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寺堡區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9月22日,豔陽高照、晴空萬里,紅寺堡區紅寺堡鎮中圈塘村的葡萄地裡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氣氛。500多位村民相聚在平日裡勞作的葡萄地裡共同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紅寺堡區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搬桌子、拿凳子、擺水果……在活動現場,中圈塘村的幹部群眾一大早就開始忙活。紅色的舞臺,綠色的葡萄地,藍天白雲下村民們因紫色夢想的實現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臉。平時不串門吃飯的相親們,今天卻老老少少圍坐在一張桌子上,有說有笑共享著豐收的喜悅。

紅寺堡區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紅寺堡區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梁偉是中圈塘村駐村第一書記,兩年前剛來時,村裡的道路坑窪不平,孩子們上學要到幾公里以外的學校。如今,中圈塘村通過葡萄種植產業的發展,鄉村美麗了,村裡建起了幼兒園,就連農田道路也得到了硬化。

在紅寺堡區,作為一項富民產業,10.6萬畝葡萄讓移民群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紅寺堡區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喬文生是紅寺堡區第一批種植葡萄的移民。2001年,他搬遷到中圈塘村,一家人的生活就靠幾畝土地。2007年,紅寺堡區開始推廣種植釀酒葡萄,喬文生二話不說將幾畝田全部種上了葡萄。“真不敢想,咱老農民靠種葡萄一年有10多萬元的收入。”喬文生說,如今他兒子大學畢業後在當地一家酒莊當起了釀酒師,一家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紅寺堡區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閆路是該村的黨支部書記,在落戶中圈塘村前曾在深圳打工。後來認識了寧夏姑娘,兩人結婚後,由於不適應南方的氣候,生為甘肅人的閆路同愛人一起移民到了紅寺堡。幾年來,閆路收穫了幸福的家庭和有前景的事業:“剛到紅寺堡,我覺得不適合居住,頭天挑好的水渠,第二天就被的風沙埋了。”然而,這些年,閆路通過種植葡萄、發展養殖業,日子也是越來越好:“初來時,這裡啥都沒有,而現在日子過好了,我也想大聲的對我媳婦說一聲‘老婆,你辛苦了,我愛你!’”當著幾百號人這麼真情的表白,讓現場許多人拍手稱讚,也有不少人落下了淚水。

紅寺堡區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為了慶祝屬於自己的豐收節,中圈塘村裡18名巧手農婦製作了美味的月餅用來參賽及供村民品嚐。在紅寺堡區做手機銷售的李玉娟一聽說村裡舉辦“農民豐收節”,第一時間回到家,和家人做了一個直徑大約30釐米的月餅。帶到了活動現場。“這個月餅和麵、做麵餅是奶奶和媽媽做的,而80歲的爺爺親自坐在灶臺旁觀看火候做出來的。這上面‘中秋快樂’的字樣和牡丹花圖樣是媽媽親手畫上去的,寓意著團團圓圓、富貴花開。”李玉娟向記者介紹著全家總動員做成這塊月餅的特別意義,“現在,哥哥們都成家立業、工作了,一家人四代同堂,日子越過越紅火。”李玉娟說。

紅寺堡區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紅寺堡區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提前來紅寺堡準備參加2018年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總決賽參加比賽的選手們,在路過中圈塘村時,看到村民們正在慶祝豐收的喜悅,拿起手機紛紛記錄著這難忘的瞬間,幾名參賽選手也擠進人群爭吃月餅,和村民們共同慶祝“雙節”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