅斯歸還克里米亞給烏克蘭的事情,就完全是子虛烏有的憑空想象。

被歐美國家來說,不管俄羅斯做怎樣的決定,都不可能換取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只要俄羅斯繼續強大,只要俄羅斯沒有再次解體,俄羅斯就對歐美國家構成威脅。歐盟國家也不會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相互之間的威脅和制裁將是永恆的主題,永遠沒可能有落幕的時候。

個人觀點,切莫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