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到乾隆盜墓 只爲個棺木

明十三陵中的永陵,是耗費明世宗十幾年光景的心血結晶。尤其令歷代皇帝羨慕的是永陵的享殿是楠木殿,香氣襲人,沁人心脾,蚊蠅不近。它的木架是用昂貴的金絲楠木建成,不刷漆而光澤油亮,不雕飾而紋路精美。

  乾隆皇帝在巡視時看中了這些金絲楠木,一心想拆毀楠木殿,將這些楠木用到自己的裕陵中去。文淵閣大學士紀曉嵐援引《大清律》上奏道:律例規定挖明墳者死,皇上金口玉言,萬民之尊,此舉事關國體,干係重大,誠望陛下三思而後行。乾隆讀此奏摺後一時不敢輕舉妄動。但金絲楠木一日不到手,一日不安。

真不到乾隆盜墓 只為個棺木

俗語說得好,上天不負有心人,乾隆皇帝苦苦思考之後,決定要借修葺十三陵的名義來取得永陵的金絲楠木。毫無疑問,修葺十三陵,永陵一定也會得到修整。當時永陵的恩門和恩殿雖然“頭停椽望盡屬破壞,柁、檁、枋、墊亦有糟朽”,但由於初建時用材宏壯、施工精細,其大木構架尚無大損。

  負責修陵的大臣金簡(工部尚書)、曹文埴(戶部侍郎)等人本應建議按原制修繕,可是,因為這兩個屬下知道乾隆皇帝修整永陵的真實目的,因此就上奏說:鑑於十三陵修繕範圍較大,而其時楠木已經“採伐殆盡”,若“仍照舊式修整,則長陵、永陵兩處購求大木更難辦理,因此請皇帝准奏將永陵來個拆大改小的方案。擬將永陵享殿等處拆卸,其永陵宮門、享殿,再將拆下兩廡各座木料配搭,按照各陵規制建造享殿五間、宮門三間。”他們認為,“如此轉移籌辦,不獨長陵規模可仍其舊,輪奐維新,即永陵殿宇亦得與諸陵一律繕治整齊,觀瞻並皆宏敞”。

  這個建議在今天看來是不符合文物建築“修舊如舊”的原則的,就是當時,這兩個大臣也不是不明白這個方案著實不妥。可是要知道,乾隆皇帝修葺的真實目的就在於永陵那讓他眼紅的金絲楠木,因此這個投乾隆皇帝所好的奏請很快就被准奏了。永陵的恩門、恩殿因此全部被縮小規制建造。

  就這樣,乾隆既盜走了金絲楠木,又落了個修繕明陵的美名。

真不到乾隆盜墓 只為個棺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