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宋高宗趙構?

z11627860


南宋的皇帝中,實事求是的說,宋高宗趙構應該算最有能力的一個。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北宋滅亡後的情況。

一者:北宋滅亡時,宋朝的皇族從宋徽宗到宋欽宗,再到皇子皇孫,所有能夠抓到的全部都抓了,而且俘虜到了金國,可以說這個時候,宋朝當家人的趙氏皇族,除了因為當時被派到金國去當人質的康王趙構,在半路上被人攔下來而沒去金國外,其他的趙氏宗子全部成了金國的階下囚,皇室凋零,無人支撐局面。

二者:宋朝人被金兵趕往南方的過程中,當時並沒有一支可靠的軍隊。趙構雖自號天下兵馬大元帥,但這個元帥卻在被金兵追得東躲西藏,當時並沒有一支真正經過正規訓練的軍隊供他調遣,而即便是後來成為“中興四將”的張俊、岳飛、韓世忠、劉光世等人,他們所率領的軍隊,也大都是招募的盜賊或刑徒,既沒有經過正規訓練,也無軍紀,在這種情況下,趙構能夠保全自己,也算不錯了。

三者:金兵侵略後留下的,是滿目蒼痍的北方和人心惶惶的南方。北方被金兵洗劫,特別是北宋都城汴京,經歷兵火之後,十室九空,那些金銀珠寶,不但國庫中的為其擄掠殆盡,就是老百姓手裡的錢帛,也被搜刮一空。當時,金兵要求宋朝賠款五百萬兩金,五千萬兩銀,一百萬匹錦緞,北宋再富,國家哪裡有這麼多現銀布帛,不足部分,就從汴京老百姓家裡搶奪。

因為有了上面三個方面的情況,金兵幾乎將北宋斬草除根,而且連人也一起劫走之後,作為皇族僅存的人趙構來說,面臨的問題是,國家既無法自立,軍隊又無法禦敵,最後竟然沒有讓金人給滅亡,既有大難不死的運氣,當然也有他自己的過人之處。

金兵立了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后,就北撤了。張邦昌忠於趙氏,本來就非常不願意當皇帝,金兵北去後,他從民間找到了當年宋哲宗的廢皇后孟氏,請孟太后垂簾聽政,並讓趙構繼位,是為宋高宗。趙構當了皇帝,金兵又發兵南下,要逼趙構退位,趙構從北至南,一路逃跑,到達揚州,金兵追到揚州,又到達杭州、建康(南京)、明州(寧波)、昌國(浙江象山)等地,後來逃竄到海上,就在這種狼狽的情況下,趙構最後通過向金求和,竟然建立了一個朝廷,偏安一隅,苟延殘喘了一百多年。

當然,趙構的屈膝偏安並不值得稱道,但這一過程,也足見他的確有過人之處。


帝國的臉譜


個人覺得宋高宗這個皇帝能力不算差,在和平年代應該算個合格勤勉的好皇帝,不過在動盪年代做皇帝此能力是不夠的,既不能開拓疆土,又不能保全領土,政局未穩,血仇未報,卻開始削減功臣軍權,製造冤案樹立皇權,根本原因還是能力不夠。縱觀歷史也只有開國君王有此等力挽狂瀾的能力😭,但具有開國皇帝的能力每個朝代也有一二個😥


hy154516826


宋高宗趙構在靖康之亂後,被扶為皇帝,復國有功。但是他性格懦弱,膽小怕死,落得個逃跑皇帝之名,之後又殺害忠良,與金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

