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爲何先消滅強大的陳友諒,然後才滅張士誠?看完我完全服氣

元末的天下,可以說是群雄四起,割據四方,其中有三股勢力最大,朱元璋,陳友諒,和張士誠。雖然說都是反元朝的義軍,本來都是兄弟,但是面對全天下最肥的肥肉:皇帝的寶座。這三人之間展開了大決鬥,誓要拼殺出一個王者來。

朱元璋為何先消滅強大的陳友諒,然後才滅張士誠?看完我完全服氣


三人之中,陳友諒傭兵最多,實力最強,朱元璋次之,張士誠最弱。按照一般的邏輯來說,弱小的兩方應該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最強的那一方才能求得生存,比如三國時期的孫劉聯盟,但是顯然歷史沒有給朱元璋和張士誠這個機會。三人之間相互傾軋,總想著吃掉對方,。

在討論到先打張士誠還是先打陳友諒的問題上,朱元璋的部下們幾乎達成了一致意見,先打張士誠,因為張士誠傭兵最少,戰鬥力應該最弱,所以先打張士誠最為穩妥。不管是從軍事上還是從其他方面,這都是一個完美的決策,吞併張士誠,然後變成和陳友諒一樣的實力,再和陳友諒決戰。

朱元璋為何先消滅強大的陳友諒,然後才滅張士誠?看完我完全服氣


但是朱元璋打手一揮,駁回了眾人的意見,決定先打陳友諒,部下紛紛不解,唯有劉伯溫支持朱元璋這樣做。眾人問原因,劉伯溫說道,你們只看到了張士誠弱小,卻沒有看到張士誠此人心胸狹小,沒有大志,如果主公先打張士誠,陳友諒必然派援軍增援,到時候我軍危矣,如果先打陳友諒,張士誠則不會出手幫忙,反而會看戲,巴不得你們兩敗俱傷呢。所以打張士誠等於一下打兩家,打陳友諒則沒有後顧之憂。

於是,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戰,張士誠從戰爭開始到結束沒有派出過一兵一卒支援,坐看陳友諒全軍覆沒。朱元璋滅陳友諒後,轉過頭來打張士誠,沒想到張士誠的絕技是守城,打了好幾年才把張士誠打敗,比打陳友諒艱難多了,由此可見朱元璋的遠見。

朱元璋為何先消滅強大的陳友諒,然後才滅張士誠?看完我完全服氣


倘若當時先打張士誠,只怕朱元璋才是最先被消滅的那個,所以人家能坐上皇位,絕對不簡單,也不是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