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多地出現熱射病,西安5人熱暈1人亡,熱射病是什麼?

古堡王子


【熱射病】與【熱痙攣】、【熱衰竭】同屬於重度中暑的三種表現之一,更是重度中暑裡面最為嚴重的急重症表現,可直接導致昏迷或死亡!

熱身病是高溫伴全身炎性反應導致多器官功能不全,常引起死亡。症狀包括體溫>40°C和精神狀態改變;可能無汗或流汗。診斷對症之後,最好快速外部降溫,靜脈液體復甦以及對器官功能障礙進行支持治療。

當身體散熱的代償機制出現障礙,並且核心體溫急劇升高時可發生熱射病。炎症因子被激活,進而發生多器官功能障礙。胃腸道菌群分泌的內毒素也可能發揮作用。中樞神經系統,骨骼肌(橫紋肌溶解),肝臟,腎臟,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和心臟都可能發生器官功能障礙。凝血級聯反應激活,有時可引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也可能發生高鉀血癥和低血糖。

雖然存在爭議,熱射病可分為2種類型( 典型熱射病與勞力型熱射病的區別):

  • 典型的

  • 勞力型

典型熱射病在暴露於熱環境2-3天后發生。通常發生在炎熱的夏季,在高溫高溼環境裡,尤其是老人、在沒有空調的房間裡久坐且液體攝入不足的人群最容易發生。

勞力型熱射病通常在健康人群中突然發生(如運動員、戶外工作者、工廠工人、警察士兵等)。它是青年運動員的第二大最常見死因。在炎熱環境劇烈活動可突然產生大量的熱負荷以致機體失代償。橫紋肌溶解很常見;急性腎損傷和凝血功能障礙更易發生並且更嚴重。熱衰竭可能進展為熱射病,其特徵表現為精神狀態和神經功能損害。

服用某些藥物(如可卡因、苯環利定[PCP]、苯丙胺類藥、單胺氧化抑制劑)後可導致高代謝狀態,從而發生熱射病。通常由過量服藥引起,但活動及環境條件也可起到疊加作用。

有遺傳疾病並服用某些麻醉藥的患者可發生惡性高熱。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 如神經阻滯劑惡性綜合徵)可發生惡性精神抑制藥綜合徵。這些疾病都是致命的。

症狀和體徵
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不全的表現從神志不清或行為古怪到譫妄、癲癇發作以及昏迷。共濟失調可能為早期表現。患者仰臥位時仍常見心動過速和氣促。可有流汗或無汗,體溫>40°C。

  • 積極降溫

經典與勞力型熱射病治療相似。迅速識別及有效積極的降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降溫技術

主要降溫技術是

  • 冷水浸泡

  • 蒸發降溫

需要注意的是:但蒸發降溫在乾燥環境並且患者外周循環穩定(需要足夠的心輸出量)時效果最好。

  1. 當環境溼度較高或患者存在深度休克時,應使用冷水浸泡。蒸發降溫通過邊對患者噴灑溫水邊對其扇風來降溫。使用溫水而非冷水時蒸發降溫更加有效。

  2. 使用溫水使皮膚與空氣蒸汽壓力梯度最大化,減輕血管收縮及寒戰。通過特製的降溫裝置,將患者全裸懸掛於網上,身下放置引流臺,將15° C 的霧化水從患者上方及下方噴灑整個身體。利用風扇使加熱至45-48℃的空氣在人體周圍進行循環。利用這種技術,多數熱射病患者可在60分鐘內降溫。

  3. 此外,可將冰袋或化學降溫袋放置於頸部、腋窩、腹股溝或無毛皮膚的表面(即手掌、腳掌、臉頰),這些部位皮下血管豐富可增加降溫效果,但單獨用於降溫是遠遠不夠的。



大醫惠眾


新聞中提到熱射病,這裡跟大家科普一下:其實熱射病就是中暑,只不過在中暑的分級中,熱射病屬於重症中暑,屬於中暑中最為嚴重的一種。那麼到底熱射病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科普一下

