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陽生態景觀悄然形成 全域旅遊漸入佳境

汾陽生態景觀悄然形成 全域旅遊漸入佳境

“走在汾陽,‘山河故人’縈繞眼前,這是一座富有藝術自信的小城,也是一個文化生態旅遊蓬勃發展的區域,街巷的這頭是汾陽,街巷的那頭是世界……”2018全國網媒呂梁行中,記者郝宏這樣描述自己的汾陽印象。

聽到這樣的描述,汾陽人會心一笑。有著2600餘年置縣史的汾陽是山西省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即為三晉大邑,其境內省保、國保文物單位數量約佔全呂梁的一半,加之近代外國傳教士在此地營建的汾中、汾醫、教會鐘樓、崇德女校等西方古建築群,汾陽確是具備這樣既有歷史厚重感又有著國際範兒的文化自信的。尤其是近年來汾陽市藉此創新深營,在大力提升文化影響力的基礎上,推進旅遊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打造開發出一批批頗具地方特色的旅遊產品,闖出一條“旅遊+文化+產業”的路子,全域旅遊也漸入佳境。

品牌為基 汾陽旅遊的“顏值”自信

發展全域旅遊,汾陽市無疑擁有較好的基礎。先不說它位於太原一小時經濟圈與晉商旅遊圈的交會點,覆蓋消費群體近千萬人的區位優勢,單說它境內古樸曠闊的黃土地貌,和眾多的山嶽、河流、泉瀑。那清新幽雅的三十里桃花洞,荒野綠洲白虎嶺林場,都成為頗具吸引力的自然旅遊資源。珍貴的泉水有馬刨神泉、上林舍泉水、桃花泉,還有敖坡泉、水溝泉、肅靜泉、峽口泉等。市境內泉水現存有14處。還有古生物化石遺址、新石器遺址和70多處文化古蹟,明代南薰樓、國內磚塔第一高塔文峰塔、金代建築太符觀、貼金壁畫的聖母廟等蘊涵深厚的人文古蹟。還有峪道河遺址、杏花村遺址、北垣底遺址、段家莊遺址、任家堡遺址、鞏村遺址等古文化遺址。

汾陽有許多的歷史名人和文化名人。唐時,宋令文與其子宋之問、宋之悌同為進士,詩、書、畫各佔一絕,聞名天下。大將郭子儀祖籍汾陽,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被封為汾陽郡王。宋時,百勝將軍狄青以戰功由士卒升至樞密使,則體現了汾陽人文武兼備、勤奮進取的本色。

汾陽又是著名的酒都,聞名遐邇的汾酒、竹葉青產地、中華名酒第一村——杏花村就在汾陽。汾陽市東部以杏樹居多,以杏花村為中心,為杏花世界;西部則以桃樹居多,有名的“三十里桃花洞”是為典型。現代生態農業景觀有萬畝核桃林、蘋果林、梨樹林、大紅棗林,反季節蔬菜基地。

目前,利用旅遊資源優勢,汾陽已初步形成了以汾酒文化景區、賈家莊文化生態旅遊區為代表,以文湖文化園旅遊景區、峪道河古鎮民俗生態旅遊區和上林捨生態旅遊景區為輔佐的五大生態旅遊景區格局。

產業融合 做好“旅遊+”大文章

2016年,汾陽賈家莊的賈街,成為太原市民手機微信裡的網紅景點,這個可以滿足吃貨各種味道要求的民俗文化街,與汾陽籍導演賈樟柯建立的山河故人、種子影院一起,成為浸染文青、影迷各種奢迷味覺的小城味道。

這是汾陽發展旅遊+農業,以賈家莊文化生態旅遊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為龍頭,帶動發展鄉村旅遊、休閒農業、定製農業、會展農業、眾籌農業、家庭農場、家庭牧場等現代農業新形態,建設一批集產業觀光、科普認知、農耕體驗、攝影寫生、採摘垂釣等於一體的農業觀光旅遊區的全域旅遊發展思路下結出的豐碩之果。

說起農業,汾陽還擁有小米、核桃等著名的小雜糧產業。近年來,汾陽利用建設的小雜糧展銷中心,舉辦了很多影響全國乃至全球的核桃文化節、小雜糧商貿節,並正在開發完善一批具有汾州特色的農業旅遊商品,以此發展會展經濟,推動會展旅遊。

汾陽也將旅遊業與林業、水利和工業相互融合,建設了一批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將科學合理利用水域和水利工程,與發展觀光、遊憩、休閒度假等水利旅遊集合起來,增加了鄉村、生態、休閒體驗環節。他們打造的連接杏花-賈家莊-文湖的人工河流,綠樹成蔭、河流環繞,已形成一條新的景觀帶。

