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俄衝突這麼大,雙方都一直沒有打起來?

有一隻西瓜


要知道,即使是美蘇當年對峙形勢如此嚴峻,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熱戰啊,所以有學者也把冷戰稱之為冷和平,不無道理。

第一,美俄之間沒有爆發戰爭與當前兩國實力對比有關。冷戰期間,美蘇最接近戰爭的時刻就是古巴導彈危機,那也是因為蘇聯的勢力尤其是軍事部署已經離美國本土很近,美國如果不加以應對,其安全將受到挑戰。

但今天的俄羅斯卻並沒有當年蘇聯那樣雄厚的軍事實力。不可否認,俄羅斯仍然是世界級的軍事強國,但是今天恐怕再也不可能在美國的“後院”拉美部署導彈了。

第二,現在的美俄並沒有陷入集團式對抗。當年的美蘇形成了兩大陣營,每個陣營都有各自的“兄弟”。盟友帶來的不利就是一旦一國受到攻擊,盟國必須加以馳援,容易將大國拖入戰爭。現在的美俄基本沒有這樣的集團式對抗負擔。

第三,美俄仍然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合作空間。美蘇在冷戰期間也有合作,比如軍控問題。當前的美俄關係合作面比冷戰更廣,比如在中東的敘利亞問題、反恐問題等,美俄實際上擁有一些利益契合點。而這些都是確保美俄不至於走上戰爭的重要因素。

以上是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轉發、關注!


臨冬大俠客


美俄之間的矛盾,主要源於美國的霸權——俄羅斯始終是一個能夠挑戰、威脅美國地位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能夠消滅美國的國家。美國一向把俄羅斯視為“眼中釘”,自冷戰結束後,美國就一直把俄羅斯當作最大的敵人,對俄羅斯進行各種打壓,試圖搞垮俄羅斯。俄羅斯限於其經濟實力,始終只能是見招拆招,但美國與俄羅斯始終不曾發生正面的武裝衝突,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雙方都有能夠毀滅對方N次的核武器。


都有能力毀滅對方,但是都沒有能力防禦對方的核打擊,這就是恐怖的“核平衡”。冷戰時期,美蘇爭霸,誰也不敢與對方發生正面的大規模衝突,也是因為核平衡。一旦美俄發生正面的武裝衝突,後果難料:搞不好,來個核大戰,世界都跟著完蛋——全都得跟著去見上帝。前蘇聯留下來的龐大核武庫,確保俄羅斯即便是在最虛弱的時候美國領導的西方國家也不敢對其發動戰爭,大不了就同歸於盡。

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核彈頭——7000枚,根據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的說法,俄羅斯目前“僅有450枚核彈頭在執行戰略值班”。換句話說就是,有450枚核彈頭可隨時執行戰略打擊任務,或者說是核反擊任務。這些核彈頭足以消滅任何一個國家了,包括美國。至於說是美國的反導防禦系統,那東西現在就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在核武器面前,攔截率就是來搞笑的,美國最近兩次的反導試驗全都以失敗收場,已經說明了很大問題。



美國的軍事實力世界第一,美國不敢打俄羅斯,同樣俄羅斯也不敢動美國——擁有6900枚核彈頭,美國一樣能夠消滅俄羅斯。別說是美俄之間不可能打起來,所有擁核大國之間也不可能爆發大規模戰爭,後果難料。目前,擁核國家中只有印度、巴基斯坦經常爆發零星的衝突,規模離戰爭還遠著呢,更不用說“大規模戰爭”了。在常規力量方面,俄羅斯雖然比美國差的很遠,但足以讓美國不敢妄動——損失難以承受。俄羅斯常規軍事力量排名世界第二位,擁有龐大的軍事規模,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小瞧俄羅斯的軍力。



別說是打俄羅斯了,就拿伊朗來說,從1979年到現在,美國始終也沒打,儘管美國比伊朗強得太多,戰爭可不是能打過就可以打的,那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力量足以讓美國無法承受戰爭的代價,或者說是戰爭造成的損失,所以美國不會與俄羅斯開戰。同樣,俄羅斯也不會自己閒著沒事找美國打一架。