人類的下丘腦中的溫度敏感神經元起著調定點的作用,也就是人們常常說的體溫調定點。正常情況下人類機體的調定點在37℃左右。這時,散熱較少,產熱也最少,散熱和產熱保持排行,且十分穩定。當體溫升高超過調定點水平時,熱敏神經元活動明顯增強,散熱活動便明顯大於產熱活動,這使得升高的體溫開始降低,直到回到調定點為止。但是某些特殊病態情況下,體溫調定點一旦失靈也就會發生類似熱射病的疾病。

熱射病多是指患者在高溫、高溼環境下進行工作,因為高溫環境導致體溫調定點上移,誘發體溫調節功能失調,導致大量熱量在體內聚集,對身體的重要器官造成嚴重損傷。患者的症狀包括局部肌肉痙攣、高熱、無汗、口乾、昏迷、血壓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難等,甚至出現呼吸衰竭等現象。現實生活中,熱射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其中50歲以上患者中死亡率達到了80%,所以一旦診斷熱射病需要對患者給予高度的重視。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要掌握熱射病的簡單急救方法。簡單急救的原則主要是使患者儘快脫離高溫環境,迅速給患者降溫,儘快轉院。所以現場急救就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1、改變環境,迅速將病人搬離高溫環境,安置到通風良好的陰涼處,解開其外衣,使其平臥。2、降溫,輕症患者用冷水反覆擦拭身體,使體溫降至38℃;飲用鹽水或飲料。體溫持續在38.5℃以上者可口服退熱藥物退熱。3、及時聯繫120儘快轉入附近又救治條件的醫院。


張之瀛大夫


丁香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熱射病,是中暑的一種,屬於極度危險的重症中暑。除了輕症中暑的症狀變得更加嚴重之外,熱射病還可能呈現出以下典型狀況:

  • 意識障礙、抽搐痙攣、手腳運動障礙;

  • 爆發性的高熱,可達 40℃ 甚至以上;

  • 肝功能異常、腎功能損害、凝血功能紊亂(這些指標須在醫院通過驗血而獲得)。

熱射病屬於極度危險的重症中暑,需意識到若不立即處置死亡率相當高,除了戶外工作者,老年人也是熱射病的常發人群。瞭解這一點,我們先從「中暑」說起。


一、中暑的分級

中暑按照症狀嚴重程度和應對緊急程度分為不同級別,涵蓋範圍較廣。一般而言,中暑可分為三個等級:

1. 第一等級:先兆中暑

顧名思義,這算是最輕的狀況,主要症狀包括眩暈、神志恍惚,感受上有點類似久蹲後忽然起立時眼前一黑的那種體驗。同時還可能發生肌肉痙攣並伴隨痙攣部位疼痛 —— 這是由於猛烈出汗、鹽分(鈉)流失所導致的。一些人還會感覺手腳發麻等異樣不適。

2. 第二等級:輕症中暑


這個等級的症狀除了在先兆中暑的基礎上加重之外,還可能出現較為強烈的頭痛、噁心、嘔吐、面色潮紅、揮汗如雨、渾身倦怠綿軟無力等症狀,部分人群開始發熱。這個階段的病人有時神情看上去總覺得哪裡不對,有些異樣,這其實是輕度意識障礙已經發生的標誌。

3. 第三等級:重症中暑

即:熱射病。除了輕症中暑的症狀變得更加嚴重之外,熱射病還可能呈現出以下典型狀況:

  • 意識障礙、抽搐痙攣、手腳運動障礙;

  • 爆發性的高熱,可達 40℃ 甚至以上;

  • 肝功能異常、腎功能損害、凝血功能紊亂(這些指標須在醫院通過驗血而獲得)。

熱射病屬於極度危險的重症中暑,需意識到若不立即處置死亡率相當高(介於 20%~70% 之間,50 歲以上患者可高達 80%)。因此必須第一時間呼叫救護車,火速送往醫院搶救。


二、為什麼老人特別容易中暑?