關於趙構早年的所作所為,評價已經很多了,我不仔細說,這裡主要說說他的晚年思想的變化。歷史人物都是複雜的,不能用一種單一的眼光來看待。

怯懦的朝廷以犧牲岳飛與國家尊嚴及利益的雙重代價,換來了二十年的所謂“和平”。宋高宗終於可以高枕無憂,過過皇帝癮;然而,屈辱來換取安定,本就不是真正的和平。二十年後,金國單方面撕毀和約,捲土重來,晚年的宋高宗終於還是蒙羞了。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顏亮大舉南侵,動用的兵力多達六十萬人。南宋政府荒於兵事,以致於大戰來臨時,在戰場上一潰千里,備戰嚴重不足。所幸的是,曾為岳飛部將的李寶在唐島海戰大破金國水師;一介文人虞允文在采石之戰中大放光芒,險中求勝。這兩場關鍵性的勝利,更多的是依賴兩位英雄的沉勇與智慧,而並非南宋軍隊的強大。倘若不是金國突然政變,而完顏亮又意外死於兵變,那麼戰爭之結局難以預料。

這次戰爭,讓年老的宋高宗在對金作戰的立場上有了變化。

首先,在采石之戰中立下奇功的虞允文被任命為川陝宣諭使,他向高宗皇帝進言:“金亮既誅,新主初立,彼國方亂,天相我恢復也。和則海內氣沮,戰則海內氣伸。”宋高宗居然對虞允文所說的表示贊同。

不過,宋高宗畢竟是膽子小,雖然同意虞允文的主戰意見,畢竟怕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他出人意料地宣佈退位,由太子趙眘繼位,史稱宋孝宗。

宋孝宗上臺後,便做了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為岳飛平反昭雪。他登基後不到一個月,便下詔追復岳飛原官職,隆重改葬,並尋覓岳飛後人,加以錄用。對於岳飛平反這件事,宋高宗肯定是默許的。這就是說,到了他晚年,他實際上是以這種委婉的方式,承認自己的過錯。

按照中國的政權傳統,宋高宗雖然遜位,權力還是很大的。但在孝宗北伐一事上,高宗並不持反對立場,這也可從一個側面看出,晚年的趙構是有所變化的。

還有一件事可以說明。

虞允文出任宰相後,曾被御史蕭之敏上書彈劾。一直不理事務的宋高宗卻破天荒地站了出來,為虞允文辯護,並說:“採石之功,之敏在何許?毋聽其去。”就是說,當年虞允文在采石之戰中立下奇功,你蕭之敏人在哪呢?太上皇開了金口,宋孝宗打算罷免蕭之敏。此時虞允文卻站出來為蕭之敏說話,認為他品行端正,皇帝應該留用以廣開言路。

要知道虞允文是南宋主戰派的代表人物,沒有他在采石之戰的出色表現,南宋恐怕就滅亡了。宋高宗晚年思想的變化,是從被金國撕毀和約扇了一記大耳光後,有所清醒,意識到委屈求全最終還是滿足不了敵人的胃口。他對虞允文的態度,也可視為對主戰派的一種鼓勵與讚賞。

