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一決定」最高法解讀網際網路法院新規:網上審案24小時「不打烊」

  據報道,《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7日發佈並施行。繼去年在浙江杭州設立世界首家互聯網法院後,我國將在北京市、廣東省廣州市增設兩家互聯網法院,並於本月掛牌收案。


「一法一決定」最高法解讀互聯網法院新規:網上審案24小時“不打烊”

  去年8月18日,全國首家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成立,定位於用互聯網方式審理互聯網案件,集中管轄杭州市轄區內基層人民法院有管轄權的涉互聯網案件,當事人通過互聯網,足不出戶就能完成訴訟,實現“網上糾紛網上了”。

那麼,

互聯網法院管轄哪些類型的案件?

怎麼審理案件?

為什麼還要在北京、廣州增設互聯網法院?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之聲記者孫瑩專訪了最高法司改辦主任胡仕浩一 一解讀。

「一法一決定」最高法解讀互聯網法院新規:網上審案24小時“不打烊”

網上案件網上審,24小時“不打烊”

  互聯網法院管轄哪些類型的案件?《規定》明確,互聯網法院集中管轄所在市的轄區內應當由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的特定類型互聯網案件。

  最高法司改辦主任胡仕浩向中國之聲記者介紹:“主要包括互聯網購物、服務、金融借款、小額借款等合同糾紛;互聯網著作權權屬和侵權、域名、侵權責任、購物產品責任糾紛;還包括檢察機關提起的涉互聯網公益訴訟案件;因對互聯網進行行政管理引發的行政糾紛;以及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其他互聯網民事、行政案件。這些案件互聯網特性突出,證據主要產生和儲存於互聯網,適宜在線審理,既方便訴訟,又有助於通過審判創制依法治網規則。”

  互聯網法院怎麼審案?《規定》充分總結杭州互聯網法院在線審理經驗,要求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應當以全程在線為基本原則。案件的受理、送達、調解、證據交換、庭前準備、庭審、宣判等訴訟環節一般應當在互聯網上完成。

  “網上案件網上審,便利訴訟‘不打烊’。在線審判最大的特點就是24小時法院的在線審理工作機制是一直在運轉,群眾可以在線發表意見,提交證據材料,進行其他必要的交流,這種方式方便了群眾訴訟,也方便了法院辦案。”胡仕浩介紹。

  《規定》明確互聯網法院建設訴訟平臺,作為法院辦理案件和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實施訴訟行為專用平臺。胡仕浩介紹,依託這個平臺,互聯網法院開放數據接口,有序接入相關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網絡服務提供商、相關國家機關的涉案數據,在充分保障系統安全、技術中立的基礎上,實現身份在線核實、證據在線提取、信息在線流轉,推動形成網絡化、立體化、智能化的互聯網審判模式。

杭州互聯網法院庭審平均用時28分鐘

  互聯網法院有多大的審判能力?數據顯示,世界首家互聯網法院——我國杭州互聯網法院,2017年8月18日掛牌成立,截至今年8月底,共受理互聯網案件12103件,審結10646件,線上庭審平均用時28分鐘,比傳統審理模式節約五分之三,平均審理期限41天,比傳統審理模式節約一半的時間,一審服判息訴率98.59%。

  胡仕浩告訴中國之聲記者:“全面實行‘網上糾紛網上審理’,不斷完善互聯網案件審理規則和裁判規則,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互聯網司法‘杭州經驗’”。

推廣互聯網空間全球治理的中國經驗

  談到增設北京、廣州互聯網法院的重大意義,胡仕浩分析指出:“與杭州相比,北京、廣州兩地網絡普及率、電商交易規模均居全國前列,互聯網產業樣態更為多元,新類型案件數量、種類較多。通過在北京、廣州增設互聯網法院,有利於豐富互聯網司法實踐,推動打造平臺統一、數據暢通、規範有序、便民利民的互聯網司法審判體系,實現人民法院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的現代化發展。”

  此外,胡仕浩認為通過對更多新型互聯網案件的公正審理,有利於及時總結研究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

  “以公正裁判引導和規範網絡行為,強化對網絡虛擬財產、知識產權、企業商業秘密、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安全保障體系,強化網絡空間綜合治理能力,促進全面提升重要數據資源和個人信息安全保護能力,打造公平誠信、用戶放心的網絡環境。也有利於推廣互聯網空間全球治理的中國經驗。”胡仕浩告訴中國之聲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