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低配版」智慧


民間“低配版”智慧


《櫻桃小丸子》的作者在炎熱的八月去世了,無數觀眾惋惜不已,感謝她創作出如此可愛的九歲女生,並且細膩、犀利地描繪出普通人家過日子的那點小心機、小窘迫、小快樂,比如一家老小吃的牛肉火鍋。

在《我家裡很窮》一集裡,櫻家吃上了熱騰騰的牛肉火鍋。但由於牛肉價貴,這家的鍋裡五分之二是牛肉、五分之三是便宜的豬肉。吃的時候,有人一筷子夾到牛肉就感覺特別幸運,夾到豬肉就有些小沮喪。火鍋吃到一半,媽媽打入雞蛋、放進年糕,煮成大雜燴。最後剩下的那點湯,還會被小丸子喝得一滴不剩。她發表“高論”道:“湯底才是最後的精華所在。不只是火鍋,吃其他東西的時候,湯底也是最好味道的。吃盒飯的時候,飯盒蓋上的飯粒也不錯。雪糕蓋上的雪糕也不要浪費。總之吃東西如果不吃得乾乾淨淨,就不會領悟到食物為人提供的真正價值。”

有些真理是屬於不那麼富裕的家庭的。拿豬肉替代牛肉,這是短缺年代裡最熟悉不過的“民間智慧”。帶給小丸子童年珍貴記憶的牛肉火鍋顯然是“低配版”。這就好比羅宋湯的主料本來是牛肉,但過去牛肉價錢貴、難買到,上海的主婦們就用切成絲的紅腸來取而代之,以至於到了牛肉沒那麼難得的現在,家裡做羅宋湯照樣會去買根紅腸來切絲。

還有以前常見的上海家常菜蟹粉蛋,完全見不到貨真價實拆出來的蟹黃蟹肉,而是用姜醋等調料炒蛋。雞蛋沒有攪打均勻就下鍋,盛起時蛋白與蛋黃是分離的,吃進嘴裡有自欺欺人的蟹味。家裡沒菜時,臨時添上這麼一盤下酒過飯。

西方人同樣有創造“低配版”的智慧。在咖啡短缺的時候,歐洲人和美國人用菊苣根來替代得不到的咖啡豆。菊苣根烘焙研磨後會產生類似咖啡的香氣。此種廉價的“代咖啡”一度相當流行,美國動畫《辛普森一家》中,大樓管理員舉杯喝的就是菊苣咖啡。戰後物資短缺,民眾吃不到肉,怎麼辦?那就吃魚吧。英國人也曾經拿鯨魚肉當作牛排替代品。

在“肉絲誠可貴,肉片價更高,若為大排故,兩者皆可拋”的餓狼歲月裡,人民吃肉的慾望都那麼強烈,可供不應求啊,於是麵粉加調料也能聊以慰藉一下對肉的念想。以前學校食堂裡的獅子頭個頭挺大,心照不宣地用麵粉替代了實在的肉,燒得濃油赤醬、結結實實,倒也很受同學歡迎。竊以為這比用蘿蔔代替燕窩、粉絲代替魚翅,在宴席上充場面,還是要實在得多。

另一種“民間智慧”則是以配料填補空白。臺灣小說《幾度夕陽紅》裡,貧寒的公務員家裡四口人吃飯,桌子上就只有一盤豆腐乾炒肉絲算葷的,兒子嫌棄豬肉切得像頭髮絲一樣細,翻找半天才夾到一根。同理,舒國治稱寧波人拌海蜇皮加入大量蘿蔔絲,不免有添多配碼以達到節儉之目的。而他小時候家裡吃炒鱔絲,乃是用許多的瓠瓜切細條與鱔絲同炒,一盤看來很多,其實鱔絲極少。

內臟等下腳料,過去是吃不起肉的窮人食物,賣得極賤。東京流行的“內臟燒”原本始自20世紀初,朝鮮移民用傳統烤肉法來處理他們唯一能買得起的肉食。還有四川的涼拌菜夫妻肺片,“肺片”本來寫作“廢片”,主料是一般餐館廢棄不用的牛雜碎,價格低廉,是當時做苦力的和窮學生愛吃的。

風水輪流轉,“窮人的食物”也有翻身的那天。重慶的毛肚火鍋原本是嘉陵江畔縴夫們吃的,將宰牛後丟棄的牛下水收拾乾淨,邊燙邊吃,飲烈酒,圖個痛快。然而現在鮮毛肚可是緊俏貨,開火鍋店的老闆娘說沒點特殊手段很難拿到貨。上海的火鍋店裡,賣得最貴的多半就是這“空運毛肚”,五六片能賣一兩百元,遠遠超過了牛肉。

還有豆製品,本來是窮人補充蛋白質的恩物。然而在德國的表妹感嘆:“太貴了,7個油豆腐賣4歐元。”中國香港的朋友說:“我們這裡四塊豆腐乾賣10塊錢。”當人力變得值錢,豆腐的身價自然就上去了。或許有一天,豆漿會賣得比牛奶貴。到了那時,誰是誰的“低配版”,還真不好說。(指間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