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後宮有多大?女人從哪裡來?爲何皇帝要釋放女子出宮?扛不住

在談到古代皇帝的後宮之時,人們常用“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來形容皇帝的女人之多,那麼從禮制上來講,皇帝究竟可以擁有多少女人呢?

《禮記·曲禮下》篇雲:“天子有後,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妻,有妾。”又云:“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禮紀·婚儀》篇(嶽麓書社1989年,《周禮·儀禮·禮記》537頁)雲:“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 這一百二十一人的數量也成了歷代後宮妃嬪的常數,當然宮女的數量是沒節制的。

皇帝后宮有多大?女人從哪裡來?為何皇帝要釋放女子出宮?扛不住

周代不僅規定了天子、諸侯、大夫妻妾的數目,而且規定了同房的時間和順序。那時,人們喜歡以天體、陰陽、歷數來決定事情的順序,連后妃和帝王貴族同房的順序也依照月的陰晴圓缺來決定。月亮每月從初一到十五會逐漸滿盈,而後十五天則逐漸變缺,根據這個規律,從初一到十五,是由地位較低的女子開始進到地位較高的,而從十六到三十,是由地位較高的逐漸安排到地位較低的。

具體情況是:一日到九日,八十一御婦,每夜輪九人;十日到十二日,二十七世婦,每夜輪九人;十三日輪九嬪;十四日輪三夫人;十五日,皇后。十六日,皇后;十七日,三夫人;十八日,九嬪;十九日到二十一日,二十七世婦,每夜輪九人;二十二日到三十日,八十一御妻,每夜輪九人。

諸侯共有九個妻子,其中除一位夫人外,另外還分為甲、乙、丙、丁四組側室。每天晚上除了由夫人陪伴外,另由兩個側室相伴。通常的情況是,五十歲以下的側室才有和主君共寢的權利,因為還有懷孕的能力;三埂歲以上就不可和主君共寢了。夫人(正室)則不受年齡的限制,可一直和丈夫相處,同進同退。

大夫有一妻二妾,以三日為一輪;而士族只能有一妻一妾。妻、妾有嚴格區別,一般情況下,妻子可從晚上一直伴丈夫至次晨,而妾必須在深夜時分等主君睡著後即行離去。

在士之下的庶人,那當然就沒有資格娶妾了,能陪伴他們的,只能是一個女人。

一個皇帝竟有那麼多女人,天天晚上都得大荒唐而特荒唐,真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大嫖客,難怪許多皇帝差不多都是短命鬼。但這些似乎仍不能過癮,於是到了漢唐宋幾個王朝,後宮的太太小姐,簡直幾千幾萬,而這些太太小姐的來源,不是薪給制,也不是買來的,而是搶來的,搶的時候跟土匪搶良家婦女沒有分別,不過忠義堂變成了金鑾殿,搶女人變成了選秀女。然而最狗孃養的,莫過於專門搶他部下的女兒。想一想這是個啥場面吧,大嫖客派出爪牙,把高階層合乎年齡的女孩子都“宣”到殿上,吊起眼角,左挑右挑,一挑就是一批,然後趕到後宮,當晚就一一嫖之。斯時也,那些女兒被大嫖客狂嫖了的老爹,一個個滿面光彩,高興得搥胸打跌;不但高興得搥胸打跌,感恩戴德,還要殺身以報哩。

《紅樓夢》上賈元春女士不過大嫖客懷裡一個娼妓罷啦,可是你瞧瞧她家的榮耀和感激入骨之狀,真使人打呃。

皇帝后宮有多大?女人從哪裡來?為何皇帝要釋放女子出宮?扛不住

《紅樓夢》中的賈元春,不過是皇帝的一個妃子

當然了,將皇帝比成嫖客似乎不太雅觀,但究其根本,確實就是這麼一回事。

我們必須將世界文明進行橫向的比較。雖然初中歷史課本曾經這樣告訴我們:“四大古文明是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所有古老文明中只有中國文明沒有滅絕過,還延續至今。”這個論調活活地把希臘文明、羅馬文明排除在古文明之外,也否認了希臘文明、羅馬文明浴火重生的事實——謊言背後的動機就是恐懼:希臘文明包含的民主、開放,羅馬文明包含的自由、民選會對極權產生解毒劑的作用。希臘文明中的批判懷疑精神,對於東方皇帝西門慶式的夢想絕對是威脅和挑戰,這也是嬴政和李斯之流為什麼要殺人焚書、鉗口閹割的原因。

