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紋識別指南

龍,雖然不是

現實存在的動物

但可謂中國人

最熟悉的一種動物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概括龍的特點為:

“鱗蟲之長,能幽能明

能細能巨,能短能長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龙纹识别指南

南宋 陳容《九龍圖》(局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比較通俗、形象的描述

則見於南宋《爾雅翼》:

“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

頸似蛇,腹似蜃,鱗似魚

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用常見的動物做比喻

讓人拼湊出龍的相貌

從這種神奇動物變化而來的

龍 紋

也成為了文物上常見的紋飾

龙纹识别指南

山西大同明代九龍壁(局部)

新石器時期除了

紅山文化的玉豬龍、C形玉龍

山西陶寺文化遺址中

出土的一件陶盤

上面也繪有龍的圖案

龙纹识别指南

龍紋陶盤,1980年山西陶寺遺址出土,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似蛇般的龍紋

身體盤曲,滿布黑紅鱗片

和陶盤的形狀顏色融為一體

有學者大膽推測

正是從這一件陶盤開始

龍紋開始演變發展

夏商周時期的龍紋

抽象、神秘而威嚴

作為權力的象徵

遊走在青銅器、玉器上

珍貴的材質加不明覺厲的紋飾

使人們對統治階級充滿崇拜

龙纹识别指南

商代龍形觥,1959年山西省石樓縣出土,山西博物院藏。器物不僅身上有龍紋,造型也與龍很相近

這一時期的龍紋

開始有了多種多樣的形態:

龍身捲曲的蟠龍

蜿蜒遊動的夔龍

軀幹糾纏的交龍……

龙纹识别指南

西周玉夔龍紋璜,1978年西安市長安縣銅網廠出土

戰國時期禮崩樂壞

龍紋漸漸褪去神秘的面紗

開始具有吉祥的寓意

成為帛畫中

人類的昇仙座駕

龙纹识别指南

戰國《人物御龍帛畫》,湖南省博物館藏

漢朝的龍紋

粗獷奔放,自由飛翔

與漢代人的品質不謀而合

龙纹识别指南

西漢龍紋瓦當,咸陽博物館藏

魏晉南北朝

政權林立、局勢動盪

龍紋數量也相應減少

形態瘦弱,顯得疲憊不堪

直到隋唐才恢復元氣

唐代的龍紋

身體健壯,神氣十足

在器物上極具動感

是大唐盛世的最好寫照

龙纹识别指南

唐代龍紋金飾片,1970年陝西省乾縣臨平公社出土,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宋代是個文氣的朝代

龍紋也相應變得纖秀

細長的身後拖著尾巴

四肢上長有羽毛

龍爪趾三、四、五數量不等

龙纹识别指南

北宋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上海博物館藏

元代對龍紋的使用有嚴格規定

雙角五爪的龍紋為宮廷內部專用

民間只允許裝飾三爪龍、四爪龍

龙纹识别指南

元青花雲龍紋蓋盒,2002年河北滄州南皮縣出土,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藏

明清時期的龍紋

越發和皇帝在位期間的國力

以及皇帝本人的魄力聯繫起來

明代永樂、宣德時期

大明國力蒸蒸日上

龍紋也相應地威風凜凜

龙纹识别指南

明宣德青花龍紋天球瓶,故宮博物院藏

嘉靖帝熱愛煉丹

不喜歡處理政事

嘉靖時期的龍紋

便一副呆萌神態

迷茫地瞪著大眼睛

總是驚訝得合不攏嘴

這種龍看起來像戴了一副圓眼鏡

因此也有人暱稱它為“眼鏡龍”

(龍:是在說我???)

龙纹识别指南

嘉靖青花雲龍紋“壽”字蓋罐(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

他統治時候的龍

不是強壯,而是虛胖

眉眼之間透露出一股

“好討厭啊不想上班了”的煩悶

一個王朝就這樣走向覆滅

龙纹识别指南

明崇禎五彩龍鳳紋碗,故宮博物院藏

關於清朝的龍紋,有一個傳說:

宮廷器物、織繡上龍紋的臉

都是參照當朝皇帝的長相繪製!

不信,比較一下?

龙纹识别指南

康熙帝VS清康熙礬紅彩描金雲龍紋直頸瓶

龙纹识别指南

雍正帝VS清雍正龍穿花紋撇口尊

龙纹识别指南

乾隆帝VS清乾隆藍色緙絲雲龍紋單朝袍

而現代人如果看到

誰衣服上畫著一條龍

或者有一條龍文身

想必會條件反射雙手抱拳

連聲道“社會社會”

龙纹识别指南

龍紋威風了這麼多年

居然落得這樣的下場

這若是令龍本尊聽見

想必是要鬱悶嘍

隨堂小測試來啦~

以下龍紋分別屬於哪個朝代呢?

評論區留言等你喲!

龙纹识别指南龙纹识别指南
龙纹识别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