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里招魂的神祕圖騰,請別穿在身上

“入土為安”的思想中國人大概在新石器時就漸漸形成了,進入現代社會,雖然喪葬火化已成為大勢所趨,但強制推行還是會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視線放得遠一些,其實,以何種方式和態度對待逝者,人類在很早以前就出現了分歧。

去年大熱的動畫長片《尋夢環遊記》,講了墨西哥亡靈節的傳統,這個紀念死者的節日並不像中國的清明節一樣清冷哀傷,而是充滿鮮花和音樂的歡快。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世界上還有一些中國人更難接受的做法。比如,生活在巴西北部和委內瑞拉南部的雅諾馬馬人,在族人死後,會將屍體燃燒然後將骨灰分給家人吃掉;馬達加斯加的麥利那人的“翻屍節”相對溫和,只是他們會每隔幾年將死者從墳墓中翻出來與其團聚……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然而無論身歸何處,許多文明在誕生之初就產生了一個共同的想法:人死後是有魂魄的。他們去往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是現實世界的翻版。所以河北滿城漢墓裡還發現有“浴室”……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湖南省博物館的著名國寶“T型帛畫就是在一具棺材上發現的。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T形帛畫》出土時照片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T形帛畫》 點擊可看大圖哦

兩千多年前,一位貴婦在長沙死去,她的兒子用現代人仍無法完全破解的方法讓母親的屍體不朽,他孝心的另一部分,是繪製一件帛畫,以使母親靈魂不朽。

一顆保存2000年的“時間膠囊”

漢初,文字只會記述秦皇漢武這樣的風流人物,對封國長沙國一位名叫

利蒼的丞相只能是匆匆筆墨,何況她的夫人辛追

這樣一位看似沒什麼“歷史地位”的貴族女性,她的生活方式、她的所思所想、她的焦慮與渴望,本該如一滴墨水滴入歷史的洪流,但馬王堆漢墓卻像一顆“時間膠囊”,完好地封存了辛追的肉身和那段時光的印記。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1972年,100多個國家的媒體大篇幅報道了馬王堆漢墓

1972年,馬王堆一號漢墓正式發掘,因為保存完好震驚世界,墓室從未被盜掘,沉

睡2000多年的辛追夫人關節仍可以活動,甚至眼睫毛、鼻毛都還在。與埃及的木乃伊不同,她是世界上發現的第一具年代久遠、保存完好的軟體“溼屍”,被認為“創造了世界屍體保存記錄中的奇蹟”。

(前方高能預警)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向右滑動圖片查看辛追復原前的樣子……膽小勿入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很多人看辛追夫人遺體圖片覺得毛骨悚然。但千萬別忽視她的魅力——1972年,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訪華,向周恩來總理討要辛追夫人的頭髮作為國禮,結果被周總理拒絕了!

最近幾年,藉著文博熱的東風,馬王堆出土的眾多文物開始走進大眾視野,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尷尬時刻——比如最近,淘寶上有人把“T形帛畫”做成文創產品,穿在了身上……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大家都愛名畫,也漸漸熱衷於他們衍生出的文創產品,比如驢牌把《蒙娜麗莎》《睡蓮》印在包包上,只要你有錢又不怕別人說醜,想買幾個都沒問題。《千里江山圖》款的絲巾也很別緻,買了戴上別人看不懂,完全可以驕傲地懟一句“不懂時尚、沒文化!”

但把“T形帛畫”穿在身上確實是有那麼一點點尷尬的,因為它並不是用於觀賞的美術作品,嚴格來說,它屬於墓葬美術範疇,是蓋在棺材上的“非衣”或“銘旌”。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一個繽紛又陌生的世界

不怪淘寶賣家搞不清,T形帛畫的內涵,非衣、銘旌、魂幡……學術界討論了四十多年都沒有給它一個最終定義。不僅非衣、銘旌這些陌生詞彙,帛畫中的月宮顧菟、龜馱鴟鴞等傳說,有一個算一個,基本都是超綱知識點啊!T形帛畫簡直是文物界的一道奧數題!

