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黑科技進物流,將與環保擦出怎樣的火花?

物流產業正在開足馬力走向“無人”化,無人機、無人倉、無人車,三“無”產品究竟能與環保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無人”產品進物流能與環保擦出什麼火花?

“無人”黑科技進物流,將與環保擦出怎樣的火花?

“無人機”,從陌生到熟悉也不過是匆匆幾年時間,現在無人機的用途更是開始侵入各行各業。其在勘探、偵察、運送、取證、繪測、取景、拍攝等板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無人機+環保”的組合並不令人意外。

由於機動性強,無人機巡查能夠大大提高環保監察效率,24小時無休,全方位無死角監控都有了更強有力的保障。目前,無人機協助環境執法不僅能快、準、及時捕捉環境違法動態,更能進行有效和實時取證,越來越受到青睞。

另外,無人機與環境監測有著密切聯繫,其無疑增加了環境監測手段,是填補地面環境監測站網絡盲區的可靠解決方案。無人機的巡航更有利於環境監測精準化,並且提高針對性,促使環境監測“千里眼”、“順風耳”的作用更上一層樓。

“無人”黑科技進物流,將與環保擦出怎樣的火花?

無人機還能用來做什麼?也許會是送快遞,也可能會是送外賣。那這些和環保又有什麼關係?當然有。

京東、蘇寧、美團、菜鳥網絡等知名企業都早早就開始規劃無人機配送服務,“無人”與“物流”的碰撞勢不可擋。試想,分揀快遞智能化,配送快遞有機器人和無人機,程序式的操控令“暴力分揀”成為歷史。

那麼,過度包裝還有什麼必要?目前,快遞運輸的高強度作業令商品包裝不得不“厚上加厚”,緩衝泡沫、緩衝氣墊、層層包裹的膠帶和紙板,都非常常見。如果“暴力快遞”的前提不存在,物流服務在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一大步裡必然也更靠近環保。

值得注意的是,菜鳥網絡日前還推出了一款智能快件箱,在家門口安裝,並且允許消費者和快遞員在小程序上進行投遞和取件操作。以方便快捷為宗旨的一次物流創新,是否能成為快遞包裝回收再利用的另一條渠道,甚至是為一些遭遇“回收難”的廢舊產品回收打開新思路呢?

除了無人機、無人倉,“無人”化的物流還有“無人”車。眾所周知,汽車產業走向無人駕駛的大趨勢風靡全球,從研發、測試到應用,商業化指日可待。而在物流領域,除了傳統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的更迭,還有無人配送車新概念的落地。

“無人”黑科技進物流,將與環保擦出怎樣的火花?

到目前為止,無人駕駛汽車總是優先與電動化綁定的,無人快遞車也將響應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號召,以清潔能源驅動為核心。而未來的無人快遞車如果能無縫對接京東所提出的地下智能磁懸浮運輸網絡設想,那麼整個物流產業的“無人化”或將把環保推上另一個高度。

眼下,物流運輸業不斷有新設計新規劃,新技術新產品迸發。優質、快速、便捷的背後已經不能脫離環保而單獨存在,發展“物流無人化”的初衷就是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後者何嘗不是刺激環保研發和輸出的一大動力。

快遞包裝綠色化,外賣包裝綠色化,擋在實現這些目標路上的從來不缺“資本”。推廣生物可降解塑料製品,或者設立回收站點,無不是以抬高成本為前提。一方面,利用技術創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借力“無人化”節省成本,也不失為雙管齊下的良策。

“無人”黑科技進物流,將與環保擦出怎樣的火花?

反過來說,“無人化”所帶來的降本效應則有望更多地投入轉型升級的大熔爐中,向經濟高質量發展方向大步跨越。而綠色轉型從長遠來看,又將為企業帶來宏觀的經濟效益,因此就會加速形成物流產業的良性循環。

互聯網化是趨勢,數據化是趨勢,智能化是趨勢,“無人化”或許也會成為趨勢。至少在物流運輸領域,“無人”黑科技深受青睞,引得不少企業競相“掘金”。而對環保而言,與“無人”領域的交集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