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無人機市場成爲新藍海 行業應用標準制定亟待提速

備受關注的2018全球無人機大會,於9月10日—14日在成都舉行。此次全球無人機大會匯聚了49個國家無人機飛行標準和管理方面的知名企業家、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無人機行業應用的最新技術成果與構建無人機生態系統的無限可能。當前我國諸多領域顯現出“無人機+行業應用”的蓬勃發展勢頭,與之相對應,商用無人機相關行業應用標準也亟待形成。

我國商用無人機市場正被看好

近幾年,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普及,在能源、農業、建築、基礎設施等行業領域,我國已經成為無人機行業應用的重要市場,同時也有眾多國內外企業進入這個市場。過去5年內,大量不同規模的企業開始涉足民用無人機領域。除了如大疆、億航、極飛等專業公司外,也不乏亞馬遜、谷歌、京東、菜鳥、蘇寧、順豐等大型企業。

目前以消費類無人機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但商業無人機也正在被看好。今年6月結束的2018世界無人機大會預測,未來5年,全球商業無人機行業將保持迅猛發展,到2022年市場總值將達到150億美元,為2016年的近12倍;其出貨量將突破62萬架,是2016年的6倍。

目前,商業無人機應用場景的想象空間包括農林植保、電力巡線、石油管道巡檢、國土測繪、人工降雨、航空遙感、搶險救災、地質勘測、安全巡邏、物流快遞、醫療救護、海洋遙感等。

目前我國有多個行業都在加強無人機的行業化應用。9月8日,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無人機應用與管控工作委員會成立,旨在開展無人機標準化研究工作,進一步拓展無人機行業應用範圍。中國民用航空局近日也表示,鼓勵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支持無人機貨運等新的商業模式發展。

我國仍處無人機第二梯隊

儘管近些年我國相繼研發出多類型尖端無人機,但從全球各國無人機制造商的市場份額看,仍處於無人機制造的第二梯隊。目前全球商用無人機主要製造商集中在美國、以色列和歐洲,其中美國份額高達69%。我國無人機因性價比優勢,佔據全球約10%的份額。

民用無人機行業大體分兩類:一類為面向百姓的消費無人機,主打娛樂性和觀賞性。這類產品市場大,製造成本低,技術門檻偏低,幾乎成為行業“紅海”。我國知名的無人機制造商大疆就是這個領域的典型代表,其佔據了全球七成以上市場份額。

第二類為工業無人機,主要面向特定行業用戶,如測繪、林業、水利等細分市場。產品講究實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工業無人機由於強調需要具備較高的技術、品質、可靠性門檻要求,因此研發投入週期長、投入高。研發難度和投入決定了專業級無人機無法通過資本運作快速成型,也很難被一家或幾家企業“壟斷”,屬“藍海”區域。

專家認為,在工業無人機領域,技術先進、可靠性高、專業服務好的無人機公司,產品附加值會越來越高。而掌握航電系統設計、飛機設計、先進生產工藝等核心技術的無人機公司,更將會成為市場的“香餑餑”。不過,要穩站行業潮頭,還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聯袂”,實現優勢資源互補和共享,共同突圍“藍海”。

商用無人機標準亟待形成

商用無人機的應用,與行業密不可分,商用無人機的下一步發展必然是細分市場的異軍突起。從國內而言,當前我國諸多領域顯現出“無人機+行業應用”的蓬勃發展勢頭,物流行業便是一例。

中國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 2017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400億件大關,達到400.6億件,同比增長28.07%。然而,部分省市的交通欠發達地區仍存在派送困難,配送成本較高的問題。因此選擇無人機配送能進一步擴大網絡覆蓋面,降低成本,提升服務時效。

京東X事業部無人機產業中心總經理劉豔光指出,當前物流無人機處於美國先驅領跑、歐洲積極佈局、中國從跟跑到引領的格局中。2017年,京東無人機在全球率先實現了無人機配送常態化運行,同年,順豐大型物流無人機、蘇寧物流無人機、中通快遞無人機紛紛完成首次試飛或實景派送。

在企業推動行業成長的過程中,行業應用標準也在提速。與之相對應,商用無人機相關行業應用標準也亟待形成。目前行業內正在推進27項行業標準,20項團體標準,約40多項標準在未來一兩年內可向行業供給。在國內行業應用標準提速的同時,無人機國際標準的爭奪也在如火如荼,部分國家早已開始佈局國際標準化制定。

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舒振杰指出,從通用標準情況而言,目前國際上正在制定的無人機標準有四個,一個是通信要求,第二個是關於產品的要求,第三個關於操作程序,第四個是由中國主導的分級分類要求。

從目前來看,各國對標準的爭奪已經開始。今年6月,日本、韓國、英國就提出了相對較多的標準提案。其中,日本涉及空中管制標準,韓國提出身份識別標準,英國則提出相關的培訓標準。“在國際無人機的標準競爭上,國內聲音相對較弱,亟待增強。”舒振杰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