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必讀:區塊鏈技術是否會終結開源時代

2017年11月18~19日,在上海交大召開的2017中國開源年會,在第二天我們組織了一個“閉門會議”。在這個閉門會議上,我們自然也聊到了很多關於區塊鏈的事情,我在會上頗為隨性的發表了一些歪理邪說。

參加此次大會的朋友中,有一位來自Linux人的陳歐侃,後來他打算籌劃一個在線的、與開源話題相關的、面向大學生的辯論會,也邀請我去做主持人,更是將我的觀點,設計成了一個辯題《區塊鏈技術是否會終結開源時代?》。

作為這個話題的始作俑者,我也有義務將自己當初的觀點,以更加書面的形式闡述一下。一方面看看是否能夠找到認同這一觀點的朋友,另一方面也供參加辯論的正反雙方同學,做一個參考。

區塊鏈的技術本質

在我看來,現在大家經常提及的“價值互聯網”,是對區塊鏈技術最中肯的評價。傳統的互聯網,是傳輸信息的。所以,信息的複製與傳播非常容器,卻無法簡單的做到:我給了你N,我自己就會少掉N,這樣的需求。

區塊鏈的思路,恰恰巧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將A轉給B一共N元這個信息,複製無數份,全網分發。於是每個人都知道了這筆交易,只要回溯了與A相關的所有交易,就能知道A的賬戶裡,還剩下多少錢了。

其次是智能合約,當某某事件發生,就能夠自動的觸發一筆交易。雖然這並不是全新的技術,但是與價值傳遞關聯起來,再加上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等特性,改變世界的可能性,就此出現了!

開源時代的來歷

為什麼會出現開源時代?其實,如果往前追溯,還是因為比爾蓋茨寫的那封著名的《致電腦愛好者的公開信》。在那封信裡,比爾蓋茨談到了一個非常合理的觀點:我不應該無償為你勞動!我寫了程序,那是我的勞動成果。如果你想要複製給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推薦他到我這裡來購買,那就是投了我的錢,然後拿去送人。

注意,下面開始是歪理邪說。

由於互聯網的出現,盜版的傳播變得比以前更加容易!因此,一個軟件作者、或軟件公司的權益,更加難以得到保障。事實上,除非你能夠擁有強大的律師團隊,並能夠通過打擊盜版,將錢賺回來。否則大多數開發者,是無法獨立的維護自己的權利的。

接下來的事情,產生了一個神奇的變化。程序員們反其道而行之,索性將軟件的源代碼,完全開放出來了。不但不再介意他人的修改與二次分發,更是在開源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一整套推崇道德的評判標準、強調奉獻的社區文化、與公開透明的協作模式。

於是,開源時代,到來了!

程序員的現在

現在的程序員,基本上有兩種選擇:

投身某家軟件企業,出賣自己的智慧,並換取“穩定”的收入。(創業其實也就是希望能夠將收入最大化的一種高風險行為)

創造某種開源軟件,並且幾乎不必指望任何直接的經濟回報。(社區地位提高,被人收購與投資,當然也是存在一些微小可能的)

但是,這樣的現狀,其實都是不公平的。作為一個程序員,他寫了一個程序,或者一共程序中的某個模塊。這樣的一種勞動,究竟意味著多大的價值?

在公司裡拿著月薪或年薪,與他的軟件的價值究竟有多大,其實關係並不大。假設一個互聯網公司,程序員開發了一個網站,第一年用戶來了100萬,第二年用戶來了1000萬,程序員的工資並不會增長10倍。

至於開源軟件,那就更加不公平了。PHP語言編寫的網站,在全球80%的服務器上運行,PHP語言的作者,應該獲得多大的收入?Apache的作者呢?Linux的作者呢?為了支撐整個互聯網的存在,Bind的作者又應該收入多少?

因為無法計算,所以~~他們就奉獻了。這樣真的公平嗎?

程序員的未來

如果程序員的未來,能夠根據他的軟件,究竟被多少人使用,每天被多少次運行,來獲得收入,將會發生什麼呢?

我們在開源社區,都存在patch貢獻的概念。假設我們可以統計一個軟件的全部patch數量。一共有3千個開發者為一款軟件貢獻過patch。根據貢獻比例,最多的人,貢獻了10%的patch,最少的人,只有千分之0.2。

然後,如果這個軟件,每運行一次,就能夠收取0.0001元。在全球運行1萬次,能夠收到1元錢。但是這個軟件,實在是太出色了,它在全球每天會運行1億次,因此,那位貢獻了10%的patch作者,每天能夠自動收到1千元。而那位貢獻最少的人,也能收到2元錢。

這3千位程序員,自動的組成了一家沒有主管的公司。他們的收入,來自於他們的軟件執行後產生的收益。這一切,都是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的!

開源時代的終結

事實上,並非開源的終結,而是開源=奉獻=沒錢,這樣一個時代的終結。甚至更加極端一些,沒有所謂的軟件公司,也沒有所謂的開源項目。所有的軟件都是開源的,所有的軟件也都是賺錢的,至於那種以道德相標榜的“開源時代”,終結就終結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