老年人之所以最容易成為中暑的受害者,與其生理特性關係密切。

1、含水量低:老年人體內本來含水量就低,佔體重大約 50% 左右,年輕成年人為 60%。

2、調節功能差:隨著年齡的增長體溫調節能力會有所衰退。溫度上升時老年人的出汗量與皮膚血流量的增加量都會減少,而且增加速度也會減慢。

3、年人感覺減

退:對於炎熱、口渴不那麼敏感。即使已經開始脫水,也意識不到。

這些都是老年人容易中暑的風險因素,需要非常警惕。

研究發現年輕時就維持良好運動習慣的老年人具有和年輕人差不多同等程度的熱耐受能力。說明鍛鍊能夠延緩體溫調節能力的衰退。老年人常年維持適當的運動量,比如一天一次微微出汗的運動,有利於預防中暑。


三、如何避免家中老人中暑?

1. 採取適當的防暑降溫措施

說服家中的老年人盛夏季節,尤其是氣溫猛然升高的日子裡千萬不要為了節省幾度電費而硬撐著不開空調 —— 這種做法其實非常不划算,尤其對體弱者更是構成巨大的中暑風險!

但是另一方面,年輕人也不要貪圖把空調溫度調至過低,一般不要低於 24℃,否則室內與室外溫差過大,會在出入室內外時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空調也不要出風口直接對著人猛吹,為防止吹出的冷空氣一直沉澱於室內地板附近,可以在地板上放一架小型電風扇來促進室內空氣對流。

2. 不斷提醒自己補充水分

少喝一點、多喝幾次、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每天補充 1.2 升左右的水分、起床後以及洗澡前後也記得喝水。

工作和運動造成大量出汗時可以考慮飲用鹽汽水或者其他運動飲料,但是建議選擇鹽分的濃度在 0.1%~0.2% 左右的類型,也不要喝太多,避免一次性狂飲大量水之後引發人體反射性排汗亢進,從而導致水分和鹽分的進一步流失,加重缺水的狀態。


四、戶外工作者應當注意

有部分人群不得不在高溫環境(譬如露天)下工作,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健康飲食,避免不良生活習慣。當身體狀況不好時,又需要在高溫下工作,一不小心就中暑了。

因此,開始工作時需要自查以下幾項:

  • 最近自己的體力和精神狀態好嗎?

  • 睡眠充足嗎?

  • 有沒有過度飲酒,並且喝到宿醉?

  • 早餐正常進食了嗎?

  • 有沒有重感冒或者腹瀉?

若有不適應及時調整工作,並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態。

用人單位也應該儘可能照顧到員工的福祉,儘量縮短持續工作時間、增加休息頻度、增加換班人手等等。工作現場也應該提前準備好冷飲料(5℃~15℃ 為佳),除了補充水,也要考慮鹽分的補充。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科普文章:

請收藏!家中長輩中暑急救錦囊

對抗中暑,你準備得是否夠全面了呢?


丁香醫生


熱射病是中暑的一種。根據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不同,通常把中暑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這三種情況可順序發展,也可交叉重疊。

中暑是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喪失過多而出現相關臨床表現的疾病。氣溫>32℃、溼度>60%、對高熱環境不能充分適應及工作時間長、劇烈運動或軍事訓練,又無充分防暑降溫措施時,極易發生中暑。

熱射病患者會有高熱(中心體溫>40℃)伴神志障礙。熱射病患者可能大量出汗,也可能無汗。患者可能表現行為異常或癇性發作,繼而出現譫妄、昏迷。

熱射病的病死率為20%~70%,50歲以上患者則高達80%。決定預後的不是發病初始體溫,而是在發病30分鐘內的降溫速度。快速降溫是治療熱射病的基礎,迅速降溫決定患者的預後。如果能在發病後30分鐘內把直腸內溫度降到40℃以下,就通常不會死亡。降溫延遲,則病死率明顯增加。

發生熱射病時,應把患者轉移到通風良好的低溫環境,脫去衣服,促進散熱。對無虛脫患者,現在迅速降溫的金標準是冷水浸浴或冰水浸浴,把患者身體(除頭部外)儘可能多地浸入1.7~14℃的冷水中,並且不停地攪動水,以保持皮膚表面有冷水,在頭頂部周圍放置用溼毛巾包裹的冰塊。這個方法可以在20分鐘內把體溫從43.3℃降到40℃以下。

