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取經究竟走哪條路?揭祕玄奘在亞洲地圖上的那記「右勾拳」!

西天取经究竟走哪条路?揭秘玄奘在亚洲地图上的那记“右勾拳”!

者按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一名中年僧人滿載著經書,從天竺(今印度)踏上回國之路。這位16年前“冒越憲章,私往天竺”,九死一生,西天取經的僧人,如今已經成為名震五天竺(古代印度的區域分為東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中天竺五大部分)的大師,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

他叫玄奘,唐代著名高僧,也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在《西遊記》中,唐僧的形象是文弱書生,缺乏主見,甚至善惡不分,若沒有三個徒弟降妖除魔,保駕護航,幾乎寸步難行。

真實的歷史,畫風完全不一樣。在18年縱橫數萬裡的傳奇旅程中,玄奘一人身兼了數個角色:信仰堅定的求法者、體格強健的“鋼鐵俠”、出生入死的探險家、記錄精準的地理家、震驚天竺的“留學生”、談笑風生的活動家、見微知著的觀察家、學貫中西的翻譯家……後世無數的探險家、考古學者都是玄奘的“鐵粉”。日本曾經感嘆,唯有中華才能產生玄奘這等不世出的人物。魯迅贊其為“中華民族的脊樑”。

玄奘當年偷渡出國時走絲綢之路北線繞道中亞,先向西,經今天吉爾吉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再南下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至印度,在地圖上逆時針畫出一個兩萬多公里的“右勾拳”。回國的時候,已過不惑之年的玄奘歸心似箭,選擇直接北上,翻過帕米爾高原進入塔里木盆地南緣,沿絲綢之路南道的莎車、于闐諸國東歸長安。

帕米爾高原:繞不開的“亞洲十字路口”

帕米爾高原,古稱“蔥嶺”,中國最西端的邊陲之地。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片橫跨中國、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的土地,是神秘又難涉足的邊境地區。

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天山、崑崙山、喀拉崑崙山、興都庫什山等著名的山脈在此彙集碰頭,形成亞洲“山結”。從地理位置上看,這片平均海拔4000米—7000多米的高原卻是“亞洲的十字路口”,往西通往中亞至歐洲,往南直下印度次大陸,往東北可前往中國。

西天取经究竟走哪条路?揭秘玄奘在亚洲地图上的那记“右勾拳”!

亞洲地形圖

帕米爾(Pamirs)在當地話中意思是“山間谷地”,在眾多海拔六七千米的雪山群中,大小河流沖刷形成了許多海拔三四千米的平緩U型河谷,其中較大的8個谷地被稱為“8個帕米爾”,這些自然通道也是突破高山阻隔的文明通道。千百年來,敢於冒險的商旅不斷探尋翻越雪山的埡口,沿著河谷前行,逐漸在群山間踏出一條條蜿蜒的絲綢之路,串起了許多歷史悠久的山口、通道與古國。

攤開地圖,可以看到帕米爾南北走向雪山群間以“×”為標記的各種“達坂”(山口)。這其中最著名的是314國道(中巴友誼公路)的中國段終點——中國與巴基斯坦交界處,海拔4733米的紅其拉甫達坂。很多遊客到帕米爾旅遊往往直奔紅其拉甫達坂而去,並以能站在現代絲綢之路最高的陸路口岸為榮。但是,中巴友誼公路雖號稱“現代絲綢之路”,但古代絲綢之路卻不走紅其拉甫——這裡海拔高,氣候惡劣,且山勢陡峭,商隊馱貨的牲畜行走很困難,人員與貨物的風險都很高。

西天取经究竟走哪条路?揭秘玄奘在亚洲地图上的那记“右勾拳”!

帕米爾高原蓋孜峽谷正在修建的中巴友誼公路,此路被稱為“現代絲綢之路”。(圖/FOTOE)

很多人一談起絲綢之路,腦海裡閃現的往往是一望無際的沙漠中,商人牽著一隊駱駝行走在夕陽下的沙丘上。但真實情況是除非別無選擇才穿越沙漠,正常的線路都沿著河流、綠洲、水源地前進,烽燧、亭障、驛站也往往沿著水源地分佈——控制了水源,也就控制了交通線;在高原地區,則大多沿著平緩的河谷前進,寧願繞路也不會冒險翻越海拔過高,地形不利通行的山口。驛站、古城也大多建在河谷,扼守要道與水源,提供補給——除非長翅膀,從山上很難逾越。

不管有多少商旅往來,翻越自然環境惡劣的帕米爾高原也是極其兇險的。在玄奘西行200多年前,東晉高僧法顯以67歲高齡翻越蔥嶺去天竺尋求佛教戒律,以濟中國佛教。他在《佛國記》中說:“蔥嶺冬夏有雪,又有毒龍,若失其意,則吐毒風、雨雪、飛沙、礫石。遇此難者,萬無一全。”所謂“毒龍”不是真的,但飛沙走石應當不假。

西天取经究竟走哪条路?揭秘玄奘在亚洲地图上的那记“右勾拳”!