不過,解讀T形帛畫這個超綱題也沒那麼難,套用一下“楚文化”這個公式就可以了。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馬王堆漢墓為啥是楚文化呢?

自商代初期以來,楚族興盛於漢水流域,楚文化的領地主要在湖北、湖南這兩個地方。馬王堆漢墓是西漢長沙國第二任丞相利蒼的家族墓地,利蒼是楚國貴族的後代。此外,在文藝方面,楚漢文化一脈相承。大家在看漢代藝術品的時候大都可以發現楚文化的美學特點。

楚文化總讓人有陌生感,因為隨著歷史的發展,它漸漸變成一種“非主流”文化了。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如果說中原文化像一位飽讀經史的歷史老師,那麼,故楚地的南中國,則更像一位飽含激情與浪漫的藝術家。雖然有人說它充滿“怪力亂神”的巫術文化,但想想《楚辭》《山海經》,那分明是個繽紛浪漫又神秘的世界。而那些充滿想象力的奇禽異獸、龍蛇神怪,就藏在T形帛畫中。

鋪墊這麼多,終於可以詳細分析T形帛畫這道超綱題了。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首先說明一點,T形帛畫不僅是馬王堆辛追夫人墓室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可能是葬禮祭祀過程的道具。《漢書》記載楚地“信巫鬼,重淫祀”,辛追夫人死後,靈柩停放在靈堂中,出殯時,T形帛畫很有可能由巫師張舉著,一路引魂魄從祭祀現場到墓室,最終蓋在內棺上。

其目的不是引導辛追夫人的魂魄昇天,而是招魂入魄。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就像楚辭《招魂》中所講,“魂兮歸來”,東方有十個太陽,南方野人會吃人,西方螞蟻長得像巨象,北方大雪紛飛,天上有九頭怪獸,地下有長著三隻眼的虎頭怪……總之,還是楚地好,魂兮歸來吧。

見過嚇唬人的,還第一次聽說嚇唬鬼的,想象力可以說很豐富了。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進入槨室,T形帛畫便是辛追夫人靈魂的一個象徵。帛畫主要分天上、人間、地下三個部分。下面挑一些有趣的點來說說。

天國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為什麼有9個太陽?

在畫面右半邊,有一輪紅日,其中有隻黑烏鴉,也就是“金烏”,在上古神話裡,太陽就是金烏馱著運轉的。

這頂大太陽下面的扶桑樹之間,還有8個小太陽。這是不是就是後裔射日的傳說麼,一點不超綱嘛!敲黑板,此題是個坑,后羿射日一共有10個太陽,這裡只出現9個。所以,這極有可能是被後裔射下來的那9個太陽。一個太陽在人間當值,其餘9個被射死便在這個往生的世界中,為死去的人服務。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還有個有趣的點是,大家都聽過“天上9頭鳥,地上湖北佬”吧,楚人非常喜歡“9”這個數字了,九歌、九章、九天、九問……數不勝數。

除了伏羲女媧,還有誰是人首蛇身

畫面正上方的人首蛇身像,也很些超綱。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人首蛇身的主要有三個神:伏羲、女媧、燭龍。前兩個名氣太大了,既然大家都知道,那麼T形帛畫裡一定是燭龍。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因為伏羲女媧往往成對出現,類似於亞當夏娃,一男一女、陰陽交合。這裡只出現一個人,應該就

是比較中性的燭龍。

如《山海經·大荒北經》所記載: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長千 裡,直目正乘 ,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燭龍就是畫中天國的天帝了。

嫦娥變成了蛤蟆

與太陽對應,帛畫左上角是一輪新月,上面有隻蟾蜍。好像嫦娥奔月的傳說,中間卻不是婀娜多姿的美人……這源自一個“月宮顧菟”的傳說。屈原在《天問》中說:“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惟何,而顧菟在腹?”顧菟就是蟾蜍,在這個傳說中,嫦娥奔月之後,到了月亮上就變成了蟾蜍……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人間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少有神怪的人間

畫面中間的是人間部分,人間部分比較簡單,沒有天上和地下那樣神奇絢麗。人間C位是辛追夫人昇天的圖像,她手執柺杖,面向西,走向西方極樂世界,前面有小吏迎接,後面有侍從護送。辛追夫人上方,是一隻蝙蝠拖著的天門,天門之上,兩名門衛值守,他們會歡迎辛追夫人來到天國嗎?

