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雜誌和知音傳媒集團的創辦人之一雷一大竟然是武穴人!

儒商之道

77級校友雷一大訪談記

《知音》雜誌和知音傳媒集團的創辦人之一雷一大竟然是武穴人!

雷一大,曾任湖北知音傳媒集團總經理、代理董事長,黃岡師範專科學校77級校友。2014年12月18日下午,在知音傳媒集團總經理辦公室,筆者對這位傳媒界的“雷頭”進行了專訪。此時的知音傳媒集團正值內部高層人事變動和緊鑼密鼓促上市的關鍵時刻,執掌知音傳媒集團的雷一大真可謂是日理萬機。然而,在筆者說明來意之後,他仍然興致勃勃地與我進行了大約兩個小時的交談。其間,雖然不時有電話和工作人員進來,但我們的話題一直沒有中斷。他主講,我插話,我們一起聊著77級的故事,聊著他30餘年的儒商之道以及他對母校始終不能釋懷的情結。

一、77級的故事

雷一大是黃岡師範專科學校77級中文系學生。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作為十年“文革”後恢復全國統一高考招生的第一屆大學生,77級大學生本來就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群體。對於雷一大這位後來成為中國傳媒界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來說,我們更想探求他1977年參加高考以及在黃岡師專3年求學的傳奇故事。

1977年9月,國家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這對於那些因“文革”中斷學業後來又無法進入大學學習深造的高中畢業生來說,無疑是喜從天降。然而,對於此時的雷一大來說,如何應對恢復高考卻是一個兩難選擇。雷一大1955年6月份出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時他才小學畢業。由於學校“停課鬧革命”,雷一大終止了學業,在生產隊放牛、掙工分。後來大隊開辦掃盲班,他在村裡教夜校。大隊幹部看他夜校教的不錯,就叫他大隊小學去代課。代課期間他所帶的班級各科成績在全公社都處於領先水平,於是被正式聘為民辦教師。不久,又被公社抽去擔任通訊幹事。正是由於這樣的經歷,使得年輕的雷一大始終沒有放棄對知識的學習和追求。恢復高考的信息傳來,再次激起了他對上大學學習深造的夢想。然而,自己畢竟只上過小學,對於作為高考科目的數學,自己的知識等於零。數學知識的缺陷無疑是一塊短板。他必須在是否參加高考的問題上

作出抉擇。根據當時的政策,他們這些考生既可以報考大專,也可以報考中專。報考中專,考語文、數學、政治三門;報考大專(文科)則要考語文、數學、政治和史地四門。權衡再三,雷一大決定報考大專。因為報考大專,自己的語文、政治和歷史地理三門科目有相對優勢,可以減輕因為數學的相對弱勢而造成的不利。記得那一年的高考,荒廢了十年學業的青年學子重聚考場,雷一大所在的武穴市龍坪鎮只錄取了3人。雷一大的數學成績為零分,但最終以總分229分的成績錄取到黃岡師專,比當時學校錄取分數線高出來9分。

1978年年初進入黃岡師專時,雷一大23歲。但那時在班級裡,他還屬於為數不多的幾個“小同學”。班級裡年紀最大的同學是“文革”前“老三屆”高中畢業生,與他們這些“小同學”相隔十餘歲。回憶起那時的學習生活,雷一大說,那些“老三屆”高中畢業生基礎知識紮實,學習態度十分認真,在學習上有許多優勢。但這些同學大多已成家,家庭負擔較重,分散了他們的一部分精力;而且由於年歲較大,記憶力也差一些。而他們這些“小同學”精力充沛,思想也比較單純,所有在學習上更有後勁。十分有趣的是,每天早晨,一些年紀大的同學都起得很早,在宿舍裡大聲背誦古詩詞,雷一大這些“小同學”則總是會賴在床上閉目養神。每當大同學背誦出現“卡殼”時,“小同學”就會及時遞上一句。大同學都感覺十分奇怪,說你們自己沒有背誦怎麼反而能記住呢。“小同學”說,你們在背誦的時候,我們在聽啦,聽得多了也就記住了,弄得那些大同學們直搖頭,而雷一大就是這些“小同學”中的佼佼者。他曾經以各門功課85分以上的優異成績被評為“三好學生”,也曾獲得全省師專古典文學統考第一名,他撰寫的論文《易卜生與曹禺的戲劇文學比較研究》還得到了有關專家的認可。提及三年大學生活,雷一大感覺有點遺憾的是,儘管當時的同學們在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但全班最終只發展了一個黨員,包括他本人在內一大批要求入黨的同學都不能滿足願望。