雖然我對年輕時的宋高宗很深惡痛絕,但他在年老時能有所悔,從這點看,還有可寬恕之處。


君山話史


宋高宗究竟是歷史上的第一昏君還是所謂的“中興之君”呢?把高宗時代如果放在歷史長河中看,我認為南宋延綿150年,絕不是趙構的功勞,傳世史料上看,宋高宗的個人經歷有很多虛美之詞、隱惡之筆,他的諡號為“受 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然而這種形象的塑造得愈成功,必然距離史實愈遠。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是這個“仁德有孝”的皇帝”,卻不仁不義的拋棄了他的至親。在靖康之變中,宋高宗趙構的妻子和兩個幼小的女兒以及宋高宗趙構的親生母親和兄弟姐妹也都被金軍擄掠而去,並曾多次遭到女真貴族的凌辱蹂躪,他的父親被金人熬成了人油,但是對此宋高宗趙構並沒有感到很恥辱,也沒有因此而對金人恨之入骨,宋高宗趙構後來甚至一再奴顏婢膝地屈辱求和,做金人的“侄子”,祈求仇敵讓他當“太平皇帝”。 這個屈己事虜 認賊作父的人 ,在他的頭上戴著“中興之君”的榮譽桂冠,然而如果沒有被他後來殺害民族英雄岳飛和其它罷黜的抗金將領的庇佑,這個所謂的中興之君早就在北國陪著他的父兄跳“牽羊禮”了。《宋史 岳飛傳》結尾“論曰: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於秦檜之手。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復,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如果把南宋比做個家庭,趙構做為一家之主的人,對欺他父母,奸他妻女,搶他家財的隔壁老金採取以賠禮道歉管老王叫爹的方法息事寧人,這種人是不是就是身上沒有一點筋骨囊的活王八?家裡有孝子要報仇,把隔壁老金暴揍一頓,老金命令內賊傳話給這個活王八,讓他殺掉孝子,他乖乖的執行了,這種人是最讓人鄙視的。有人說了,議和是使宋金兩國人民得以休養生息,真實情況是這樣嗎?事實上紹興和議後,秦檜為了媚奉金國主子,為其金國主子搜刮“歲幣”,秦檜及其黨羽想方設法地榨取民脂民膏,不斷地增加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 “自檜當國二十年間,竭民膏血以餌犬羊,迄今府庫無旬月之儲,千村萬落生理蕭然。”(《宋史.胡銓傳》) “自檜再相,密諭諸路暗增民稅七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在秦檜專權當國時期,南宋財政由於秦檜集團的貪瀆和向金國進貢“歲幣”而陷入全面窘困,“府庫無旬刀之儲”。為了解決財政危機,秦檜大肆橫徵暴斂,秦檜“密諭江、浙監司暗增民稅七八”,結果導致“民力重困,餓死者眾”(《文獻通考》卷5)。 當時南宋老百姓評論說:“自秦太師講和,民間一日不如一日”(《胡澹庵先生文集》卷14《與虞並甫》)。這個“蕭然”景象,便是有些人所宣稱的和議之後帶來的“繁榮”!由於任用奸佞秦檜,把一個國力漸隆的 時代轉變成日見式微的破敗朝代也是這位奇葩皇帝對於後世的一個警醒吧。這個昏君以為議和後就可苟安江南,安渡他的淫樂生活。然而這只是金國的穩軍之計!因為當時的金國不僅兵老氣衰,而且缺乏良將,皇族諸名將皆亡故殆盡,僅靠金兀朮獨自維持。兀朮在南進和北返途中也遭到了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並遭到沉重打擊。雖然兀朮連遭慘敗,雖然南宋名將不凡,但南宋朝廷實在爛的可以,趙構、秦檜之流使勁渾身解數也要“裝孫子”。1142年,宋高宗派使臣向金國表示願意臣服,從此每年都向金朝皇帝進貢。就這樣,多次在戰場上被南宋名將痛擊的兀朮,利用高宗的軟弱膽怯,終於在政治和外交上戰勝了南宋,併成功的利用反間計借秦檜之手殺掉了心腹大患岳飛,為金國獲取了戰略緩衝期。1148年兀朮臨終時,在“臨終遺行府四帥書”中披露:“吾大慮者,南宋近年軍勢雄銳,有心爭戰,聞韓、張、嶽、楊,列有不協,國朝之幸。吾今危急,雖有其志,命不可保,遺言於汝等:吾沒後,宋若敗盟,招賢用眾,大舉北來,乘勢撼中原人心,復故土如反掌,不為難矣!吾分付汝等,切宜謹守,勿忘吾戒!如宋兵勢盛敵強,擇用兵馬破之;若制御所不能,向與國朝計議,擇用智臣為補,遣天水郡王桓(即宋欽宗)安坐汴京,其禮無有弟與兄爭,如尚悖心,可輔天水郡王,併力破敵。……十五年後,南軍衰老,縱用賢智,亦無驅使,無慮者三也。俟其失望,人心離怨,軍勢隳墮,然後觀其舉措,此際汝宜一心選用精騎.備具水陸,謀用才略,取江南如拾芥,何為難耶?爾等切記吾囑”。(《三朝北盟會編》[丁]炎興下帙ll5引李大諒《徵蒙記》,225頁)。看看,高宗的政治智商比金兀朮低得不是一星半點,被人家賣了還在為人家數錢!高宗用自毀長城的代價換回了暫短的虛假和平,然而“天理昭昭”!後來的事實卻是殘酷的,金國並因為和議而罷手,紹興和議二十年後,金國背盟,金主完顏亮舉重兵攻宋,高宗聞訊嚇得尿了褲子,在他的有生之年終嘗惡果!曾飛教授在論及趙構時一針見血的指出:“文王採用韜晦之計,傾商以興周。南宋富而不強,苟安亡國。一興一敗,均為必然。以史為鑑,殷鑑不遠”!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宋論》寫道:“李綱之言,非不知信也;宗澤之忠,非不知任也;韓世忠、岳飛之功,非不知賞也。……高宗之畏女真也,竄身而不恥,屈膝而無慚,直不可謂有生人之氣矣”。這是對趙構最精準的評價。


