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與苗氏種業院企合作儀式在綏化舉行

【中國經濟新聞聯播訊 記者 王吉珍】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與黑龍江省苗氏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海倫優質水稻研發基地”啟動儀式在黑龍江省綏化市舉行,這也是院、企雙方自2017年正式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後攜手共建的優質粳米研發基地,旨在通過一流的優質水稻新品種示範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其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發展的同時,激發新動能釋放新活力,促進當地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本次院企合作將“樹立合作共贏理念,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打造行業領先標準,助推土地有序流轉,創新生產經營模式,引領優質特色道路,加快供給測結構改革、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為宗旨,樹立黑龍江水稻特色產業經濟鏈為行業標杆,輻射帶動整個水稻產業地區的規模化優質稻米種植和加工產業崛起。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與苗氏種業院企合作儀式在綏化舉行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糧經分院副院長於清濤接受採訪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糧經分院於清濤副院長對院、企合作,行業背景、針對問題、戰略構想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介紹。據介紹: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與苗氏種業院企合作儀式在綏化舉行

一、院企合作的行業背景

近年來,黑龍江省水稻持續增產,主攻單產的良種選育為水稻增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受水稻生產特徵、託市政策、進口體制等因素影響,稻米產品供需失衡問題較為嚴重,普通稻米供過於求和優質香稻米供給不足並存。此外,增加產量與提升品質、成本攀升與價格低迷、銷售不暢、小生產與大市場、國內外價格倒掛等矛盾亟待破解。很多農民都把國家作為糧食銷售唯一的客戶,造成產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過剩的普通稻米已成為市場調節的巨大負擔,極大限制了水稻種植業和加工業的發展。種植普通水稻品種的農民把提高糧食收儲價格以及依賴過度施肥和透支資源增產作為主要收入增加機制,而賣給國家的價格是有“天花板”的。國家有關部門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因素;2017年,普通粳稻最低收購價從1.55元/市斤下調至1.50元/市斤,2018年繼續下調至1.30元/市斤,為種植普通水稻品種的農民的經營性收入增長帶來更嚴峻的挑戰。按照去年銷售入庫量計算,黑龍江省農民就會減收17.75億元。而這只是國家收儲改革拉開的序幕,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全面深化價格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要逐步分離農作物政策性收儲“保增收”功能,預示著未來水稻收儲政策改革將持續發力。而縱觀黑龍江省稻米產業形勢,在普通稻穀和普通大米庫存高企、價格持續低迷的態勢下,優質香稻米卻供不應求、價格一路飄紅,兩極分化的趨勢正愈演愈烈,近兩年表現尤其顯著。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與苗氏種業院企合作儀式在綏化舉行

黑龍江省是稻米產業基地,供給與市場需求的巨大偏差將如何調整?鄉村振興戰略如何把好質量關?首先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興農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業。

黨十九大明確的指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因此,選育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品種且大力引導種植是關鍵。

水稻產業鏈條存在的突出問題:

1.品種混亂主栽不突出

水稻新品種審定數量雖然不斷增多,提升了品種在農作物生產中的科技貢獻率,但也給農民造成了一定的選擇困惑,加之分散的經營模式,導致種植品種雜亂,主栽不突出,品牌建設也因缺乏穩定的品種支持而受到制約,尤其樹立具有高附加值的優質香稻米品牌更是阻礙重重,空有品牌標誌沒有主栽品種支撐,導致一些知名品牌也因此遭遇信譽危機。

2.未審定品種有機可乘

農戶缺乏判斷意識與行業法規常識,受經營者虛誇式宣傳的誘導,導致未審定品種、品系佔有一定面積,並且農戶在試種時缺乏專業指導,對某品種的抗病性及某些栽培特性不瞭解,產量品質難以得到保障。

3.栽培管理模式粗放 缺乏技術指導

農業生產中,良種是前提,良法是關鍵,只有兩者兼而有之,才是農產品質量的保障。由於當前農戶的知識結構層次不同,因此栽培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農戶還處在盲從和效仿階段,或者僅憑經驗種地,不能做到因時因地制宜,即使是不同熟期不同生理習性的品種,在育苗、施肥、灌水等環節也千篇一律套用同一個栽培模式。農村基層缺少真正有水平的農技推廣人員,而大小農資經銷商帶有利益導向性的各種宣講誇大宣傳,使農民被誤導經常更換品種和肥料,對品種的栽培習性和化肥、農藥的成分含量用法用量不瞭解,導致連一些種田的“老把式”都摸不清自己的地力情況,栽培技術不過關必然影響品種潛力的發揮。

4.香稻抗倒伏栽培技術普及程度低

目前,種植的優質香稻品種均不同程度存在植株較高、莖稈軟、節間較長、抗倒伏性較差等品種缺陷,育種上尚未突破的瓶頸,只能靠抗倒伏栽培技術使品種的潛力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科研人員已利用精準規範的水分管理、定量施肥、化控技術以及紋枯病等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栽培植保綜合措施有效提高了香稻品種的抗倒伏能力。

