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攻擊人?看這篇

孩子總愛攻擊人?看這篇

最近pipi在後臺收到一位媽媽的留言,說自家兒子4歲半,平時還算聽話,就是有愛打人的毛病。

孩子總愛攻擊人?看這篇

這位媽媽說:

其實早在孩子2歲的時候不高興了就會打人,但那時自己並沒太在意,以為是小孩子不懂事長大就好了。可是現在4歲半了,在家不高興了會打家人,去了幼兒園和小朋友鬧彆扭了會打小朋友。我一看到他打人就會嚴厲教育他,有時候甚至會打他幾下,可是一點用都沒有。孩子本來應該是很乖巧的,這可怎麼辦呢?

打人是幼兒期常見的一種攻擊行為。對於2歲以下的孩子來說,愛打人可能有很多原因。

孩子總愛攻擊人?看這篇

1、打人可能是孩子宣洩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

一些孩子無法與他人建立有效的溝通,當心情糟糕、累了、餓了時,無法通過語言或其他適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或需要,會通過打人來發洩。

2、感覺自己受到冷落,通過打人引起注意

孩子總愛攻擊人?看這篇

3、有時孩子的攻擊行為或許沒有任何理由

他們只是想看看打人之後會發生什麼。可見,2歲以下孩子的大部分攻擊行為是沒有惡意的。

但是,當3歲以上的幼兒出現了打人行為時,即使沒有惡意,家長也不能因為幼兒年紀小就不管,更不能抱有種“長大自然就會好”的心態。

家長放任不管,會使孩子對打人這一行為有錯誤的認識,養成打人的習慣。幫助孩子改掉打人行為,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找到孩子出現打人行為的原因。對於3歲以上的幼兒來說,打人大多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得到某件物品、達成某個願望、爭搶玩具等)或宣洩不滿。隨著年齡的增長,含有惡意的敵意性攻擊(如故意傷害、惡意辱罵別人)會逐漸增加。

其次,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為。有的家長過於溺愛,有求必應,導致孩子稍有不滿就打人;有的家長坐視不管或把幼兒打人看作“很有意思”的事情,甚至會說“真厲害、真有力氣!這樣以後不會受欺負”等類似的話,這種做法極不可取,會讓孩子把打人當成一種樂趣。在發現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應保持冷靜,嚴肅認真地講明道理,切忌對孩子嚴厲打罵,這樣會讓幼兒認為只有暴力才能解決問題,並在生活中模仿家長的行為。

再次,注意幼兒的打人行為是否受到同伴的影響。在進入幼兒園後,孩子行為習慣的模仿對象不再只以家長為主,還增加了同伴之間的模仿。

孩子總愛攻擊人?看這篇

所以家長要注意孩子與同伴交往情況,教導孩子不要向打人罵人的小朋友學習,他們的行為不文明,有了問題應該及時告訴教師或家長,而不是通過攻擊他人解決問題。

此外,家長要對幼兒接觸的各類媒體的內容有所選擇。電視中的暴力畫面會很容易被孩子學去。

孩子總愛攻擊人?看這篇

因此,在在孩子觀看視頻時,家長應當有意識地關注視頻的內容,並恰當地解釋和評價視頻中的人物形象及行為讓孩子想想這些做法對不對、應該怎麼做等並給予正面反饋。

最後,密切的家園關係和有效的家園合作對孩子改掉打人的習慣也有積極作用。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有打人的習慣,要與老師及時溝通,請老師在幼兒園留意幼兒的行為並幫助幼兒改正。

孩子到了3歲便慢慢開始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是,幫助幼兒改掉打人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家長在教育幼兒時要保持耐心可以採用講故事、角色扮演、換位思考等多種方法進行教育。

今日話題

幼兒的攻擊行為是否也發生過在你家孩子身上?歡迎通過留言和我們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