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里的草書和狂草,該怎麼理解?

老吳176731210


從書法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看,與草相關者,有"章草″丶"今草″丶"小草″丶"大草″,等分類。大草也有叫"狂草"的,如張旭的《古詩四帖》丶懷素的《自敘帖》等作品。

懷素在《自敘帖》中說到,"草槀之作,起於漢代。杜度丶崔瑗,始以妙聞。迨乎伯英,尤擅其美″。最初"章草″是由隸變而來,也可以講是正寫隸書之外的方便之體。今楷丶今草都是隸變結束之後的產物。有人誤解"楷書″後於"草書",完全是一種文字名詞引起的誤會。篆丶隸丶楷丶行丶草的先後順序是符合歷史發展實際規律的。今楷丶"楷書″之名稱固定,肯定是很晚的。"真書"丶"正書″皆同"楷″之義。篆丶隸丶魏碑楷丶唐楷(今楷),皆為特定歷史階段中的真書,或說正書。"楷″本一種樹木,轉用在書體定義上,為法則丶規範。

行書丶草書,都是正丶真丶楷法之外的方便書寫法。行書除書寫技巧的流便,在字體結構的使轉變化丶點畫的省簡方面,都不如草書的幅度大。所以不單獨對草書字體進行識別丶書寫訓練,辨識欣賞草書作品就有難度。

草書的原始期,也稱"稁書"。如懷素所說"草槀之作″。很簡單的原理,廟堂公文的撰寫不能沒有起草打稿的前序,久而久之,在正寫之外再形成一套寫法簡便的字體,是順理成章的事。

魏晉以降,草書受寵,完全是它的流便書寫所產生的視覺效果和抒情性,正適應著當時的社會上層官僚士族群體的格調情趣。二王書風的形成正在於此。當時這群人的時尚,便帖信簡互送贈答,以草書為尊,不能不說有閒情逸致的釋放和書寫技能的炫耀。"匆匆不暇作草"是當時向對方致歉的措辭。

到唐代張旭丶懷素的狂寫大草,完全獨立到純欣賞的功能上去了。





真空妙有無量壽


問題不對。章草,皇象章草,深沉穩健古樸。

另外草書今草。

沒有狂草。人們看字的時候以為寫字的人在瘋狂的狀態下寫的。誤解。道道道非常道。

長篇大論寫一整本書有意義嗎?別耽誤人家時間。

附上我昨天一筆書。



大癮齋


由泰漢形成快寫隸書的一種獨特體系,今草的一前身,叫章草。狂草從東晉形成以放縱多變連綿起伏,點畫十分簡練的規範體系,以章草基強進化而來,裝飾性極強難度極大書寫個性化為狂草吧。


京開書畫家


狂草最為狂放恣肆的草書。又稱“大草”。這種草書一筆數字,大開大闔,大小錯落,縱橫騰挪,有如飛瀑長河,一瀉千里之勢。代表人物唐懷素,張旭宋黃庭堅,明徐渭等。代表作懷素《自敘帖》。


山城木子1


超出行書寫法的一筆字的寫法叫草書,也叫規範草書。狂草是在草書基礎上的進一步的突破這種突破書寫速度更快,力度更大,更誇張書法的藝術性更強更高,字的的形態結構變化更大,書法更靈動活潑,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的追求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