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與精神患者的3點相似之處

曾獲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丁肇中說過:“一個天才,和一個神經不正常人中間的距離是非常短的。”

波斯特博士用現代精神病理學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人類近代300位著名人物後得出了以下結論:

在政治家中佔17%的人有明顯精神病特徵,如希特勒、林肯、拿破崙;

科學家中佔18%,如高爾登、門德耳、安培、哥白尼、法拉弟;

思想家中佔26%,如羅素、盧梭、叔本華;

作曲家中佔31%,如瓦格納、普契尼、舒曼;

畫家中佔37%,如凡高、畢加索;

小說家和詩人中佔的比例最大竟達46%,如福克納、普魯斯特、勞倫斯、萊蒙托夫……

通常有一些天資卓越的人他們的行為會比較偏激,甚至有點像個精神病,那麼天才和精神病之間有什麼共同點嗎?

基因表達相似

許多天才極有可能是基因排列失常造成。人的基因譜好像一本4萬字的圖書,基因排列失常就如同圖書中一個約20字的句子被顛倒印刷了,而得了這種先天病的患者自出生起體內的7號染色體就少了20個基因。這些人雖然有某些方面的障礙及易引起精神方面的疾病,但同時這也可能就是在智力突破迅速提升的直接誘因,並因此而產生了天才的藝術家、數學家和科學家。而另一項研究也同時表明:身體中15號染色體異常的人,較容易患上恐慌、焦慮失調等精神方面的疾病。然而同樣由於這個基因異常的作用,也可能就會成為在智力上“大躍進”的巨大動力從而產生出天才。研究人員還對120名患有精神抑鬱的病人,及一些自殺身亡者進行檢驗發現,自殺者及有自殺傾向的人與這個基因突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經過大量對精神疾病患者的神經系統研究發現,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大腦的神經結構方式和普通人略有不同,在他們的左腦和右腦之間存在著兩個可以傳遞神經信號的通道,因此導致他們在神經傳遞中的速度要高於正常人。

天才與精神患者的3點相似之處

缺乏認知一致性

認知一致性通俗來講就是大眾長期積累的關於社會的一種客觀的心理和行為認識。但對於天才和精神病患者來說他們缺乏這種認知,無法和大眾保持在同一認知程度上,所以也就出現了他們的行為和大眾的偏差,究其原因是他們的大腦都具有神經抑制的特點。

天才與精神患者的3點相似之處

神經質人格

如果將話題延伸到藝術創造的方面,一些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可以說和精神病患者的狀態相差無幾。當他們進入到創作世界裡基本是一種無他的狀態,他們不會去在乎那些社會的約束和限制,更多的是投入其中,他們需要這樣思維集中才能不斷的獲取靈感,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創作才有別於普通作品。

普通人雖然不太容易出現極端的精神障礙,但是在情感這個維度上也存在著不同的高低傾向。心理學家用“神經質”來描述這種傾向。神經質水平高的人,情緒不穩定,更容易發生波動。外界微小的變化都可能會刺激到他們敏感的神經,讓他們感物傷懷。正因為如此,神經質水平比較高的人身上,往往都具備一些詩人的浪漫氣質。他們身上的這種戲劇性使他們更容易獲得異性的青睞,雖然說這種激情燃燒的感覺並不能持續太久。

也有學者認為,我們容易在偉大的傑出人物中找到精神疾病的患者,因此會放大天才與精神疾病的關係。實際上更多偉大的人物表現出來的是正常人,而不是“病態”。人的大腦是非常複雜的機體,天才與精神病的關係還需要進一步的科學研究才能有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