用戶53340908296


一個被無恥齷齪的一家人,摸黑的中興之主,沒有高宗皇帝建立南宋,漢民族早被外族統治。

一個從亡國北宋建立國家和外辱抗爭的中興之主,一個為中華民族堅持153年不被外辱的皇帝,就因為殺了一個亂臣賊子,就被無恥的摸黑醜化。高宗在位35年,從一開始的北宋亡國,到南宋的崛起,這不就中興叫什麼?一家無恥齷齪的人渣,一天為洗白一個亂臣賊子的祖宗,不惜摸黑整個南宋漢族統治,侮辱真正的抗金英雄,侮辱真正的忠臣良將,侮辱自己的祖國。


曉風2016


用大數據看歷史:宋高宗趙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些年,我花了大量的精力對唐末以來的歷史進行了梳理,對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理清楚一些頭緒。今天我想說的主題是宋高宗趙構,這個人在歷史定位上基本是個負面人物,打壓南宋主戰派,屈膝投降,殺害忠臣岳飛。但是,從筆者的大數據分析來看,宋高宗是個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人物,筆者不是要給趙構漂白,只是從比較的角度,從歷史的長河的長度來看那一段歷史。

中原漢族政權從秦漢開始就和北方少數民族進行了血腥的鬥爭,雙方此消彼長,但從軍事實力來說,唐末五代時期是北方少數民族軍事實力的一次質的飛躍,這次飛躍是從後晉太祖石敬瑭送給契丹幽雲十六州開始的。此前,統一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從來沒有長期正式管轄過漢人為主的農耕地區,從接管幽雲十六州開始,契丹等少數民族有了先進的農業生產力,給契丹等少數民族帶來了先進的漢文化。此後他們不僅兵強馬壯,而且組織越來越嚴密,決策越來越靠譜,軍事指揮越來越科學。北宋初年,宋太宗趙光義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北伐,都被契丹大敗。

第一次北伐,宋太宗趙光義自己差點成了契丹的俘虜;第二次北伐,即989年的雍熙北伐,宋朝動員了三路大軍約30萬軍隊,徵調了近百萬的民夫運糧食和武器裝備,準備不可謂充分,考慮不可為不周到,但是最終還是被契丹大敗,糧草被燒燬。這兩次戰爭中,契丹軍隊都顯示了卓越的指揮能力。契丹建國是少數民族文化進步的一次質的飛越,在軍事裝備上、武器改良上都有大的提高,在部隊指揮上,幾乎都是皇室親王領兵指揮作戰,耶律休哥、耶律隆緒等等,都是獨擋一面的大將。所以北宋一直無法戰勝人口明顯少於自己的遼朝(契丹)。