玄奘東歸之路與法顯西行同樣艱險。在隨商隊經過達摩悉鐵帝國(阿富汗古瓦罕國)後,玄奘沿噴赤河進入上游的大帕米爾地區。在《大唐西域記》中,他筆下的波謎羅川(今大帕米爾)“東西千餘里,南北百餘里,狹隘之處不逾十里,據兩雪山間,故寒風悽勁,春夏飛雪,晝夜飄風。地鹼滷,多礫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絕無人止。”

即使今天,從塔什庫爾幹縣城出發,沿著314國道和塔河畔的絲路古道一路南行,自然環境與一千多年前兩位大師所見並無太多區別,依舊蠻荒、神秘而嚴酷。一百餘公里的路程,一路蒼涼,猶如行走在世界的盡頭。南北走向的河谷窄的地方不過十餘里,兩邊雪山綿延不絕,西邊是薩雷闊勒嶺與喀拉崑崙山,東邊是巍巍崑崙。礫石荒漠草木稀疏,寒風呼嘯,人煙稀少,除達布達爾等居民點外,車行一兩小時,都見不到一個行人,高原的陽光下唯有無盡的空曠、寂寥。

西天取经究竟走哪条路?揭秘玄奘在亚洲地图上的那记“右勾拳”!

位於中國西北的帕米爾高原

玄奘從哪裡進入中國之謎

從後世的探險家實證與考古發掘的情況看,玄奘有關西域以及古印度的記錄無論是方位與距離,自然與人文風貌,皆十分精準。後世的斯坦因、斯文·赫定等西方探險家視玄奘為偶像,懷揣著《大唐西域記》當作考古指南與“路書”。

但是,玄奘究竟是由哪個山口進入的今天中國境內,一直讓人疑惑。《大唐西域記》中僅說從波謎羅川“東南行”,翻山越嶺,500裡後抵達朅盤陁國(今新疆塔什庫爾幹縣)。

西天取经究竟走哪条路?揭秘玄奘在亚洲地图上的那记“右勾拳”!

第七世紀新疆塔什庫爾幹炮臺

西天取经究竟走哪条路?揭秘玄奘在亚洲地图上的那记“右勾拳”!

塔什庫爾幹縣紅其拉甫口岸(Khunjerab Pass)。

口岸海拔4733米,是世界上海撥最高的口岸。

從地圖上看,今天與瓦罕走廊(阿富汗巴達赫尚省至中國新疆的呈東西向的狹長地帶)接壤的中國卡拉其古河谷有多個山口,南邊的明鐵蓋山口、基裡克山口通往今巴基斯坦,西邊的東剋剋吐魯克山口通往阿富汗,北面排依克山口通往今塔吉克斯坦境內的大帕米爾或小帕米爾,從理論上說,這些山口皆有可能。

10多年前,央視策劃的“玄奘之路”文化考察團在卡拉其古一帶考察後,宣佈“明鐵蓋山口為玄奘東歸古道”,並立碑紀念。一時間,相關紀錄片、報刊雜誌等都採用了這一說法。但相關專家研究《大唐西域記》發現,明鐵蓋山口不符合玄奘“東南行”的方向定位,並且明鐵蓋以南區域沒有“大龍池”這樣的地貌。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留下了線索——波謎羅川中的高原淡水湖“大龍池”。近年來學界研究和實地考察認為,“大龍池”即今天塔吉克斯坦與阿富汗的界湖“薩雷庫裡湖”。

西天取经究竟走哪条路?揭秘玄奘在亚洲地图上的那记“右勾拳”!

塔吉克斯坦與阿富汗的界湖薩雷庫裡湖

近年來,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侯楊方等專家,在多次境外實地考察,並結合文獻資料、地圖、遙感影像等綜合研究基礎上,根據地貌與玄奘“東南行”與“大龍池”的定位,發現明鐵蓋、基裡克等山口皆與玄奘之路南轅北轍,唯有北面的排依克山口方位及通行條件完全符合。最終廓清了玄奘東歸入境線路:達摩悉鐵帝國的都城昏馱多(今阿富汗漢杜德)——噴赤河上游瓦罕河與帕米爾河交匯處——沿帕米爾河谷東抵波謎羅川(今大帕米爾)——從“大龍池”(塔吉克斯坦與阿富汗的界湖)東南行——翻越排依克山口——進入今中國境內卡拉其古河谷——過公主堡——出河谷沿塔什庫爾幹河向北走,最終抵達朅盤陁國石頭城(今塔什庫爾幹縣)。