地下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雙龍穿璧

帛畫下半部分最明顯的就是“雙龍穿璧”,巨璧是人間與地下的界限。這兩條龍,一青一赤代表一陰一陽,青龍象徵魂、赤龍象徵魄,它們交互著打了一個結,穿過巨璧。巨璧上面就是辛追夫人的形象,兩隻龍有一種向上升騰的動感,是要將辛追遊離的靈魂鎖定,並輔助她飛往天界。

裸體巨人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帛畫地下部分最明顯的就是舉著案板的裸體巨人了。T形帛畫這樣有個性,這個巨人當然不會叫閻王了。他是漢代信仰中掌管太陰的“太陰之神”禺強,《山海經》中所說“北極之神名禺強,靈龜為之使也”。他雙手託著的案板上是祭祀場景。巨人腳下踩著兩條“大鮫魚”這裡便是禺強的地下水府。

龜馱鴟鴞

接近雙龍尾處,兩側均有烏龜馱著鴟鴞的圖案,與帛畫頂部形成對比,天上的7只仙鶴象徵天上,鴟鴞(貓頭鷹)這種夜間活動的鳥類則能更好的象徵水府地下。古人認為日落就是太陽墜落西方蒙谷,但鴟鴞不會水,便用烏龜馱著它,好像等待四季與生命的輪迴一樣,等待下一次日出。

在帛畫裡,化解生死

我們從不願意主動思考死亡,彷彿它永遠不會降臨在自己身上,但看了諸如《我不是藥神》這樣的電影,就會立刻被疾病和死亡所帶來的恐懼,牢牢捉住。但看看T形帛畫卻感受不到恐懼。

帛畫中,天地人都存在於一個時空之中,就像《楚辭》和《逍遙遊》所傳遞的氣質一樣,雖然其中的想象荒誕、迷信,但即便是死亡這個沉重的主題,呈現出的也不是恐怖頹廢的氣氛。天上與地下都生機盎然活潑生動。天上是象徵白日與春天的太陽、仙鶴,地下是象徵黑夜與寒冬的貓頭鷹和北極之神。T形帛畫保存了遠古神話的原始活力和野性,不入世、非理性。

在這種意識形態裡,天地人間交織在一起,彷彿生死像晝夜交替、四季流轉一樣,是一場再尋常不過的輪迴。

記得當初在電影院裡看《尋夢環遊記》,電影中祖母快要死去時,後排的女生突然痛哭起來,直到電影結束她還久久地坐在座位上,難掩悲傷。我揪著心退場,不敢去想哭聲背後的生死故事。

可是,我們常去參觀的博物館裡,都是生死故事。在這幾千年裡,有人死去需要妻子陪葬,有人要修建一座地下宮殿,有人視死如生,也有人放棄永生。厚葬、薄葬,土葬、火葬……生死是一道難題,過了幾千年,我們都很難坦然面對。

“死亡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被人遺忘。”

“死亡是一場尋常的輪迴……”

在我看來,2000年前的T形帛畫和2000年後的《尋夢環遊記》有著同一種藝術的力量——一句話、一種觀感,便可以開解人們難以面對的生老病死。

马王堆里招魂的神秘图腾,请别穿在身上

(注:《T形帛畫》圖片由湖南省博物館提供)

撰文:陸寒

插畫:悟天克斯

主編:周立文

副主編:殷燕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