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運盒飯」這樣出爐 每頓供應千餘份 6天不重樣


“省運盒飯”這樣出爐 每頓供應千餘份 6天不重樣

檢測員對菜品測溫(溫度顯示70℃),並拍照留檔


“省運盒飯”這樣出爐 每頓供應千餘份 6天不重樣

“省運盒飯”開始裝車


“省運盒飯”這樣出爐 每頓供應千餘份 6天不重樣

市食藥監局監管人員在車門處貼上封條


“省運盒飯”這樣出爐 每頓供應千餘份 6天不重樣

盒飯抵達體育公園進行分發


省運會期間,除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外,還有很多工作人員、安保人員和志願者,他們的伙食如何解決?如何確保安全?昨天,記者來到省運會快餐供應商揚州冶春食品生產配送股份有限公司,直擊“省運盒飯”烹飪、配送全過程。

8:45

4口大鍋持續不斷烹製“省運盒飯”

走進生產車間,須全副武裝。換上一次性“衣服”,戴上帽子和口罩,穿上全封閉鞋套。並經洗手、消毒浸泡、烘乾,這才進入生產區。

廚房內一片忙碌,四口大鍋正烹製“省運盒飯”菜餚。當天菜單是蘿蔔鵝塊、鹽水大蝦、滑炒萵苣片、蘿蔔乾。

公司團餐負責人孫磊告訴記者,前一天晚上,他們就備好食材。“檢測合格後,通過浸泡、清洗,機器切割,次日上午8:00開始做菜。這兩天食材量大,光淨鵝肉,一頓就備有好幾百斤。”

製作好的菜餚,經專用通道“熱風傳遞櫃”進入配餐區。“‘熱風傳遞櫃’作用是保證溫度,確保空氣、人員不交叉汙染。”人員進入配餐區有專門通道,通過浸腳池消毒、風淋除塵等程序,才能進入。

9:00

分餐裝箱,採用全封閉保溫箱

進入配餐區菜餚,先取部分留樣、備檢。再通過“熱風消毒櫃”,運至分餐線配餐。十幾名員工排在分餐線兩旁,打飯打菜,各司其職,一份份“省運盒飯”通過傳送帶,打包裝箱。“專用箱為全封閉保溫箱,1小時內失溫僅1℃到2℃。”孫磊說,考慮到省運會供餐量大,他們還專為省運會新上一條分餐線備用。

手持紅外線測溫器的檢測員,上前對萵苣片測溫,顯示溫度70℃,並拍照留存。孫磊說,“省運盒飯”與高鐵餐、航空餐不一樣,飛機、高鐵上盒飯基本為冷鏈,也就是冷凍保存,吃前加熱。而“省運盒飯”是熱鏈,所有菜品保證70℃以上高溫製作,出廠時控制在65℃左右,裝箱運抵現場,保證溫度不低於60℃。

所裝米飯都是蒸出來的,“凌晨5:00就淘米蒸飯,40分鐘一鍋,要蒸很多輪。”

9:30

裝車配送,車門處貼封條

裝箱後的“省運盒飯”通過貨運電梯,進入下一環節——裝車。

專用溫控物流車配有溫控和監控裝置,保證食品全程無菌溫控配送。10時整裝車完畢,做好交接手續後,市食藥監局監管人員在車門處貼上封條,確保中途不能打開。

40分鐘後,車子到達體育公園快餐分發點。1400多份盒飯卸下後,市食藥監人員通過中心溫度計檢測,確認溫度達到標準後,再進行分發。盒飯到了就餐人員手中還熱乎乎的。

記者看到,當天“省運盒飯”除了三熱菜一調味菜外,每份還配有一盒冰紅茶。“從營養、安全角度出發,我們共準備6套菜單,每天不重樣,讓大家吃得既安全又可口。”孫磊說。

此外,盒飯上標有製作時間,註明“三小時內食用”。市食藥監局也提醒,在盒飯標識有效時間內用餐,超時勿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