對虛脫者則採用蒸發散熱降溫,如用15℃冷水反覆擦拭皮膚或用電風扇或空調。當體溫降到39℃時停止降溫。

體外降溫無效的話,可能就需要進行體內降溫和藥物降溫。


朱劍笛


其實熱射病是熱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於暴露在高溫高溼環境中導致機體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超過40℃,伴有皮膚灼熱、意識障礙(如譫妄、驚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統損傷的嚴重臨床綜合徵。

而中暑是一大類疾病,根據臨床表現,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先兆中暑指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降溫,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除上述症狀外,體溫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出現四肢溼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平躺解衣,降溫,補充水和鹽分,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熱痙攣是一種短暫、間歇發作的肌肉痙攣,可能與鈉鹽丟失相關。熱痙攣常發生於初次進入高溫環境工作,或運動量過大時,大量出汗且僅補水者。經常出現於訓練中或訓練後出現短暫性、間歇發作的肌肉抽動。患者應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平臥,補充鹽水或飲用電解質溶液可迅速緩解熱痙攣症狀。輕症者可口服補液鹽,脫水者應靜脈輸注生理鹽水(0.9%NaCl溶液),並做好積極轉運準備。

熱衰竭指熱應激後以血容量不足為特徵的一組臨床綜合徵。嚴重熱應激情況下,體液、體鈉丟失過多,水電解質紊亂,但無明顯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表現。常出現多汗、疲勞、乏力、眩暈、頭痛、判斷力下降、噁心和嘔吐,有時可表現出肌肉痙攣、體位性眩暈和暈厥。體溫升高,無明顯神經系統損傷表現。熱衰竭如得不到及時診治,可發展為熱射病。故

應立即送往醫院救治。患者應迅速降溫;當血容量嚴重減少、電解質紊亂時需靜脈輸液。

而我們經常聽到的導致死亡的中暑,其實指的是中暑當中的熱射病。熱射病是中暑最嚴重的一種類型,患者體溫過熱,摸上去燙手,高溫對細胞膜和膜內結構產生損傷,如讓蛋白質發生變性,導致細胞膜流動性改變。同時影響酶的活性,損傷線粒體功能,造成機體細胞廣泛性損傷和多器官功能性衰竭。最常出現在高溫高溼環境下進行高強度訓練或從事重體力勞動一段時間後忽感全身不適,發熱、頭痛、頭暈、反應遲鈍,或忽然暈倒、神志不清,伴噁心、嘔吐、呼吸急促等,繼而體溫迅速升高達40℃以上,出現譫妄、嗜睡和昏迷。皮膚乾熱,面色潮紅或蒼白,開始大汗、冷汗,繼而無汗,心動過速、休克等。死亡率可高達30%。

熱射病可以使得神經細胞快速死亡,導致熱射病患者往往出現譫妄。還可以導致心力衰竭,心肌細胞壞死變性,心率不齊等循環系統問題。高熱引起的肺血管內皮損傷以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還可以造成急性呼吸窘迫症。消化系統也可以因為血流灌注減少而誘發消化道出血,幾乎所有的患者在2~3天后都會出現肝細胞壞死和膽汁淤積,嚴重還可以引發肝衰竭。腎臟也會因為血流灌輸不足和肌紅蛋白的機械性梗阻而造成腎衰竭。同時電解質和水也會發生紊亂,有些人高鉀,有些人低鉀,有些人代謝性酸中毒,有些人呼吸性鹼中毒。

而對於熱射病的治療,我們能做的就是快速,降溫是治療的首要措施,病死率與體溫過高及持續時間密切相關。如果降溫延遲,死亡率明顯增加。當患者脫離高溫環境後立即開始降溫,並持續監測體溫。降溫目標:使核心體溫在10~40min