美俄鬥了多年,一直鬥而不破,就是因為誰也打不起。現在大國博弈玩的是代理人的戰爭,比如說是敘利亞戰爭——美國扶持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俄羅斯支持敘利亞政府軍,兩國爭的是利益,但美俄之間卻不會直接交戰。至多是“你打我的小弟,我就揍你的小弟”,兩個老大直接打起來?那就沒的玩了,直接完蛋算了。


儒道之主


自從烏克蘭顏色革命普京收復克里米亞之後,美國開始對俄羅斯全面制裁,美俄衝突加劇,雖然兩國關係已降到歷史冰點,但兩國還是保持了極大的剋制,沒有打起來,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兩國都擁有毀滅對方的核武器,如果兩國發生軍事衝突,萬一戰爭態勢得不到控制,爆發核戰,世界就完了,所以核武器只能用來威懾,當然日本廣島長崎被核爆除外。普京也知道俄羅斯和美國的巨大差距,面對美國,俄羅斯的最後王牌就是核武器,所以普京一直對西方強調俄羅斯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權力,最近還演示了最強核彈飛行美國的畫面,這也是西方最忌憚的。其次美國俄羅斯都明白,兩國真打起來對各自的國力都會造成巨大的削弱,有可能戰爭之後都變成第三世界國家,手裡的武器威力大家都懂。美國雖然經常在俄羅斯周邊搞事,就是讓俄羅斯疲於應對,不讓俄羅斯再次強大,因為俄羅斯人崇尚強人政治,總喜歡用強硬的方式應對,但美國也保持最後的剋制,不和俄羅斯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美國利用在北歐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在烏克蘭搞顏色革命等,一點點消耗俄羅斯的國家資源。無論北約怎樣推進,烏克蘭是俄羅斯最後的防線,無論如何俄羅斯也不會讓烏克蘭全面倒向西方。

最後就是美國堅信既然能對蘇聯進行和平演變,那麼對俄羅斯也一樣可以。當年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亂象叢生,寡頭干政,車臣鬧獨立,經濟大幅衰退,人民生活極速下跌,社會問題嚴重,軍隊隨意買賣武器,面臨二次解體的邊緣,幸好葉利欽慧眼識英雄,在世紀之交將權力交給了普京。普京的能力和對西方強硬出乎美國的意外,普京剛上任時還是和美國卿卿我我,但因2008年格魯吉亞戰爭之後馬上分道揚鑣,退出了八國集團,說分手就分手。現在美國也是死磕普京,美國耗得起,但俄羅斯不一定耗得起,無論是烏克蘭問題還是敘利亞戰爭也消耗俄羅斯太多的國家資源。普京作為克格勃出身的國際級戰略玩家當然意識到這點,早早確立克里米亞的法律地位,敘利亞戰爭見好就收,在國際爭端及重大國際突變事件中,俄羅斯的很多四兩撥千斤的策略是值得其它大國學習的,例如科索沃戰爭突襲強佔機場以及克里米亞和敘利亞出兵等,既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又能全身而退。


麼爺的舅舅


美國與俄羅斯的衝突,主要集中於地緣政治博弈,並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在過去,美國和蘇聯存在“你死我活”的關係,但也只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在古巴導彈危機之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就已經放下了執念,開始謀求力量平衡。這也是個教訓,如果兩個超級大國爆發戰爭,則必然是核戰爭,最後將同歸於盡,得不償失。自那之後,美蘇兩國的博弈焦點,也放在了地緣政治方面。例如,美國在1965年發動了入侵越南的戰爭,蘇聯在1979年發動了入侵阿富汗的戰爭。兩大國在不同的時間點,分別介入了地區衝突,真實意圖則是遏制對立陣營的發展。

這就意味著,美蘇兩國的高層,有了一個共識,即兩國不能爆發直接衝突。如果要博弈,雙方就各自找代理人,發動代理人戰爭,這就如同下棋,代理人就是超級大國的棋子。這樣一來,既可以坐享地緣博弈的果實,又能避免毀天滅地的核大戰,算是一舉多得。“冷戰”雖然結束了,但美國與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博弈,卻沒有結束。美國企圖建立“單極世界”,俄羅斯就成為了美國霸權的阻礙。美國曾經試圖分化瓦解俄羅斯,但被俄羅斯識破,於是乎美俄兩國的關係再度惡化,地緣政治博弈的棋局再度開啟。

