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首次在太空完成RNA直接測序

關注全球技術地圖

獲取科技前沿動態

信息

Facebook利用無監督機器學習技術大幅提升翻譯準確率

據Venturebeat網站8月31日消息,Facebook研究人員利用無監督機器學習技術進行語言翻譯,大幅提升翻譯準確率。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無監督機器學習方法不僅適用於翻譯,也可以擴展到其他領域,讓人工智能在使用無標記數據的情況下,完成只有極少甚至沒有訓練數據的任務。這是機器翻譯和無監督機器學習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

中科大研製出完全可控的量子模擬器

據新智元9月3日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與國外研究小組合作,成功研製出光子頻率和相位均可調控的量子模擬器,通過編程控制即可實現任意的相位消相干過程。該成果有助於推進量子計算機的研製過程,相關報告已發表於《自然 · 通訊》雜誌。

生物

歐美國家腦功能興奮劑使用率逐步上升

據Nature自然科研網8月27日消息,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科學家通過對15個國家的萬人大調查發現,歐美國家腦功能興奮劑使用率逐步上升。調查顯示,此類藥物(包括Adderall、利他林、莫達非尼以及非法興奮劑如可卡因等)用於非治療用途,可提高人的記憶力和注意力,該過程也稱“藥物認知增強”(PCE)。美國使用此類藥物比例最高,2017年近30%受訪者使用;而歐洲國家增長最快,在2015年至2017年期間,法國使用率從3%上升到16%,英國從5%上升到23%。研究人員表示,文化因素、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診斷率增加以及藥物的可獲得性都會對PCE用途的藥物使用率產生影響,這或引發倫理方面的問題。

美國宇航局首次在太空完成RNA直接測序

據生物通9月3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宇航員利用基於納米孔測序技術的MinION測序儀首次在太空國際空間站完成RNA直接測序。NASA目前正在國際空間站開展BEST(生物分子提取和測序技術)項目,計劃通過三種方式推進太空測序:鑑定現有方法無法檢測的空間站微生物,評估因太空飛行而導致的微生物突變,以及開展RNA直接測序。2017年底美國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首次完成了DNA測序。通過DNA和RNA測序,研究人員有望鑑定空間站的微生物,以及太空飛行時人體微生物組的變化,並在微重力條件下開展生物醫學研究,甚至檢測外星生命等。

美國初創公司Carverr推出將數字貨幣密碼存儲在DNA中的服務

據信息安全法律評論網9月3日消息,美國初創公司Carverr推出將數字貨幣密碼存儲在DNA中的服務,以保護數字貨幣財產。Carverr首席執行官表示,數據通過合成DNA的方式被存儲後,溶入塑料管內的液滴裡,可在冰箱內保存幾百年之久,有效提高了密碼信息的安全性,並將防止數字貨幣被盜取或密碼丟失等。目前該項目尚處於起步階段。

能源

英國劍橋大學通過半人工光合作用成功將陽光轉化為燃料

據Eurekalert網9月3日消息,英國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半人工光合作用,成功將陽光轉化為燃料。光合作用是植物將太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該校研究人員通過模擬植物光合作用,在氫化酶的催化下,成功地利用太陽光的能量將水分解為氫和氧。據悉,該太陽能轉化模型是第一個成功使用氫化酶和光系統來創建純太陽能驅動的半人工光合作用的模型,為太陽能有效利用開闢了新方向。

英國斯旺西大學成功將塑料垃圾轉化為氫燃料

據cnBeta網9月4日消息,英國斯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在將塑料垃圾轉化為氫燃料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將吸光材料添加到廢棄的塑料中,然後將其放進鹼性溶液,並暴露在陽光下,就可以將塑料轉化為氫氣。該校化學系Moritz Kuehnel博士表示,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可以降解各種廢物,因此不用進行垃圾分類,但是將其推廣至工業層面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據悉,該項研究由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和一家奧地利石油化工公司共同資助。

俄羅斯多用途鈉冷快堆完成關鍵焊接工作

據國防科技信息網9月4日消息,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的子公司AEM-技術公司宣佈完成多用途鈉冷快中子研究堆(MBIR)的關鍵焊接工作。MBIR是一個150MWt的多回路鈉冷快堆,能夠測試鉛、鉛鉍和氣體冷卻劑,設計壽命長達50年。據悉,MBIR將安裝在位於俄羅斯烏里揚諾夫斯克地區德米特洛夫格勒的原子反應堆研究所(NIIAR)的試驗場址中。