二、儒商之道

1981年1月,雷一大師專畢業被選調到湖北省婦聯機關工作。1984年5月,當時大興機關辦經濟實體之風,湖北省婦聯決定辦一本婦聯的雜誌。婦聯領導意識到,只有過硬的主編,才能擔負起辦好刊物這一重任。於是,她們明察暗訪四處選“將”。由於雷一大是婦聯的“一支筆”,他被確定為辦刊人員。從此,雷一大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上世紀90年代,他主動把自己的人事和工資關係轉到企業,從一名公務員轉變成了一個“商人”,實現了個人職業和身份根本性的轉變。

不言而喻,雷一大是一名儒商。在現代術語中,儒商通常是指那些有著較高的文化素養的企業經營者;其實,儒商的本質即在於這些有著較高文化素養的經營者對於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價值觀的堅守。惟其如此,在當今市場經濟的時代,真正意義上的儒商才更顯得難能可貴。說雷一大是一名儒商,首先是因為他作為一個文化人從事文化產業經營。然而,雷一大最令人傾佩的,則是在30年的企業經營中,在他和他的同事們共同打造的知音傳媒集團不斷壯大發展的過程中,他個人對於當代中國知識分子核心價值理念的堅持和堅守。

雷一大的儒商之道,首先在於他的經營之道。《知音》雜誌是知音傳媒集團的看家之作。“知音美文”、“知音體”是雷一大和他的同事們共同打造的。正是憑藉著“知音美文”、“知音體”,《知音》雜誌創造了中國當代傳媒界的多個奇蹟。然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利益驅動的企業經營法則,雷一大自覺地堅持《知音》作為紀實性刊物的真實性辦刊宗旨和社會責任至上的辦刊理念,這才是雜誌和知音傳媒集團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真諦。為了把堅持文稿的真實性原則落到實處,雷一大提出了稿件“六不發”原則,即違背四項基本原則的不發,純粹渲染暴力的不發,涉及性技巧的不發,違背宣傳紀律的不發,洩露國家機密的不發,可發可不發的不發。

雷一大的儒商之道,還在於他的為人之道。《知音》雜誌和知音傳媒集團的創辦與發展,是他和胡勳璧共同的傑作。當初,省婦聯決定讓雷一大承辦雜誌,創辦實體,首先是他向單位領導推薦的胡勳璧。在雜誌社搭建班子的時候,也是雷一大主動提出讓胡勳璧當一把手,自己輔佐他。雷一大告訴筆者,當時他們二人做出這樣的決定還有一個原因,那時的雷一大還沒有解決組織問題,而胡勳璧是黨員,由他擔任一把手更合適。難得的是,自此之後的30年,他和胡勳璧親密合作,同舟共濟,一同經歷、見證了企業的成長與發展。30年,雷一大更多的時候是在胡勳璧的光環後面,默默無聞地做著一些紮紮實實的工作,可他從來就沒有因此而抱怨過。筆者在他的辦公室裡,看到的仍然是一堆一堆的雜誌和文稿,辦公桌上擺放著的是正待簽字印刷的清樣。我想,也許這正是他幾十年來養成的嚴謹、務實的工作習慣。雷一大為人謙和,行為服飾十分平實。見到他的第一眼,筆者無論如何也不能把他與知音傳媒集團掌門人的身份聯繫起來。對於一個企業家的為人及日常生活,雷一大也有自己的原則。他告訴筆者說,前些年,官場上、企業界奢靡之風日盛,一些人終日沉迷於花天酒地;但他自己對此從來就不以為然。他認為,經營企業並非一定需要這些應酬,關鍵還是要把企業自己的事情辦好。多年來,他堅持潔身自好,不涉足娛樂場所,也從來沒有什麼“緋聞”。

三、難以釋懷的母校情結

畢業離校後,雷一大雖然很少回到母校,但他始終關注著母校發展,牽掛著在母校的老師和一起學習生活過的同學,懷念著黃岡師專的那些歲月。

雷一大告訴筆者,這些年來,從《知音》雜誌社到知音傳媒集團,時時都會有一些黃岡師專、師院的校友前來應聘工作。對於這些年輕的校友,自己總是格外予以關注。他說,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母校情結吧。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是知音傳媒集團旗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學校就有黃岡師範學院的畢業生在那裡任教。在對雷一大進行訪談的時候,恰逢該校的負責人前來向雷一大彙報工作。送走這位負責人,雷一大告訴筆者,剛才的談話就涉及到學校的教師問題,其中就包括黃岡師範學院畢業的教師。

雷一大還對學校的校友工作提出了建議。他說,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校友,都有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為學校建設發展服務的意願。這既是出於校友們對於母校難以釋懷的情結,也是在履行他們反哺教育的社會責任。

對於學校在建校110週年之際建設校史館,雷一大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他表示校史館建成之後,一定回校看看。他說,黃岡師範學院過去培養教師人才具有良好的聲譽,希望學校今後能培養更多服務社會的各類優秀人才,衷心地祝願學校事業發展,更上層樓。

文字 | 袁小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