美國的策略,是利用“北約東擴”,壓縮俄羅斯的生存空間。這招棋,既有高明之處,也有不足之處。所謂的高明之處,指的是“北約”這個組織,原本是一個防禦性的聯盟,如果“北約”被美國賦予侵略性,則整個歐洲都會被美國裹挾。在俄羅斯看來,所有加入“北約”的歐洲國家,都可以看作俄羅斯的威脅,即使這些歐洲國家不希望和俄羅斯鬧僵,但迫於美國的壓力,只能緊隨其後。美國政府,相當於借力打力,如果不存在矛盾,則創造矛盾。蘇聯不存在了,美國就渲染俄羅斯的威脅,然後拉攏原蘇聯陣營的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孤立。

所謂的不足之處,一方面,是美國高估了“北約”內部的一致性,因為歐盟對“北約”的態度,歷來是很曖昧的,他們需要美國提供保護,但又渴望在軍事上獲得自主。美國越是裹挾歐洲國家對抗俄羅斯,就越加重美歐之間的不信任,他們謀求軍事自主的動機就越強。在歐洲人看來,美俄之間的矛盾,憑什麼扯上歐洲?即使在俄羅斯眼中,歐洲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而俄歐關係能夠實現正常化的前提,則是美國退出歐洲。

但是,美國卻偏偏不願意退出,歐洲人也看穿了美國的真面目,美國是在有意攪亂俄歐關係,然後渾水摸魚,以保障自己的霸權。另一方面,美國積極推動“北約東擴”,這讓歐洲的機會主義者嗅到了機會,他們覺得,只要混入了“北約”,就能搭上美國的便車,從而擺脫俄羅斯的影響。例如烏克蘭,就絞盡腦汁想要混入“北約”。但是,這反而加劇了美俄之間的不信任,致使歐洲局勢再起波瀾,衝突不斷。

總的來看,在美國人的算計中,利用歐洲去對抗俄羅斯,是其自始至終的策略。美國人力圖避免與俄羅斯發生正面衝突,是因為兩國一旦爆發戰爭,必然引發核戰爭,美國人玩不起。他們希望的,是把歐洲局勢搞亂,然後趁機謀取利益。這個策略,俄羅斯心知肚明,歐洲人也不糊塗。


圖維坦


因為美國與俄羅斯都擁有核武器,兩國都有能力把對方毀滅,因此美、俄兩國不願意直接爆發世界大戰。兩國更喜歡進行代理人戰爭。



美國是超級大國也是世界霸主。美國的常規軍事力量比俄羅斯強大十倍以上。美國適合服役的人口有1.2億人、現役軍人140萬、預備役軍人110萬、有13500架各種軍機、9000輛坦克、11艘航空母艦、9艘直升機航母、473艘大中型水面艦艇、75艘核潛艇、國防預算5827億美元。俄羅斯適合服役的人口有4700萬人、現役軍人120萬、預備役軍人249萬、有4000架各種軍機、15000輛坦克、1艘航空母艦、352艘大中型水面艦艇、60艘核潛艇、國防預算491億美元。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80%以上的軍事技術,一些武器技術甚至超過了美國。俄羅斯擁有7700枚核彈頭,美國擁有7100枚核彈頭。雖然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力量不如美國強大。但是美國與俄羅斯都不願意與對方開戰,因為美、俄兩國都擁有毀滅地球的核武器能力。



由於俄羅斯總統普京擁有稱霸世界的雄心壯志,他始終都想挑戰美國世界霸主的權威。所以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經常在俄羅斯周邊製造緊張局勢,消耗俄羅斯的國力,防止俄羅斯再次崛起。實際上現在的敘利亞內戰就是一場美、俄雙方進行的代理人戰爭。美國希望通過敘利亞內戰,把俄羅斯軍隊拖入戰爭泥潭之中,消耗俄羅斯的國力。使俄羅斯在無法進行持久戰的情況下,最終將俄羅斯的勢力從敘利亞徹底趕出去。



俄羅斯總統普京是一個冷戰思維非常濃厚的人。普京清楚如果俄羅斯一次次在與美國的對抗中選擇妥協,那麼俄羅斯終將被美國肢解。所以當歐、美國家試圖把俄羅斯的勢力從烏克蘭和敘利亞趕出去的時候,俄羅斯就派軍隊進入了烏克蘭和敘利亞地區,與歐美國家支持的反對派進行作戰。這就證明了一旦美國把俄羅斯逼急了,俄羅斯也不怕與美國來個魚死網破。俄羅斯雖然經濟實力不如美國,但是俄羅斯依然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所以俄羅斯不怕美國。


杜達特洛夫斯基


為什麼美俄衝突這麼大,雙方都一直沒有打起來?