5.經營模式問題

當前稻米種植和加工行業的經營模式過於分散,種植戶、米廠、經銷商各打如意算盤,利益的驅使導致行業秩序混亂,合作社、農戶、制米廠都在爭先恐後的註冊商標,而大部分地區品種的分散種植使絕大多數商標因沒有固定的品種支撐而淪為代號,只是曇花一現,不能形成品牌。從大方向看,原糧供應和銷售渠道不穩定,整條產業鏈的效益都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制約了大米品牌建設的進程。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與苗氏種業院企合作儀式在綏化舉行

二、院企合作 針對問題各個擊破

水稻是黑龍江地區主要的農作物,稻米產業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載體,在推動地方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但同時也面臨以上的發展瓶頸。面對諸多問題,對症下藥才能標本兼治,擺脫困境。讓農民的錢袋子真正的鼓起來;稻米產業鏈條健康有序的發展;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與黑龍江省苗氏種業公司針對優質香稻新品種的研發與推廣進行深度合作,共謀發展。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與苗氏種業院企合作儀式在綏化舉行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是哈爾濱市唯一一所集“農、科、教”與“產、學、研”於一體的綜合性科研單位,為解決哈爾濱市以及黑龍江省農業發展中基礎性、關鍵性、前瞻性科技問題提供技術支撐。近年來哈市農科院積極貫徹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部署,以黑龍江省《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推動農業發展方式從數量向數量質量並重轉變的政策方針為指引,面向市場需求,以“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突破口,大力實施“高附加值優質品種選育”戰略,作物育種工作卓有成效。尤其水稻育種,較早開展寒地優質香稻育種並以此為主攻方向形成成熟的育種體系,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屢創佳績。現已審定優質水稻新品種4個,參試品種多個,其中“哈粳稻2號”憑藉其比稻花香更豐產穩產適應種植區域更大等優勢,已迅速躍升為黑龍江省一積溫帶主栽水稻品種,累計推廣面積近百萬畝。進行適應種植區域為黑龍江省一、二、三積溫帶的高產、適合機械收穫的普通粳稻以及糯稻品種選育,極大地豐富了寒地水稻種質資源。目前擁有優質後備品系20餘個及選育基礎材料3000餘份,豐富的種質資源及實力後盾為雙方的戰略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與苗氏種業院企合作儀式在綏化舉行

黑龍江省苗氏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是集品種研發、銷售與推廣於一體的綜合性種業公司,擁有綏粳4號的首創育成者苗永增老先生的技術及口碑傳承,發展至今運營模式成熟並擁有旗下嘉香米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公司研發推廣的品種在市場有較高的佔有率,對黑龍江省的水稻種植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院企戰略聯盟將充分發揮農科院的品種優勢與苗氏企業的完整的產業鏈運營優勢,強強聯手,共同研發推廣優質香稻新品種、以品種創優質大米品牌、以品牌帶動優質香稻種植,共同唱響更多知名品牌,推動綏化乃至全省優質香米品牌戰略的實施。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與苗氏種業院企合作儀式在綏化舉行

三、建設海倫市優質水稻研發基地 實現院企戰略構想第一步

基地將充分發揮綏化寒地黑土的地域優勢,以三千畝的示範面積重磅打造適應種植區域為二、三積溫帶的哈粳稻系列優質香稻品種示範區,並通過此次冠名活動相邀各大種業及米業經營者共同遴選意向品種,搭建科研單位與經營者雙向選擇平臺,以品種的直觀呈現和企業實力互為對話,以政策和市場需求為導向,整合資源打特色,暢通渠道拓市場,實現通過訂單生產將分散的土地整合,加快土地流轉,推動實現良種良法配套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模式,讓農民成為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積極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並積極鼓勵引導農民和加工企業進行優質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以加速實現從普通水稻種植向具有高附加值的優質香稻種植模式的轉變,打造 “科研育種單位——種業——米業——種植戶——經銷商——消費者”水稻經濟特色產業完整鏈條,讓種植戶有“種”可選、有“技”可施;米廠有“糧”可收;經銷商有“牌”可樹,從源頭推動稻米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與苗氏種業院企合作儀式在綏化舉行

目前,苗氏企業訂單生產規模已從2017年最初的12萬畝擴大到目前的30萬畝,短短1年時間就將訂單面積翻了2.5倍,創造了2700萬元的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其中僅海倫市、綏化市北林地區訂單就超過20萬畝。2018年院企合作伊始,苗氏企業已針對哈粳稻系列品種在巴彥、尚志、方正、延壽、泰來、昂昂溪、北林區、肇源、東京城等市(縣)區實現了3000多畝訂單回收式試驗試繁,並將通過產業鏈條運作於年底正式打入市場。未來,將通過此次活動的宣傳與平臺搭建,讓更驚人的數字呈現在經濟發展道路上,為黑龍江省水稻產業從傳統模式中開闢一條特色發展的捷徑,全力打造水稻特色產業經濟鏈,樹立行業典範,讓各項惠農政策真正的落地生根,造福百姓。

冠名活動分設主題片播放、領導致辭及主旨講話、冠名儀式、品種示範田參觀、示範品種稻米品嚐五個環節,對品種進行全方位展示,併為客商創造充分的交流空間。參加冠名儀式的有綏化市、海倫市,北林區主管領導;益海嘉裡、倍豐米業等知名食品企業代表、大型水稻種植合作社及大型米業代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