後來,到宋真宗時期,宋遼達成澶淵之盟,宋朝每年向遼輸送30萬塊錢作為歲幣,開設邊境貿易,雙方維持和平到遼朝滅亡。30萬塊錢是小錢,宋朝的貿易順差遠遠不止這些。

金滅遼以後,金朝的軍事力量更勝於遼,金朝在騎兵裝備、戰法運用、攻城技術等方面又有了進步。金國剛崛起時,其騎兵彪悍異常,加上馬具的改良,漢文化軍事思想的進一步吸收,金朝生成了一支強大騎兵部隊。金朝滅亡北宋的時候,有組織嚴密、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20萬騎兵,出現了人、馬皆披鎧甲的重裝騎兵(鐵浮屠)。

同樣,金朝的統治集團也不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文盲,像完顏宗弼、宗瀚等皇室親王,水平都足以名垂軍史,都是熟讀兵法的才俊。

遊牧民族最大的優勢就是不缺戰馬,不缺優良的戰馬。在不缺戰馬的優勢下,軍事組織能力又提高到和漢人差不多的水平,那漢人怎麼打得過他們?

宋高宗趙構在北宋朝廷被金朝連鍋端的危機時刻登上帝位,當時手上一無軍隊二無錢糧,被金朝軍隊追著屁股打,一直逃到溫州、逃到海上避難。

就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通過十多年的努力,忍辱負重,宋高宗趙構重建了宋朝和中央權威,拉起了一支有些有戰鬥力的隊伍(張嶽韓李),基本守住了淮河一線,為江南帶來了150多年的相對承平歲月,他已經做了足夠的努力。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被攻佔首都、皇帝被俘、中樞盡失的王朝能夠復國,趙構是唯一一次。

後人總覺得趙構沒有支持岳飛北伐,沒有消滅金朝,是個可恥的投降派。站著說話不腰疼,北宋一百多年都沒有消滅遼朝,你指望一個接手爛攤子的新皇帝能消滅兵峰正盛的金朝?1161年,趙構禪位給養子宋孝宗,兩年後的1163年,宋孝宗主動北伐,史稱“隆興北伐”,最終也以失敗告終,事實再一次證明,北伐難上加難。整個南宋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北伐,全部以失敗告終。

後來,南宋被蒙古滅亡,兩宋都是亡於北方少數民族,這足以反應軍事力量對比。不是某一個人能改變的。元朝享國百年後,腐化到了極點,被明太祖朱元璋推翻,隨後明成祖朱棣多次御駕親征蒙古,對待蒙古人以武力威懾為手段、以團結拉攏為目的。這一段時期,中央王朝短暫保持了對北方少數民族的優勢。

到明英宗朱祁鎮繼位後,蒙古人又開始強大起來,時常越過長城搶掠殺人,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鎮率包括裝備了6萬火槍部隊的20萬大軍御駕親征蒙古,在土木堡被也先打得落花流水,幾乎全軍覆沒,明英宗本人被也先俘虜,這固然有明朝指揮失誤的出問題,但沒有強大的軍力是無法消滅這麼多明軍的,這時距離明成祖朱棣去世才25年。之後,明朝更是對這些少數民族沒有辦法。景泰元年,1550年,的一句話或許能說明問題,《明英宗實錄》記載:“巡按監察御史張昊等奏:虜酋也先分道入寇,或二三百騎我軍雖千百不能擒,或四五百人我軍雖數萬不能勝。”翻譯成白話意思是,也先率兩三百騎兵來犯的時候,我們有上千人,但是對他們沒有辦法;他們有四五百人的時候,我們有上萬人,對他們還是沒辦法。

綿延6000公里的長城,大明朝設立了九邊重鎮防禦少數民族,但是,戰線太長,總是顧此失彼。少數民族全部是騎兵,一人配備兩匹馬到五匹戰馬,吃的、喝的、穿的、武器,都隨馬攜帶。試想一下,十萬騎兵、三十萬匹戰馬在北方草原或平原飛奔起來是個什麼場面?

