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讀人生的轉折點

人生的轉折點,有好有壞!有的人越變越好,有的人則不然,但不管好壞,既然是轉折點,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有必要念叨唸叨!

不敢說少時熟讀三國,但對於三國裡離奇曲折的人生際遇,則是頗有感觸。以劉備來說,他的第一大轉折點便是離開許都,掙脫曹操的束縛,有驚無險地脫離了虎口。 劉備曾對關羽說:“吾乃籠中鳥、網中魚。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宵,不受籠網之羈絆也!”那劉備是如何脫離曹操束縛的呢?不靠別的,靠演戲。

從三國讀人生的轉折點

魚入大海,鳥上青宵

劉備在下邳投了曹操,處決呂布後跟隨曹操一起回許都。在許都期間,劉備和董承等人預謀誅殺曹操。為了不讓曹操看出自己的志向,劉備“就下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劉備種菜的這一招沒能夠騙過曹操。曹操為了進一步試探,請劉備去喝“青梅酒”,酒桌上,曹操說出了那句驚天劈地的話:“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想要通過這句話來試探劉備,進一步確定劉備有沒有野心。結果,劉備的表演成功打消了曹操的疑慮。劉備因為曹操看穿了自己的心跡,筷子都嚇掉了。他一定覺得這下完蛋了。這時恰好響起了雷聲,劉備借雷說事,輕描淡寫且不乏幽默和自嘲地說了句:“一震之威,乃至於此。”這時候的曹操,已經沒有了顧慮,他相信了劉備的話,所以大笑說:“丈夫亦畏雷乎?”劉備於是借題發揮說道:“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一個害怕雷聲的男人,有何前途?曹操因此不疑劉備。還是郭嘉、程昱等旁人看得清楚,說曹操放走劉備是“放龍入海、放虎歸山”,把劉備比喻成龍、虎,可惜曹操終被劉備表演所迷惑,說了句“我有朱靈、路昭二人在彼,料玄德未必敢變心。”

為什麼要把“煮酒論英雄”這一節當作是劉備人生的轉折點?因為,通過曹操的口,劉備從此聲名遠播。劉備還和董承等結盟,“皇叔”的頭銜得到了漢獻帝的認可,用行動確立了正統的地位。從此,劉備正式與曹操對立。所以,這是劉備人生的第一大轉折點。

從三國讀人生的轉折點

煮酒論英雄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人生轉折點往往發生於不經意間,能不能往好的方向轉折,則取決於你的能力和生活積累,也就是俗稱的人生閱歷。劉備能忽悠曹操,正是因為他能將掉筷子這種事表演的惟妙惟肖。想劉備一生英雄,斷不至於被曹操說自己是英雄而嚇成這樣。因此,我們必須得時刻繃緊這根弦,你想上進、想成功就須時時刻刻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才能在機遇來到的時候處變不驚、從容不迫。

再說諸葛亮,“三顧茅廬”肯定是他人生的最重要轉折點,諸葛亮由此成為劉備一生中最重要的謀士。這個轉折點的最核心部分是得遇明主,將諸葛亮的滿腹才華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或許很多人都夢想著自己有這樣的轉折點,但大多未能如願!你想啊,縱你有千般才華,若遇不到賞識你的人,沒有人給你平臺,你又如何施展呢?退一萬步講,即使有了平臺,但不放手讓你去幹,而只是讓你按照他的想法去幹,你會不會有意猶未盡的感受呢?貌似絕大多數人才都是處於這樣的境遇,說白了就是掙點辛苦錢,談不上施展才華。因此,我以為,轉折點還需要人和,需要別人尤其是你的老闆能認同你的能力和做事風格。假如生活中的你能遇到這樣的轉折點,那就是你人生最大的機遇,切莫遲疑不決,大膽去幹吧!

從三國讀人生的轉折點

三顧茅廬

再說曹操,人生跌宕起伏,官渡之戰奠定了他北方霸主的地位,是他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但赤壁之戰卻可作為他人生、甚至三國時期最重要的轉折點。因為如果不是他的剛愎自用,三國統一很可能不需要經歷這麼長時間,以至於他在生也沒實現這個願望,不得不說是他人生的一大憾事!試想當初如能納諫,不輕易動兵,甚至不採納龐統、黃蓋等的奸計,也不至於遭遇赤壁慘敗。最後若不是諸葛亮放他一條生路,豈不是性命也得留在江南?因此可以說,赤壁之戰實在是曹操的一個不好的轉折點,主要原因歸咎於曹操的得意忘形,完全沒把孫權、劉備放在眼裡,對於形勢判斷過於淺顯,以為憑著七十萬鐵騎便可踏平江東,哪知江東天塹並不是那麼好逾越的。

得意不忘行,失意莫喪志,這才是生活真諦!

從三國讀人生的轉折點

得意忘形

三國裡還有很多這樣的轉折點,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最後出現的結果不盡相同,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有人千古留名,有人一世罵名。可不管怎麼樣,以史為鑑,我們作為現代的普通人,切記:

1、學習。不管到什麼時候、什麼年紀、什麼境遇,唯一不能放棄的是學習和積累。

2、在不斷學習的情況下,等待天時、人和和地利,一旦出現,決不放棄。只要你一直進步,總會有人會賞識你的,總會有平臺讓你施展的。

3、得益不忘形,失意莫喪志。

如此這般,相信你的人生轉折點就在不遠處等你,請務必抓住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