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姜伯講解一號文件

姜伯是我的鄰居,我們住在一個小區,他和老伴住在兒子的家裡幫助帶孫子。姜伯有倆個小孩,一兒一女,這在農村是小孩比較少的家庭,兒子是老大,帶著老婆和一個五歲的女兒在南方打工,兒子己經十歲了,要上學,特意把姜伯老倆口接到城裡幫忙照顧孫子。畢竟城裡的學校教學條件要比農村老家好很多,但是姜伯的老伴卻在城裡住不慣,她不喜歡城裡的喧鬧,姜伯為此左右為難,很是煩惱,每次遇見我總要與我聊幾句,有時談談他家裡的事情。姜伯年輕時在城裡打過工,當過礦工,做過建築工,雖然辛苦,但他認為值得,畢競打工比在家種地要掙錢多,還能增加見識。

姜伯的家在離城八十公里的一個小山村,村子緊鄰長江,屬三峽庫區。

我給姜伯講解一號文件

姜伯家分有十幾畝山地,分別種著柑橘和茶葉,另有一小片自留地在屋的後面,平時種蔬菜。房子是十多年前利用打工積攢的錢蓋的,上下兩層,每層有一百多平方,這是他的驕傲。他希望將果園出租,孩子們能回家鄉工作。

我給姜伯講解一號文件

姜伯常常為他們的養老問題擔憂,聽說有新的政策,專門來問我。

我接合他家的情況,對照政策,進行了詳細講解。

1,農村戶口可以自己建房,也可在城市買房,如果被拆遷必須補償,補償標準公開透明;

2,農民進城後,村裡的房和承包地還能保留;

3,集體收益有分配權,也就是可分紅;

4,鼓勵工商資本下鄉,同時加強對小微權力管理,嚴懲幹部腐敗。

我還講了一些他關心的其他事情,比如養老醫保,他越聽越高興,感到遇到了好時代。

我給姜伯講解一號文件

經常聽到要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山裡人卻總是望著天空,腳下的路卻不踏實。他們需要爬坡,需要把路拓寬,把山裡的東西賣出去,他們需要把人留住,不會出現空心村。兩代農民工為中國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願下一代不再有農民工,我們都是中國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