旅遊與新型工業的融合也將汾陽旅遊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以汾酒文化景區——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為龍頭,汾陽實現了旅遊業與“汾酒”“竹葉青”酒業的融合,發揮汾酒集團、中汾酒業、汾陽王酒業及新晉商酒莊等大中型白酒企業的品牌效應,以觀光、品嚐、生產、體驗、休閒及購製為一條龍的旅遊服務大放異彩。

目前汾酒文化景區、賈家莊文化生態旅遊區已成為首批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並先後於2011年和2014年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同時賈家莊文化生態旅遊區於2015年被授予“全國首批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最美村鎮”。上林捨生態旅遊景區早在2008年就被批准為“山西省農業旅遊示範點”,2015年又被批准為“全國首批鄉村旅遊模範村”。

經過“十二五”的建設和發展,汾陽市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已從2011年的97.27萬人次、9.21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653.35萬人次、49.28億元。

文化為魂 下好全域旅遊一盤棋

“旅遊的靈魂是文化,我們發展全域旅遊,其核心的競爭力也就是做好‘文化’文章。”2018年4月25日,汾陽召開全域旅遊工作會議,政府副市長冀小明在《關於推進我市全域旅遊創建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汾陽曆史悠久、民俗多元,文化底蘊深厚,挖掘屯邊文化,可以通過城鄉建設來充分展示汾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挖掘農耕文化,可以充分展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地域特徵;挖掘民俗文化,可以充分展示地方曲藝、工藝製作、特色飲食的傳承演繹過程;挖掘非遺文化,可以創新文化傳承方式、傳承載體;傳播多元文化,可以推動文化傳播、文化交流;釋放景區文化,可以將小文化納入旅遊大平臺;豐富創新文化,可進一步唱響汾陽聲音,講好汾陽故事,增強汾陽旅遊的特有性、不可複製性。

圍繞這些地域風情濃郁、特色鮮明的文化,汾陽先後舉辦了“中國·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賈家莊鄉村旅遊文化節”“杏花旅遊節”等節慶活動,大力提升文化影響力。保護和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富有民俗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娛樂項目,積極推進獨具汾州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進駐景區展演展示。

對於境內眾多的歷史文物和歷史遺產,汾陽市在加強維修保護的同時將其開發利用,積極申報國保單位,建設市文物博物館,開通國保單位旅遊專線。並積極恢復建設歷史文化街、晉商古驛道、三十里桃花洞等體現歷史特色的文化旅遊項目。

近代以來,外國傳教士在汾陽建設了包括汾中、汾醫、教會鐘樓、崇德女校舊址、牛家大院、報恩寺等西方風格突出的古街古建,對其實施保護開發利用,推進“坐落在東方的西方古建築群”旅遊項目也成為汾陽全域旅遊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

通過“汾酒號列車啟動儀式”、汾陽旅遊推介會及“人說山西好風光”第二季錄製、第七屆世界核桃大會、中國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等大型活動的成功舉辦,汾陽市旅遊接待情況呈現出大幅增長的趨勢。

創新發展 構建多元旅遊產品體系

為實現2020年將汾陽打造成為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和全域旅遊示範市這一目標,汾陽市政府專門下發了指導意見,對創建工作的各個主要任務都確定了牽頭實施單位。

為加快推進旅遊項目落地、建設,汾陽提出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公開透明的旅遊市場準入標準、運行規則和退出機制,全民招商、全面招商、精準招商、招大引強。鼓勵社會資本開發滑雪、水上項目、山地、養生、房車營地等休閒度假旅遊產品。力爭引進一批有實力的旅遊投資商。

在交通路橋等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汾陽決定在“十三五”期間完成杏花文化景區、賈家莊文化生態旅遊區、峪道河古鎮民俗生態旅遊景區、峪道河向陽三十里桃花洞旅遊區、慄家莊上林舍旅遊區等旅遊景區專線公路建設,更新、增加通往主要景區的旅遊公交車輛,逐步建立完善交通樞紐體系、自駕車營地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的目的就是著力推動旅遊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細高效方式轉變,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轉變,從企業單打獨享向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從景區內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轉變,從部門行為向政府統籌推進轉變,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向綜合目的地服務轉變。不是迎來大投入、大建設,而是提升品質、提升內涵;不是刻意建造一個景區,而是讓景區有特質性;不是否定景區景點建設,而是引導景區開發,提供增值服務或消費業態,提高旅遊產業綜合收入;不是忽略旅遊產品建設,而是構建滿足大眾化、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旅遊產品體系;不是隻發展旅遊,而是以旅遊促進多種產業融合發展。”對於如何發展全域旅遊,汾陽市領導層思路清晰、措施有力。

一條小路,一片樹蔭;一個小村,滿村綠意。漫步汾陽,記者發現,一個“有路必有樹、有山必有林、有河必有蔭、有村必有綠、有企必有景”的生態景觀已經悄然形成,全域旅遊的詩和遠方,已在這裡漸成現實。(張海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