內迅速降至39℃以下,2h降至38.5℃以下。應該將迅速脫離高溫高溼環境,轉移至通風陰涼處,將患者平臥並去除全身衣物,用涼水噴灑或用溼毛巾擦拭全身,同時扇風,加快蒸發、對流散熱。同時第一時間撥打120送醫。最忌諱在大馬路上,讓患者躺在炎熱的地上給喂藿香正氣水以及壓人中,這樣做不僅沒有任何作用,同時會耽誤寶貴的降溫時間,以及可能造成氣管堵塞。

最後應該提醒的是,目前沒有任何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預防中暑的方法,只能說盡量避免高溫下的活動,同時保證足量飲水,但飲用淡鹽水一定要看出汗量。同時有發熱,感冒,胃腸炎,腹瀉,嘔吐;睡眠不足;肥胖;低血鉀的人群應當尤其注意自己是否出現中暑症狀。一旦出現症狀,首先應該進入陰涼通風的環境,飲用涼水,儘可能給自己降溫,同時應該告知旁人或者撥打120。


茄子營養師



最近這幾天,全國各地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大暴雨過後,又迎來了持續的高溫天氣。近日來,各地相繼報道因患熱射病死亡的病例,那麼到底什麼是熱射病?又為什麼會嚴重到致人死亡呢?

熱射病其實是中暑中較為嚴重的一種情況,專業人士指出,重症熱射病的致死率大約在80%以上,而患者的表現通常為高熱,體溫最高可達40℃以上,同時會出現皮膚乾熱無汗、神志不清,臟器衰竭等症狀。

而該疾病之所以會造成患者死亡,是因為當人體的溫度持續在40℃以上時,體溫調節功能會受到影響,同時還會出現蛋白變性、功能失活等症狀,甚至出現細胞壞死,如果治療不及時,患者的呼吸系統、神經系統、血液功能、肝腎系統及心肌功能等都會受損。

而多器官衰竭是造成熱射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所以,健識君想要提醒大家,高溫作業人群一定要做好遮陽措施,同時儘量不要在最熱的時候幹活,同時還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非高溫作業工作者儘量減少外出活動,尤其是在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而且在室內還是要適當的開空調或風扇,溫度適中就可以,同樣要注意喝水與休息。

一旦出現輕微中暑症狀,儘量在涼快的地方休息,如果嚴重就一定要儘快就診,以免加重病情。


健識局


重症中暑嚴重時會致命!!!

5月30日,當天最高溫度達35℃,天氣十分悶熱。下午5點左右,運動員阿龍(化名)在室外運動,跑了8000米後,突然感覺身體有些不舒服,兩眼一黑直接昏迷過去了,被緊急送醫簡單治療後回到家中。沒想到到了晚上9點多,阿龍突然再次出現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的症狀,朋友立即將其送到醫院急診,經診斷,阿龍是患了熱射病(極嚴重的中暑)!

當時,阿龍整個人的狀態已經陷入昏迷,體表溫度足足有39.8℃,缺氧和脫水非常嚴重,血壓低,整個人已經沒有反應。

隨即,急診科醫務人員給他進行降溫、輸液處理後,患者神志轉清,但已出現急性腎衰竭、肝損害、橫紋肌溶解、凝血功能障礙病徵,病情危重,立即收入重症醫學科(ICU)搶救治療!

經過一系列治療後,才算穩定下來,搶回一條命。

什麼是熱射病?為什麼熱射病能快速地奪人性命?

熱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熱射病在中暑的分級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種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該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溼的天氣。

遇到高溫天氣,一旦出現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時,要注意降溫。如高溫下發生出現昏迷的現象,應立即將昏迷人員轉移至通風陰涼處,冷水反覆擦拭皮膚,隨後要持續監測體溫變化,若高溫持續應馬上送至醫院進行治療,千萬不可以為是普通中暑而小視,耽誤治療時間。

中暑是怎麼發展成熱射病的?

