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入行賄案 中准多次違規被責令整改

卷入行贿案 中准多次违规被责令整改

首家捲入行賄罪的會計事務所,中準山東分所實控人被判6個月;八成上市公司審計業務在東北

作為了解公司的窗口,財務信息顯得尤為重要。近日,新京報記者從裁判文書網上發現一則此前未曾公開的判決書顯示,中準會計師事務所原員工向某國企財務部部長行賄案細節被公開,中準會計師事務所山東分所、郭曉霞涉嫌單位行賄罪,先後多次向某集團有限公司財務預算部部長呂某行賄。該案已經由山東省五蓮縣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郭某犯單位行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

從裁判文書網數據來看,中準會計師事務所是唯一一家因單位行賄罪受到影響的會計師事務所,截至9月18日,中準會計師事務所擔任20家上市公司的審計機構,多分佈在東北地區。此前,中準還因多次執業違規被中注協通報批評,責令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不合規已經不是個例,整個會計行業都在經歷信任危機。從外企來看,今年以來普華永道和畢馬威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無一倖免接連收到罰單,其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形象正土崩瓦解。同樣,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也不能倖免,今年6月份證監會暫停接收國內六大會計師事務所立信、瑞華、眾華、興華、致同、大華的首發和再融資項目資料,分析人士認為這或與部分會計師事務所此前業務違規有關。

中準原員工向企業財務部部長行賄被判刑

近日,新京報記者從裁判文書網上發現一則此前未曾公開的判決書。這份發佈日期顯示為今年5月24日的判決書公佈了中準會計事務所山東分所涉及的行賄案件詳情:山東省五蓮縣人民檢察院指控,自2008年年底至2014年下半年,某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山東分所(後更名為某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山東分所)實際控制人郭某,為了承攬某集團有限公司及下屬公司的審計業務以及在支付審計費用過程中謀取競爭優勢,先後多次送給某集團有限公司財務預算部部長呂某人民幣共計82萬元、購物卡1萬元。

據證人呂某的證言,2009年到2015年期間,某集團公司及下屬企業的年報審計業務及大部分的專項審計業務都是某會計師事務所山東分所承攬的。

因為某集團公司是國企,他在某的審計業務中,主要起建議作用。

最終,山東省五蓮縣人民法院認定,某會計師事務所山東分所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了審計業務,謀取不正當利益,情節嚴重,構成單位行賄罪。被告人郭某作為直接責任人,犯單位行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

對此,在會計事務所從業多年的註冊會計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該事件在行業內引起很大震動,中準會計師事務所山東分所行賄事件違反了職業道德和註冊會計師法,更是違反了獨立性原則,獨立性原則要求會計師事務所不偏袒任何一方,而中準會計師事務所山東分所行賄事件對其審計財報的真實性造成了影響,也由此中準會計師事務所山東分所被註銷,中準會計師事務所也是國內首家因單位行賄案被處罰的會計師事務所。

中準上市公司審計業務八成集中在東北

據同花順i問財數據,中準會計師事務所現擔任20家上市公司審計機構,這20家上市公司分別為吉林化纖、吉林敖東、天夏智慧、金鴻控股、東北證券、通化金馬、紫鑫藥業、利源精製、吉藥控股、嘉寓股份、哈高科、國中水務、華資實業、通葡股份、*ST撫鋼、*ST工新、大連熱電、通化東寶、亞泰集團、龍韻股份。

從地域來看,20家上市公司中,天夏智慧、嘉寓股份、華資實業和龍韻股份四家除外,有16家來自東北地區。

註冊會計師李力告訴新京報記者,上市公司選會計師事務所,起先一般都靠人際關係,當然後續也是,中間也要權衡風險和利弊。“一般也都會選擇頭部的會計師事務所,做完IPO,接著做後續的審計,不會輕易換會計師事務所,換事務所也很麻煩,審計不連續,工作量很大。”他認為,頭部的會計師事務所在各省會城市都有分所,不會集中於某個地區,像中準這樣審計的上市公司80%集中在東北地區的並不常見。

會計師事務所很重要的一個職能便是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進行審計,財務報表的審計意見包括五種,分別為標準的無保留意見、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後四種均為“非標”審計意見。

從中準會計師事務所審核的20家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的相關情況來看,中準會計師事務所為*ST撫鋼2017年年報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為*ST工新2017年年報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其餘由中準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18家上市公司的年報均出具了標準的無保留意見。

上交所規定,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意見中的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就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如果在接下來的年度繼續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就會被暫停上市。公司股票被暫停上市後,公司披露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就會被強制終止上市(即強制退市)。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的規定也大體相似。

近期,證監會對於手上握著上市公司“生殺大權”的審計機構的監管也逐步趨嚴,對此資深會計師田剛認為,“審計技術發展了上百年,已經很成熟了。關鍵是,幹審計的人,不能利慾薰心、不能為虎作倀、不能揣著明白裝糊塗。證監會早就該嚴厲監管審計機構,比起國外,國內的監管還是寬鬆很多,應當完善審計責任追訴、終身職業禁入、代位賠償等。”

曾陷紫鑫藥業業績造假漩渦 被責令整改

今年1月,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以下簡稱“中注協”)抽查中,中準被查出問題,責令整改。此前,中準會計師事務所就曾陷入紫鑫藥業財務造假案被中注協責令整改。

2011年8月,曾有媒體質疑紫鑫藥業存在著自買自賣關聯交易和虛假交易的行為,中準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紫鑫藥業的審計機構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中注協於2011年8月至11月對中準所執行的紫鑫藥業年報審計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

中注協在對紫鑫藥業2010年年報審計項目的檢查中發現,簽字註冊會計師在項目審計過程中沒有保持應有的職業懷疑態度,在審計程序的計劃和實施、審計證據的獲取以及審計結論的形成方面存在不當。主要在初步業務活動、風險評估程序的執行方面存在不足,對預付賬款、收入、關聯方及其交易未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特別是在關聯方及其交易的審計方面違反了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和職業道德守則。

2012年2月17日,依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會員執業違規行為懲戒辦法》,中注協懲戒委員會決定,給予中準所紫鑫藥業審計項目簽字註冊會計師劉昆、張忠偉通報批評。責成中準所加強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強化總所對分所的管理,限期進行整改,中注協將對其整改情況進行跟蹤檢查。

對於投資者來說,財務數據至關重要,股民陳星(化名)對新京記者表示,“要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結合此前的財務數據進行預估,做出投資決定,如果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有不實的地方,甚至財務造假,股價通常遭受重創,也有可能面臨退市風險,對於加槓桿投資的股民來說,更是損失慘重。”

因紫鑫藥業交聯交易被罰之後,中準會計師事務所於2018年1月22日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再次被通報批評。其中,中準會計師事務所註冊會計師溫豔冰和劉偉在某公司2016年度財務報表審計中存在的主要執業違規行為;註冊會計師劉昆和常明在某公司2016年度財務報表審計中存在的主要執業違規行為,中注協向其下發了整改通知書,責令限期整改並提交整改報告。記者就相關事項求證中準會計師事務所,對方工作人員以自己是新進人員為由並未給出回覆。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妍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