今天,在辦理了邊境通行證後,人們可以進入離塔什庫爾幹縣城80多公里的卡拉其古河谷,如果沿河谷中的明鐵蓋河一路向西,前行不久,就是中國與阿富汗交界的瓦罕走廊。如今行走在卡拉其古河谷,依然能感受到千百年來這條絲路古道的重要性,翻過山口向北就是塔吉克斯坦,向西是阿富汗,向南通巴基斯坦,都近在咫尺。守住河谷,也就扼守住了交通要衝,因此一千多年前峽谷中就設有要塞“公主堡”,如今這裡也是邊防重地。

西天取经究竟走哪条路?揭秘玄奘在亚洲地图上的那记“右勾拳”!

常年駐守帕米爾高原瓦罕走廊裡海拔3600多米的卡拉其古邊防連巡邏分隊官兵

玄奘筆下的“漢日天種”傳說

一路向北,玄奘抵達了朅盤陁國都城(今新疆塔什庫爾幹縣縣城),展現在玄奘眼前的是一個規模宏大的雪域高原古城,“國大都城基大石嶺,背徒多河,週二十餘里。”在《大唐西域記》中,他以一貫寫實的風格描述了朅盤陁的社會風貌與人文地理,雪山環抱,居民性格剽悍勇猛,但敬崇佛法,都城有十餘所寺廟。

有意思的是,作為來自東土大唐的白淨帥哥,他覺得當地居民“容貌醜弊”。從常理講,塔吉克族的先民屬歐羅巴人種,高鼻深目,輪廓分明,很難和“醜”聯繫在一起。今天走在塔什庫爾幹縣街頭,也隨處可見塔吉克族美女帥哥。此前,玄奘路過另外幾個西域古國也覺得“人醜”,比如他認為呬摩呾羅國人“不識罪福,形貌鄙陋”,缽鐸創那國人“其貌鄙陋,多衣氈褐”,達摩悉鐵帝國人“形貌鄙陋,眼多碧綠”。玄奘自戀的可能性不太大,唯一的解釋也許是唐朝“大國心態”使然,他從中原漢地的審美觀出發,覺得異域之金髮碧眼難入法眼。

西天取经究竟走哪条路?揭秘玄奘在亚洲地图上的那记“右勾拳”!

石頭城遺址。遠方即是海拔7000多米的慕士塔格峰。

除對人的評價有出入外,1300多年後,今天塔什庫爾幹石頭城的自然地理與當年玄奘所述一致。塔什庫爾幹河向北蜿蜒而去,在雪峰連綿的崑崙山與薩雷闊勒嶺之間切出一個平緩的狹長河谷。石頭城遺址就聳立在左岸的高地上,居高臨下地控制著河谷交通要道——這是古絲綢之路南線重要的節點,從南疆葉城、莎車、喀什、英吉沙等地而來的多條山道彙集於此,中國古代往來印度的商旅、僧人多途徑此道。

目前的石頭城主要是唐代到清代的遺存,規模明顯比當年玄奘所見小不少。外城周長約3.6公里,已經崩塌成一堆亂石,內城保存較好,高大的夯土城牆及寺廟等建築殘留還能想見當年的雄偉。登上古城,俯瞰塔什庫爾幹河沖積河谷,東西雪山拱衛,南北一馬平川,金草灘水草豐美,70多公里外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一說7509米)清晰可見。

西天取经究竟走哪条路?揭秘玄奘在亚洲地图上的那记“右勾拳”!

塔縣位於西崑崙褶皺帶的塔什庫爾幹隆起地帶,此處為喀喇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和阿賴山脈的聯結處。塔什庫爾幹縣石頭城是古代絲綢之路中道和南道的交匯點,喀什、莎車、英吉沙及葉城通往帕米爾高原的數條通道都在此地匯合。

在石頭城期間,信仰小乘佛教的國王對玄奘禮遇有加。這其實並不奇怪,與《西遊記》中人人想吃唐僧肉不同,真實歷史中,玄奘一路上都得到絕大多數國王的鼎力支持,甚至稱兄道弟。玄奘為何這麼受歡迎?原因也很簡單,當時的西域諸國都篤信佛教,處在佛教空前繁榮時期,高昌、龜茲、于闐等舉國崇佛甚至達到如痴如醉的地步——國王甚至俯下身子當“人梯”,讓高僧踩著自己的背登上講壇,鳩摩羅什、玄奘等都享受過這樣的待遇。因此,朅盤陁國王對玄奘禮遇很正常,何況玄奘當時已經是名震古印度的大師,是佛學界公認的NO.1。