中暑是指由高溫條件直接作用於人體,而導致的健康傷害事件,是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人的體溫調節機制發生障礙的結果。根據病人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病人出現輕度頭痛、頭暈、大量出汗、口渴、耳鳴、噁心、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但病人體溫基本正常或稍高,先兆中暑發生後,如果能及時採取干預措施,病人短時間內即可恢復正常。輕症中暑,病人先兆中暑的症狀加重,出現面色潮紅或蒼白、煩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噁心嘔吐、全身疲乏、心悸、大汗淋漓、皮膚溼冷、脈搏細速、血壓偏低、動作不協調等,這時病人體溫升高至38.5℃左右,如果及時處理,往往可在幾小時內恢復。

重症中暑,又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熱痙攣,由於病人大量出汗,導致體內的水、鹽大量丟失,鹽是氯化鈉,低鈉造成肌肉痙攣伴疼痛,尤以腓腸肌,就是小腿肚子為特徵,疼痛常呈對稱性和陣發性。

重症中暑第二種情況叫熱衰竭、病人因脫水、電解質紊亂、周圍循環容量不足而發生虛脫、其中病情輕而短暫者稱為熱昏厥,發生短暫意識喪失,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可以發展為熱射病。

第三就是熱射病,病人的調節機制失效,這樣造成體溫驟升,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功能障礙,病人出現高熱、無汗、神志障礙,體溫可高達40~42℃以上。

熱射病中還有一種類型稱為日射病,是烈日長時間直接照射病人頭部,導致其中樞神經發生功能障礙,表現為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嚴重者昏迷等。中暑病人的危險性判斷,病人是否危險主要看體溫,當病人的核心體溫,也就是肛溫達41℃時,死亡率達10%,達到42℃時,死亡率則升至70%。臨床判斷中暑病人危險性的指標,體溫大於39.2℃,心率大於每分鐘127次,此為熱危險,這種情況下,必須採取緊急救治措施,否則病人有生命危險。

熱射病患者如何救命?

患者應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飲用涼鹽水等飲料以補充鹽和水分的喪失。有周圍循環衰竭者應靜脈補給生理鹽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鉀。熱射病患者預後嚴重,死亡率高,倖存者可能留下永久性腦損傷,故需積極搶救。

1.體外降溫

旨在迅速降低深部體溫。脫去患者衣服,吹送涼風並噴以涼水或以涼溼床單包裹全身。以冰水浸泡治療已不再推薦,因發生低血壓和寒戰的併發症較多。但如其他方法無法降溫時,亦可考慮此方法,但此時需要監測深部體溫,一旦低於38.5℃時需停止冰水降溫,以防體溫過低。

2.體內降溫

體外降溫無效者,用冰鹽水進行胃或直腸灌洗,也可用無菌生理鹽水進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將自體血液體外冷卻後回輸體內降溫。

3.藥物降溫

氯丙嗪有調節體溫中樞的功能,擴張血管、鬆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患者出現寒戰時可應用氯丙嗪靜脈輸注,並同時監測血壓。

昏迷患者容易發生肺部感染和褥瘡,須加強護理;提供必需的熱量和營養物質以促使患者恢復,保持呼吸道暢通,給予吸氧;積極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酸鹼平衡;補液速度不宜過快,以免促發心力衰竭,發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應的洋地黃製劑;應用升壓藥糾正休克;甘露醇脫水防治腦水腫。激素對治療肺水腫、腦水腫等有一定療效,但計量過大易併發感染,並針對各種併發症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百科名醫


熱射病,我們很多人可能聽都沒有聽說過,更別說對它的瞭解了。

那麼熱射病到底是什麼呢?

在瞭解樂設定之前,我們先來聽一則故事:在五月份的某一天溫度達到三十五攝氏度,這種天氣可以說是很悶熱。然而在這種悶熱的天氣有一名運動員在室外進行了8000米的長跑,長跑之後突然就眩暈過去,該運動員被送到醫院進行治療後,看起來沒有大礙的他突然出現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等一系列的症狀。而後再次送到醫院,被醫生診斷為熱射病。



根據上面所說的我們對熱射病應該有幾分的瞭解,無非是人體處於高溫環境引起人體體溫調節失衡、體內熱量積蓄過多導致的極度中暑的情況。

出現熱射病該怎麼辦?