自從土木堡之後,明朝基本失去了對北方少數民族駕馭能力,他們幾乎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一天三五百里的作戰半徑,讓明朝政府和軍隊頭疼不已。

以前我一直以為,明朝的財政是被龐大的宗室俸祿拖垮的,其實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被邊防軍拖垮的,明朝長城沿線數十萬軍隊的吃穿用度,也是明朝朝廷的承重負擔,明末遼東的戰事更是直接讓大明朝的軍事實力和財力消耗得幾乎乾乾淨淨。中後期的明朝,同樣打不過少數民族,疆域廣闊的明朝如此,我們又為何苛求只有半壁江山的宋高宗趙構?

相比明朝而言,雖然屈辱,但是小小的歲幣,宋朝買到了持久的和平。話說回來,北方少數民族並不是好戰,實在是自然條件太惡劣,生活物資缺乏,尤其是茶葉、瓷器、布料等生活必需品,明朝沒有一個可持續的邊境貿易政策,導致用度不足的草原人屢屢興兵搶掠。

開封被金朝部隊攻破,不是宋趙構的責任;王安石變法失敗更不是趙構的責任,那時趙構還沒出生。所以問題是一代一代累積下來的,就國事和當時的形勢而言,趙構已經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一個人再偉大,也不可能短時間消融長期累積的冰山,得有個過程。

從宋高宗趙構的經歷看,此人不是凡人,是個經歷曲折,命運坎坷的人,早年的悲慘經歷,練就了強大的內心。他是個有章法、心思縝密的人:

1.開封城破前曾經被哥哥宋欽宗排到金朝做人質,面不改色心不跳。

2.在自己明確不能生育的情況下,從太祖趙匡胤(宋高宗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的子孫)這一系尋找皇位繼承人。

3.在55歲的壯年將皇位禪讓給養子宋孝宗,自己當太上皇,命途多舛的宋高宗早已看透紅塵。

4.在自己禪位後,即同意宋孝宗給岳飛平反,同意宋孝宗舉兵北伐,和金朝人再拼命試一試。宋孝宗北伐沒有太上皇趙構同意,是不可能的。趙構的同意北伐,再一次說明,趙構也有強烈的收復故土的心願。當初兵荒馬亂,經過30多年的治理,積累了一定國力,為此再試一試。可惜,還是失敗了!是真的打不過你。






坐看東南了


從人性角度看,宋高宗是一個複雜的“多面派”;從皇帝角度看,“荒淫無道”是對他最好的評價。

所謂“荒淫無道”並非專指沉溺女色,而是指此人各方面都極其荒唐,集中體現在他本人在國難當頭、國恥深重的情勢下,從未勵精圖治,報仇雪恥,卻拋君棄父,卑躬屈膝,一心苟和,製造、縱容和包庇腐敗,排斥忠臣良將,縱情聲色,壓制輿論,不恤百姓,製造了一個時代的鬧劇、醜劇和悲劇。


一、趙構豐富多彩、奇葩無比的一生是時勢和個人共同造就的鬧劇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在宋金戰爭的特殊環境下,時勢的造物主固然也造就了像李綱那樣具備遠見卓識、能夠安邦定國的相才;像宗澤那樣峭直孤忠、鞠躬盡瘁的忠臣; 像岳飛那樣壯懷激烈、盡忠報國的英雄, 卻又為他們安排了一個又一個可悲可嘆的下場。

相反 , 在各種力量、因素和傾向的互相沖突、制約、調和與平衡之中,取得成功反而是權臣漢奸秦檜和荒淫無道的宋高宗趙構。

特別是宋高宗,他在靖康之恥發生後,主持元帥府時,就從未想過報仇雪恨,而是樂於當一個偏安一隅的皇帝 ,最後竟如願以償。

時勢這個造物主在亂世中垂顧於宋高宗,使本與帝位絕緣的人當了萬乘之主, 卻又捉弄和折磨著趙構, 使他當不成太平享樂的風流皇帝。

維揚逃難,苗劉之變, “航海避狄” , “險阻艱難 , 莫不備嘗”。一個好色狂徒 , 又居然受了陽痿絕症的懲罰 , 渴望著子孫千億 , 卻落得個斷子絕孫的下場 , 將半壁家產奉送給趙姓的旁宗別支。