普京最近說了一句震驚世界的名言:如果沒有了俄羅斯,要這世界又有何用?

美國和俄羅斯目前衝突這麼大,雙方為什麼一直沒有發生武裝軍事衝突。問這個問題的,一定是看熱鬧的,不嫌事兒大。


一個是世界霸權國家,一個是世界強權國家。美國和俄羅斯是世界上的兩個軍事大國、又都是擁核大國……能想象直接開戰的後果嗎?近幾十年美國從來不會自己對哪一個國家發動戰爭,即使這個國家再弱小……

縱觀,美國近幾十年至今發動和直接參與對別國的戰爭,或許能找到其中的答案……


朝鮮戰爭:經聯合國授權,集結了16國聯軍對朝鮮發動的戰爭。

第一次海灣戰爭:經聯合國授權,發動了34個國家對伊拉克的軍事打擊。

第二次海灣戰爭:美國在繞過聯合國後,聯合英國、澳大利亞、丹麥、波蘭……等國,對伊拉克進行的侵略戰爭。

99年3月轟炸南聯盟:美國集結了北約13個國家直接參與對南聯盟的戰爭,其餘六個國家提供後勤保障和前線支援……

利比亞戰爭:以法國為主美國、英國及北約部分國家,發功的推翻卡扎菲政權的戰爭……

美國對別的國家發動軍事戰爭,或武裝干預。都是以爭取自身最大的利益為基礎……

不僅美國不願意和俄羅斯發生正面武裝衝突,俄羅斯也同樣不希望和美國發生正面的軍事戰爭……


水煮老牛慢火燉


如今的美俄衝突能大過冷戰時期的古巴導彈危機嗎?大不過吧,美蘇都沒能打起來,何況現在。



首先,美俄作為世界上軍事力量位居前列的兩個大國,都經受不住戰爭打擊的沉重代價。美俄之間的戰爭必定是慘烈異常的零和遊戲,誰也不能以很小代價贏得最後勝果,特別是美俄的核武器較量將是毀滅性的你死我活。

其次,美俄打起來的戰爭無疑意味著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世界上多個國家捲入的又一場人類浩劫。歷史不遠,殷鑑猶在,已經過去的兩次世界大戰帶給人類的是空前劫難的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多重損失。



美俄的領導人和政治家一直在博弈、考量、計算,他們尚沒有愚蠢到進行一場兩敗俱傷的零和遊戲戰爭。面對衝突,他們有多重選擇的技術性手段,尤為當今世界經濟戰的首當其衝,還有代理人戰爭的交替上演。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通俄門事件”就是當今國家“暗戰”的經典案例,所謂“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之謂也。看看美國朝野為此鬧得雞犬不寧族群撕裂,估計俄羅斯總統普京每天都是笑醒的。



這樣的“戰爭”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還有比這個更高明的嗎?


今古達觀


當年美蘇爭霸的時候,雙方叫囂了半個世紀都,美國人沒有打過一個蘇聯人,蘇聯人也沒有打過一個美國人,現在由於克里米亞事件,美俄雙方的關係又降到了冰點。那麼為什麼美俄雙方都不動手呢?



主要原因是因為雙方都擁有數量可觀的核武器,擁有著足以毀滅世界的核力量,一旦正面交鋒,很可能雙方都會遭遇滅頂之災。



還有就是雙方都是大國,擁有著很多的國際政治資源,開戰就等同於世界大戰。形式發展誰也控制不住,很可能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到時候誰也得不償失。



美俄雙方都是聰明人,美國選擇經濟封鎖,俄國選擇在中東經營,然後雙方又在中東挑起事端,製造戰爭,通過附屬的小國之間試探對方,進攻對方。


我是越關


木叔先問一個小問題——美國和蘇聯的衝突與美國和俄羅斯的衝突相比,哪個更大一些?顯然前者吧。那麼美國和蘇聯打起來了嗎?沒有。所以美國和俄羅斯更沒有打起來的必要。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考慮:

