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有何奧祕?

一千個中國人讀《山海經》可能有800個被千奇百怪的生物笑倒,一千個中國人讀《道德經》可能有一千種理解,有的從中看到大道,有的看到陰謀詭計,有的看到修身養性……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可稱為“三知三守”,出自《道德經》。

原句是這樣: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我們來看看這三知三守的深義: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有何奧秘?

一、知其雄守其雌

明確知道雄強是什麼樣,卻安然堅守雌柔的地位。就好似天下最低調的河流深澗,永恆的大德不會喪失,恢復到嬰兒一樣純然狀態。

漢朝中興是從光武帝劉秀開始的,劉秀為人非常和善,溫文爾雅,完全與祖先劉邦是兩種性格的人,卻在歷史上成為獲點贊非常高的皇帝。當年他在京城太學上學,然後回家種地務農經商,完全就是個和氣的小帥哥。當王莽篡漢以後,平常人從沒想到劉秀這樣文弱的書生會造反,結果兩軍陣前,劉秀率領三千敢死隊向著幾十萬敵軍衝鋒,激勵了兩萬人的友軍,創造了戰勝幾十萬敵人的奇蹟。

老子的道揭示了上善若水的道理,揭示了以柔克剛的奧秘,明白的人會有驚人的發現。打敗王莽建立東漢王朝以後,劉秀以柔治國,善待功臣,春風化雨,施恩天下,可以說是比較謙虛低調的有為皇帝。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有何奧秘?

二、知其白守其黑

知道什麼是光明潔淨,卻甘居灰暗的地方。成為人們認識天道的典範,因而永恆的德行沒有差錯,可以恢復到初始終極狀態。

簡單說來,就是明白人也不要太耍聰明,要和光同塵低調做人方才會與道同在。大智若愚是看透世界又能與世界同步。出發點並不是自己真的笨得像豬,而是大智若愚。平常低調做人與人為善,在必要時能扮豬吃虎,順應天地法則,當適合時機來臨時也能與天地造化同行,雷霆一擊滌盪世界。

知白守黑這種觀念在很多領域都有應用,比如下圍棋、寫書法、軍事謀略、人際交往等都講究陰陽平衡,知白守黑。過去古代的很多直爽忠臣,錚錚鐵骨,往往被奸臣小人利用,最後壯志未酬,比如商朝的比干、明朝的于謙。也有一些大智若愚的有識之士能和光同塵,掌握時機撥亂反正,挽狂瀾與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比如漢朝的霍光、清朝的曾國藩。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有何奧秘?

二、知其榮守其辱

明知什麼是光輝榮耀,卻甘於堅守在卑微的地位。就好似天下最深的山谷,永恆的德性才會圓滿充足,返歸於最自然質樸狀態。

成就一番事業難,更難的是善始善終。漢朝開國後,最能打仗的韓信功勞太大了,他獲得過劉邦的免死承諾,可是照樣躲不過呂后的棍棒殺戮。而張良深知榮辱轉換之秘,沒事閉門修身養性,假借辟穀修道為名躲避風頭,無意在朝中爭風奪利,反而能善始善終。

明朝的心學聖人王陽明在朝中做官時行事光明磊落,結果得罪權臣受到杖刑,當他吃盡辛苦逃亡到雲南龍場當了驛站小官後,條件異常艱苦,隨時可能死亡,當他不畏生死每天晚上睡進石棺後,卻豁然開朗。最卑辱的地方最卑辱的官位最卑辱的人生境遇,讓他在龍場悟道,悟出了自己的人生大道,找到自己的心學真理。

可以說三知三守代表了老子的以柔克剛思想,讓低調忍讓、以退為進、以守為攻變得更接地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