他始而畏懼金人的凌逼 , 繼而擔心武將的跋扈 , 終而害怕權臣的篡位 , 在位36年 , 其實只有在秦檜死後 , 度過大約3、4年舒心快意的光陰。


二、趙構是歷史少見的集帝氣與奴氣、生理缺陷與心理扭曲於一身的皇帝

無論是李綱、宗澤和岳飛 , 抑或是秦檜 , 他們的秉性可喻之為一種比較單調的色彩。宋高宗卻不然 , 他的秉性可喻之為五光十色。一種太平享樂的風流皇帝胚料 , 經過特殊環境的熔鍊 , 養成了多種難以言喻的特殊性格。

1、宋高宗有一個雄健大丈夫的體魄 ,卻很不協調地包裹著一個卑怯得出奇的靈魂。在殺父之仇面前,宋高宗有一種無法思議的奴氣,甘願承受稍有血性者不堪承受的屈辱。但在臣民面前,卻又保持了皇帝特有的尊嚴和威風 ,不時表現出蠻不講理的專橫。按照當時的宋金實力對比和軍事形勢,趙構本可以“必不專恃和 , 雖和必不至於甚屈辱” ,但他卻甘願接受屈辱得無以復加的和平,他受辱的目的,不在於雪恥,僅在於偷安。

2、宋高宗秉性殘忍,早在當皇子時,就有濫殺侍婢的記錄。儘管有宋太祖誓約的約束 ,有優禮臣僚的傳統 ,其在位36年內, 貶竄、冤死和殘殺的記錄,在宋朝可謂是空前絕後的。但是,他的殘忍又是有限度的,他更喜歡的還是以“寬仁”緣飾怯狠。

3、宋高宗追求奢侈享樂,生活奢靡,花錢如流水,不知恤民,但他的奢侈同樣是有限度的,他更喜歡的還是以“恭儉”作自我歡噓。

4、宋高宗是個親信小人、黜殺君子的昏君典型。但是,在某些場合和形勢下, 他又能勉為其難地任用君子,忍痛割愛地逐去小人。宋高宗畏懼人言 , 不惜以死刑和毒罰懲治讜論。但是,在某些場合下,又被迫表現出對諫諍的歡迎 ,並被迫作出 一些自我剋制。

5、宋高宗有專制帝王胡作非為的勇氣。但是, 在某種形勢下,又不得不以專制制度下的某些自我調節功能約束自己。不能說他沒有半點父母兄弟之情,但是在很多場合下,他不過是個高明的演員,表演自己的孝悌之道而已。

6、宋高宗嗜色如命,卻決非情種, 對任何女人都寡情薄義,一旦稍有齟齬, 則棄若敝屣,甚至殘殺,並且最喜以清心寡慾 ,無子女聲色之奉自我標榜。

7、宋高宗作惡多端 ,但對大多數惡事並不做絕, 而留有可以文過飾非的餘地,使得當時臣子和後人對其過錯多加掩飾,躲過歷史審判。

8、宋高宗在政治上決無大氣魄和大器識,卻不乏小聰明和小手腕。他的某些得計並非是本人的高明,而來源於形勢的驅迫與臣僚的計策。至於他的失策, 即使是對個人私利的失策,也有相當部分來自形勢的驅迫與佞臣們的推波助瀾。

凡此種種,都說明宋高宗作為一個複雜“多面派的心理和性格。

宋高宗的性格 ,歸根結蒂,還是專制帝王在某種特殊環境下的心理變態,使人難於以常情,哪怕是帝王的常情予以忖度。但是,他的罪惡本質上卻仍是專制政治制度的罪惡。



狄飛驚


個人感覺,對許多中國歷史人物的評價,目前還是處在盲人摸象和標準不統一階段,而且評價的依據分為正史類和民間傳說類。其過程不理性,其目的不明確,其結果就混亂。

我所希望的評論觀點,應該是儘量客觀,理智,多角度,不美化亦不醜化。目的是不以評論為口舌之爭,而是如何在古人身上,揚長避短,吸取教訓,從而有利於弘揚民族正氣,振興民族未來。