第一,美俄矛盾根本沒有到兵戎相見的地步。

如果木叔問各位網友,俄羅斯有哪些直接損害美國利益的舉動?可能很少有人能答上來。原因就在於俄羅斯根本沒有直接損害美國核心利益。也就是說美國不認為可以和俄羅斯兵戎相見以保障自己的利益。

美國的核心利益是什麼?第一當然是本土安全。第二是美國海外人員和基地的安全。第三是美國盟友及其勢力範圍不能被染指。俄羅斯都沒有直接損害這三點。美國自然不會對俄羅斯動武。

比如俄羅斯實施類似9·11恐襲案那樣直接威脅美國本土生命安全的例子了嗎?沒有。拉登和塔利班實施了。結果美國很快就出兵打他們。這就是損害到美國核心利益後美國反擊的最好例子。

同理,俄羅斯也沒有襲擊美國海外人員和基地,更沒有對美國的盟友動手動腳。甚至還和美國最好的夥伴以色列眉來眼去、親密無間。這哪裡是要和美國動武的樣子?

第二,美俄之間存在很多調節與緩和的因素。

美俄的問題,本質上是意識形態的問題,這不是用武力能解決的問題。就如同美國和伊朗的關係,本質上是伊朗的伊斯蘭政權敵視美國和西方文明的問題,就算美國打伊朗,也不能動搖他們對美國和西方文明的反感。

美俄關係也一樣。美國和西方不喜歡普京的意識形態或者是他在國內的一些對人權和民主的侵犯,認為這違反國際法和基本的國際道德。但這不是用一場戰爭能解決的。

相反,在美俄矛盾中,還存在很多緩和的因素,能讓這樣的矛盾有所減弱。比如美俄高層間的會晤、比如通過第三方的傳話,比如在國際場合的各種協調等。這些都可以避免用武力手段解決問題,反而能增進彼此的瞭解,釋放緩和的氣氛。

第三,美俄沒有任何一方願意對另一方動手。

打過架的朋友應該有經驗,只有兩個人都願意打,才能打起來。如果一個人願意打,一個人願意挨,那樣是不會打起來的。人際關係在某種程度上也類似國際關係。

如果美國和俄羅斯都願意打架,那當然能打起來。就如同一戰二戰一樣。不過從目前來看,美國和俄羅斯都沒有用武力解決問題的慾望。那怎麼能打仗?

比如俄羅斯,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打美國。一個小小的敘利亞都把俄羅斯折騰得夠嗆,在當地用40人的代價換回了3年戰爭的收復失地。怎麼能對2018年軍費開支是自己10倍的美國進行打擊和挑釁?俄羅斯顯然不願意也不能和美軍開戰。

而美國的主要精力在於緩和地區局勢,特別是東北亞和中東,很多問題都比較棘手,怎麼可能突然挑起對俄羅斯的戰爭?

因此,在木叔看來,以上三點決定了美俄之間的問題,不必用軍事手段來解決。就如同美國和蘇聯之間雖然劍拔弩張,但彼此都心照不宣一樣。


木春山


美俄也曾經合作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俄是同盟國。那時美俄的共同敵人是德國意大利和日本。可以說美國的輝煌也有俄羅斯的功勞,沒有法英俄美中的共同努力,希特勒也不會失敗。希特勒不失敗,也許今天德國比俄羅斯強大,原子彈比俄羅斯還多。那麼今天在世界軍力的排行榜上排第二的不是俄羅斯,而是德國。回憶歷史,美俄也有過一段戀情。其次,美俄也沒有全面走向對抗。雖然,最近幾十年俄羅斯對美國似乎總有點礙手礙腳,似乎俄羅斯扮演了絆腳石的角色。這自然是因為二戰已快被人類遺忘了,自然是因為美俄之間又出現了第三者。風雲多變啊?再其次,“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人們炒股尚且要小心,難道採取軍事行動就不要小心謹慎嗎?人們駕車尚需禁酒,忌酒駕,難道用軍隊來掃除絆腳石拔掉眼中釘,就沒有風險,不須要禁酒嗎?安全第一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