巴西提高鈾濃縮能力

據國防科技信息網9月4日消息,巴西核工業公司(INB)宣佈,在巴西雷森德濃縮廠離心機第七個級聯投產後,巴西的鈾濃縮能力提高了25%。新的級聯能夠生產安格拉核電站1號機組每年所需核燃料換料量的大約50%。據悉,新級聯是與巴西海軍聯合項目第一階段的一部分,該項目目標是安裝10個離心機級聯,最終使巴西核工業公司能夠滿足安格拉核電站1號機組所需的約70%的濃縮鈾。巴西核工業公司稱,該項目已投資5.6億巴西雷亞爾(約1.35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投資總額將達30億巴西雷亞爾(約7.39億美元)。

海洋

中國“海龍三號”試驗性應用完成4200米深潛

據環球網9月4日消息,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海龍三號”無人纜控潛水器(ROV)近日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區成功實施5次深海下潛任務,最大潛深4200米,這標誌著中國深海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向前邁出重要一步。據該設備負責人介紹,“海龍三號”是國內首臺6000米級通用作業型ROV,其有兩大優勢:一是可以實現大跨度、長距離近底觀測取樣;二是具備定點、精細化作業能力。“海龍三號”於今年4月完成海試驗收,現進入試驗性應用階段。

航空

美軍正在開發“下一代干擾機”,計劃於2020年將其裝備在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上

據國防科技要聞9月4日消息,美軍正在開發“下一代干擾機”(NGJ),計劃於2020年將其裝備在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上。NGJ具有強大的電子攻擊和信號情報能力,可干擾多個波段的作戰雷達。同時,NGJ採用數字固態開放式架構系統,可針對敵方雷達的新威脅進行升級,以應對敵方雷達。

航天

英國聚變應用系統公司正在開發一種新型核聚變火箭發動機,將為高速星際空間旅行創造條件

據翔智科技信息9月4日消息,英國聚變應用系統公司正在開發一種新型核聚變火箭發動機,將為高速星際空間旅行創造條件。該發動機又稱為“離子推進器”,其包含的離子推進燃料可被強電磁場加速,推動飛行器高速飛行。目前,該推進器已可在太空中操縱衛星飛行,但仍需解決推進器工作低效等問題。

新材料

哈佛大學開發出基於聲波的“萬能”打印技術,可打印以前無法打印的液體

據Sciencedaily網站8月31日消息,哈佛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基於聲波的“萬能”打印技術,可用於打印之前無法打印的液體。噴墨打印是最為常見的打印技術,但要求液體的粘度約為水的10倍。而生物基聚合物等醫用材料的粘度為水的100倍以上,無法用噴墨打印法制備。研究人員開發的新型打印技術,可利用聲波控制液滴大小,對液體的黏度則沒有要求。新技術大幅拓展了打印液體的類型,未來有望大規模應用於生物製藥、化妝品、食品以及光電子設備等領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雜誌。

先進製造

加拿大科學家開發出世界首款可捲曲觸屏電腦

據中科院領域情報網9月3日消息,加拿大女王大學科學家從古老的卷軸汲取靈感,開發出一款名為“魔法卷軸”(MagicScroll)的可捲曲觸屏電腦。該設備由分辨率高達2K的柔性顯示器組成,顯示器可繞著一個由3D打印製作的圓柱體捲曲或展開,圓柱體內含有計算機等內部元件,兩端各有兩個旋轉輪,使用戶可滾動觸摸屏上的信息。該柔性電腦重量輕,當被捲起時能放進口袋,可用做定點設備。這項技術將柔性設備的發展推向了新領域。

迪拜推出3D打印戰略計劃,未來25%的新建築將採用3D打印建造

據南極熊網9月3日消息,迪拜日前推出了一項全球性3D打印戰略計劃,要在2025年前實現25%的新建築全部採用3D打印技術製造,以有效降低建築業的勞動力與時間成本。據估計,3D打印房屋所需時間為傳統技術的10%。該計劃將側重使用3D打印技術建設基座、地基、施工縫和公園,以及用於人道主義事業的建築和移動式住宅。此舉旨在使迪拜成為全球3D打印領域的領導者,同時提升阿聯酋和迪拜作為3D打印技術領先中心的地位。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