具體到歷史人物,應該從其德能勤績,其所處背景,其歷史影響,幾方面來認真衡量。這就要求我們有辯證的歷史觀,絕不能被其某一件事情而徹底拔高或否定一個人。

這樣一來,我們有時候會發現,自己的結論可能與民間傳統觀點相差很遠,這也是很客觀的存在。

套用我的研究方法,宋高宗趙構分析如下,

1德,缺點,苟安南方,遠離家廟,父兄死於敵國而未能接回,是為不孝,此一大汙點,儘管接回其生母靈柩,也無法掩蓋。

殺岳飛,是為不義。無論岳飛有何種隱患,這都是一敗筆。除了殺死,難道沒有其他變通嗎?這一點歷來爭論不休,相信也很難統一。

除以上兩點外,趙構似乎沒有太大的缺點。

優點,艱難維持大宋江山,收拾破碎河山,草創南宋百年基業,是為勇。簽訂宋金合約,結束戰爭,有利於黎民百姓休養生息,是為仁。急流勇退,禪讓,是為智。

2能,智商,這方面爭議減少,於亂世之中,審時度勢,歷經生死,輾轉水陸,穩定大宋王朝,沒有一定能力,是不可能的。

身體,長壽,但後來沒有生育能力。此點也是遺憾,與宋室後代對他評價不高或有關係。

書法不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他的墨跡。

3勤,不用說了,長壽,不敢懶政,起碼國事在其掌控,比其父皇花花鳥鳥的好多了。

4績,重塑大宋,有利於延續傳統文化。無子。

水平有限,先到此為止,有機會,再與朋友們探討。歡迎理性批評!


才辰日月


我就知道不能說宋高宗一點好話,不然絕對會有大把的人過來開罵的。不過,自古以來,能當上皇帝的有幾個人是省油的燈?倘若他真的一無是處,那又豈會輪到他皇帝?那南宋又豈能延續一百多年?


遊所溈


唐明皇在“安史之亂”逃亡時路過一村。老百姓給他恭奉沒油的大餅子吃。那時百姓窮啊。一老農問他,意思是皇上為什麼到這地步啊。唐明皇說“你是一農夫,種糧為生,靠天吃飯,天有不測風雲。我是皇上,為人君,靠臣子治國,人心叵測。”公平講,能擔當起這個角色就不是一無是處。能救國家於水火本身就需要智慧和膽量。能殺人能救人是需要智慧的,歷史上為國冤死的人很多。有很多皇上是知其情的。不是皇上昏庸。而是取其利。任何人無論功勞多大,多重要和皇上及其江山社稷比都是次要的。功高蓋國。水大漫橋是不可能的。能做到這些的皇帝是省油的燈嗎?不能因愛一個人就把一個人說的狗屁不是,這是狹隘的。能取得“中興之治”維持150年的朝國,特別是在有外敵入侵時沒兩把刷子可能嗎?二戰時,英國人破譯了德國電碼,在得知德國要轟炸一個地方時。丘吉爾不讓採取防範行動。以免德國察覺密碼被破譯。死了好多人,這些人不重要嗎?但和國家比不重要。岳飛的死可以說是宋國的犧牲品。你可能認為岳飛太重要,功勞大,完美的文武全才,能安邦定國。死了可惜!但和國家比真的不重要。岳飛是將才,不是帥才,沒這麼大本事,也沒重要到皇上為你犧牲。岳飛的死可憐,可嘆。但凡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岳飛不是完人,世上也沒有完人。有優點必有缺點。否則他不會死,因為沒人戰勝得了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