如果在大熱天的時候出現有人昏倒,那麼要儘快把人轉移到陰涼處,並且用冷水反覆的擦拭身體溼體溫降下來。如果患者的體溫一直沒有下降那麼就要及時送去醫院了。



正直夏季炎熱的時候,我們身上出了大量的汗一定要注意正確的降溫,切不可貪圖一時涼快。


KK健康


夏天已經到了,暑熱來臨,來勢洶洶,由於一些人從事室外工作,或者體質弱的人群,非常容易中暑。近些年來環衛工人暴曬、夏季小孩被關進車裡等情況導致死亡的案例屢見不鮮,就是俗話說的熱死了或悶死了。

對於中暑的情況,大家都很明白也很熟悉,相信每個人也都有經歷,其實就是:

個體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或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體力活動引起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一組臨床症候群,以高熱、皮膚乾燥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為特徵。那麼,熱射病到底是什麼呢?熱射病的英文名為heat stroke、sunstroke或heat disease,根據我國的《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GB11508-89)規定:
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就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可見熱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一種,從概念上來說,不能直接和中暑劃等號。

一句話,熱射病就是最嚴重的中暑,救治不及時可能導致死亡。從傳統中醫來說,熱射病屬於傷寒的一種,歸納於外感熱性疾病的範疇。如經典醫學典籍《素問·熱論》中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又如《難經·五十八難》中描述:

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溼溫,有熱病,有溫病。

可見熱射病屬於傷寒五種類型之一。尤其是在夏季,因為伏氣所發的暑病,非常嚴重。在中醫著作《醫宗必讀·傷寒》中記載:

熱病者,冬傷於寒,至夏乃發,頭疼,身熱惡寒,其脈洪盛。古人對所謂熱病有深刻的認識,《溫熱逢源》記載:伏氣所發者,名為熱病。而以暴感而病者,仍名曰暑病。現代西醫學認為,熱射病是指:
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熱射病在中暑的分級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種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

也就是說,熱射病與高溫、高溼天氣關係最密切。可以分為勞力性和非勞力性熱射病,而且危險性很高,一旦出現各種併發症,非常難以痊癒。因此,在高溫高溼天氣,熱射病頻發之時,每個人應該注意控制外出,即使必須外出,也應該大量補水,有防護措施,這樣才能合理規避重度中暑引發的熱射病。

重體力勞動者、長期室外工作者和體制虛弱的人群,除了特殊情況和不得已的情況,不要輕易挑戰“暑熱”的威脅。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歷史傳訊社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熱射病聽起來有點專業學術,但它還有一個名字就是中暑,不過雖然感覺中暑很常見,但熱射病在中暑的分級當中,屬於重症中暑了。

原因?

我們知道,人是恆溫動物,體溫一直保持在37℃左右,我們的神經中樞系統,會不斷地進行體溫的調節,進行產熱或者散熱,從而讓人的體溫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但是在高溫、高溼的環境當中,人的體溫和外部的環境溫度接近,這個時候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就會出現失調,散熱困難,熱量在體內不停地積聚,散發不出來,就可能會傷害到中樞神經,並且影響到人體各個器官組織的功能,這時候人體可能會出現肌肉痙攣、血壓升高、呼吸困難甚至昏迷等等症狀,如果救治不及時的話,還可能造成死亡。

如果出現熱射病怎麼辦?

如果一旦發現周圍的人有了狂出汗、神情恍惚這樣的症狀,就要引起注意了,及時降溫。

如果再嚴重一些,已經開始昏迷、呼吸困難等等症狀,要馬上把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在冷敷進行物理降溫的同時,最好能補充一些淡鹽水或者生理鹽水,但是不要盲目的補水哦。對於中暑的病人來說,除了要補充水分,還要補充鹽分,盲目的大量補水可能適得其反,引起體內的電解質紊亂。如果患者體溫持續過高,最好還是送到醫院治療,千萬不能輕視中暑。

如何預防?

最近很多地方都是持續高溫,在戶外工作的人群要格外防範中暑,儘量避免在高溫、不通風的地方長時間進行體力消耗大的勞動,穿透氣的衣服工作,最好隨時帶點淡鹽水在身邊補充電解質。室內也要注意及時通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