歷史上,越是短命的王朝其國君就越是淫暴,這有兩種可能:第一,因為其更加淫暴,所以國家滅亡得也更快;第二,他們的(禁止)殘暴也就是一般及格的水準,但是出於政治鬥爭抹黑對手的需要,後來的王朝,其宣傳機構、御用筆桿必須添油加醋,從性道德上把他們的棺材蓋釘緊。所以,我們讀中國王朝的歷史,比如宋齊梁陳,比如南北朝,比如五代十國,比如隋朝,其中淫暴的超級西門慶就特別多,制度化的、披著合法外衣的超級西門慶也特別多。

《新唐書·太宗本紀》不經意間就流露出帝國“西門慶體制化”的秘密:公元626年,玄武門政變後,李世民登基。“十月初八,放出宮女三千人。”這當然是新皇帝李世民的仁政。然而我們可以想一想,究竟是誰把這三千宮女納入宮中的,這不會是他們眼裡荒淫無恥的隋煬帝楊廣吧?只能是李淵乾的。放了三千宮女,那麼我們可以推測,老皇帝的後宮究竟有多少宮女,而新皇帝的後宮又有多少宮女?

皇帝后宮有多大?女人從哪裡來?為何皇帝要釋放女子出宮?扛不住

現在我們已經完全看到了“化家為國”的投資回報,家既是國,國就是家,舉國之女子,只要天子需要,皆可成為性奴。

在漢帝國的末年,那時中國的民氣還未被完全折服,官員中敢言的也大有人在。

公元134年,周舉這樣對皇帝說:“陛下處在賢明執政的位子,但沒有行賢明之政,內積怨女,外有曠夫。不但陛下這樣做,太監們也假戲真唱,威侮良家,娶女禁閉,女子到白頭而死都無配偶,違背天理啊。陛下應該放出後宮不御之女,平反天下冤枉之獄,除去過於豪華的伙食的費用。

公元165年,劉瑜上書皇帝說:“古時候天子一娶九女,現在美女嬌娃,充積後宮,都要好好打扮裝飾,吃喝精美,耗費精神,滋生疾病。不僅國家要耗費,皇帝身體也勞損。天地的規律是陰陽和諧,這樣陰陽隔絕,就會發生旱災和水災。況且宮女自少年到年老,幽藏到死亡。太監們卻也娶妻。這些人的怨毒之氣,會滋生妖孽啊。路上的行人都傳說,當官的搶掠人家的閨女,娶了又立即拋棄,大家都驚懼。這麼許多民眾的怨憤,難道沒有感應嗎?

次年,荀爽又上書皇帝說:“我聽說後宮采女五六千人,從官服侍的還沒算在內。冬夏的衣服,早晚的飲食,哪樣不是要耗費國庫的銀子?使無辜的百姓加重稅負,來供養無用的宮女,百姓窮困於外,陰陽隔塞於內。所以災禍發生。我建議:只要是非禮聘未曾幸御的宮女,一皆遣出。這真是國家的弘利,天下人的大福。”(以上內容均見《後漢書》)

帝國末年的仁人君子們是這樣勸諫皇帝的。從他們的言辭中,尚可看出,這些人的精神骨骼並未被完全摧折,並未被完全奴化。他們從天理人倫的角度,從百姓的稅負角度,指出了這種“超級西門慶”玩過頭了。

輿論總還是有點力量的。在漢帝國末年,另一位大丈夫,朝廷的要員陳蕃也在上書中談到這種西門慶化的情況要有所收斂:“又連年徵收賦稅,十傷五六,萬人飢寒,民不聊生,而采女數千,食肉衣綺,脂油粉黛,無法統計。俗諺言‘盜不過五女門’,以女貧家也。今後宮之女,豈不貧國乎!是以傾宮嫁而天下化,楚女悲而西宮災。況且把這些宮女聚居而不御,她們必生憂悲之感,以致並隔水旱之困。陛下應該廣泛聽取意見,擇從忠善。

合理化建議得到了部分的採納,漢桓帝放出了宮女五百餘人。

皇帝后宮有多大?女人從哪裡來?為何皇帝要釋放女子出宮?扛不住

我們注意到這些大臣們共同提到的一個詞是“不御”,也就說皇帝沒工夫或沒體力去“御”的那些宮女,應該在放出的行列。“御”了的宮女,官員們是不敢建議放出宮的。性資源的不對等,也確實使這種“超級西門慶”心有餘而力不足。在無可奈何之下,他們也只好將這些實在用不著的宮女放出宮去,也可以換得一個“仁慈”的賢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