據《大唐西域記》記載,國王與玄奘相談甚歡,還主動談起建國傳說:很久以前,朅盤陁國還是無人荒川。古代波斯國王迎娶中國公主的隊伍路經此地,遇到戰亂,交通阻斷,便將公主安置在懸崖孤峰之上,下面警衛晝夜巡守。三個月後,戰亂平息,準備繼續啟程,卻發現公主懷孕了。護送的使臣惶恐不安,卻查不出誰幹的。一個侍女站出來解圍說,是神不是人,每天中午都有一個偉岸男子從太陽中騎馬而出私會公主。事已至此,回去肯定是死罪。大家乾脆擁立公主,就地築城建國。後公主誕下一男孩,長大後英明神武,文治武功,周邊紛紛臣服,後其子孫延續至今。因其祖先母親為漢人,父親是“日天之種”,故自稱“漢日天種”。

從玄奘記錄的傳說看,卡拉其古河谷中的“公主堡”很可能是朅盤陁國早期的都城。公主堡的河對岸也是一座古城,叫做“烏加克布依”。這也與玄奘的記載的故事相似:公主居住在山上,護衛軍隊居住在山下。

西天取经究竟走哪条路?揭秘玄奘在亚洲地图上的那记“右勾拳”!

亞爾特拱拜孜古驛站。驛站位於我國新疆塔什庫爾幹縣城外314國道旁、塔什庫爾幹河畔,曾是古絲路上商賈旅行的夜宿之所。

出帕米爾之路依然艱辛

今天,從石頭城走出帕米爾通向南疆的路很簡單,沿著國道314線一路向北行進300公里,經過海拔7500多米“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公格爾雪山等高山,卡拉庫裡湖、布倫口湖等高原湖泊,經阿克陶縣、疏附縣到喀什。在交通基本靠走,商隊靠畜力運輸的古代,這種穿越諸多高海拔雪山的現代公路線路,對古人而言是“死亡之路”。古絲路只會順著地勢,沿著切穿崑崙山的葉爾羌河谷東下,直抵塔里木盆地南緣的沖積綠洲。

根據《大唐西域記》,玄奘行走的路線是:城東南行三百餘里至大石崖——東北行二百餘里至奔穰舍羅(福舍)——行八百餘里出蔥嶺,至烏鎩國(今莎車縣)。記載中的“奔穰舍羅”也有神奇的故事:這個河谷盆地在“四山之中,地方百餘頃”,氣候變化無常,冬夏積雪。曾經有支萬人規模的商隊,在此遭遇風雪。朅盤陁國的大羅漢,遙見商隊遇險,準備救人,結果趕到的時候,商隊已人畜全部覆滅。於是他收集商隊留下的珍寶與貨物,買地興建房屋作為“福舍”,賙濟行人商旅。

西天取经究竟走哪条路?揭秘玄奘在亚洲地图上的那记“右勾拳”!

敦煌壁畫中的唐玄奘畫像,繪製於約公元9世紀。

如果玄奘記錄沒錯,從地圖上推算,大石崖應當位於今天塔什庫爾幹縣城東南的瓦恰鄉,綿延不斷的陡峭土崖恰好是該地鮮明的地貌特徵,較符合“大石崖”之名。而且,在不通公路的時代,山路就由縣城翻越東南方海拔4000多米的山口,走大約兩天可到瓦恰。

對於“奔穰舍羅”的所在地,從方位距離以及“四山之中,地方百餘頃”的鮮明特徵看,當地人認為唯有葉爾羌河谷中的大同鄉完全符合。大同鄉處在一塊如同世外桃源的盆地中,素有“小江南”“世外桃源——杏花村”的美譽。大同鄉地勢寬闊平坦,耕地面積約2145畝,差不多剛好相當於唐代百餘頃,再次印證了玄奘超強的觀察記錄能力。

經過“奔穰舍羅”後,玄奘向東跨過葉爾羌河,“登危嶺,越洞谷,溪徑險阻,風雪相繼,行八百餘里”,最終走出蔥嶺,抵達葉爾羌河下游的莎車綠洲。

西天取经究竟走哪条路?揭秘玄奘在亚洲地图上的那记“右勾拳”!

玄奘的畫像

公元645年正月,玄奘在萬眾期待中抵達長安。此後20年中,他將所有的心血和精力投入到對佛學典籍“截續真,開茲後學”的翻譯工作中,直到去世。

(部分圖片由作者提供)

西天取经究竟走哪条路?揭秘玄奘在亚洲地图上的那记“右勾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