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社交软件毁掉的当代年轻人

一洋最近有些焦虑。

她发现自己在现实和朋友圈中的差距好像越来越大了。

在现实中,22岁应该是什么样子?一洋很清楚,说近一点,朋友圈里几个同龄的朋友,一个是凭借当上学生会主席在学校叱咤风云的红人,一个是拿了三年奖学金的名牌大学优等生,

说远一点,90后、00后的网红已经身着GUCCI背着Prada,关晓彤已经和鹿晗在布拉格广场甜蜜接吻。

被社交软件毁掉的当代年轻人

再看看一洋:长着6分女的脸,一直关注着“90后开始脱发了”的话题,读着二流大学最普通的专业,昨天刚又和妈妈要了一千块钱还花呗,虽然妈妈的话让她有点愧疚,但很快就被消费下个月花呗额度的快感消灭了。

成绩虽不是很好,但靠着期末最后一礼拜的突击复习和小抄从没挂过科,有个钢铁土直男备胎在追自己,也有个一米八五的长腿男神暗恋着。快乐的源泉大部分在:土创,爱豆,追剧,微博,抖音,探探......

一洋对现在的生活很不满意,就像柴静说的"我不是怕死,只是不想这么活"。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每当夜深人静时总会安慰自己:以后都会好起来的,自己只不过是懒,不然也可以和那些人一样厉害。

......

被社交软件毁掉的当代年轻人

part 2

朋友圈里的一洋却不大一样。

在朋友圈里,一洋活得十分上进潇洒,几乎每天都会把背单词app的打卡分享到朋友圈,配的文案是从来不重样的鸡汤。每到周末朋友圈必打卡酒吧定位,偶尔不蹦迪就换成网红店。

除此之外,朋友圈里的一洋还很喜欢读书,她很爱把一些书的扉页、或者把书里句子摘抄到手机备忘录截图发到朋友圈,配上精致的点心和下午茶,往往可以被一些人称作“白富美”。虽然每次东西都吃光了一页书没读进去,但依旧对此乐此不疲。

一洋还热衷于在朋友圈里面汇报自己的健身数据,游泳1公里、跑步20公里、骑车30公里……但这些数字往往发出去没什么效果,

后来就换成了每次必在健身房拍照,发到朋友圈收获了一大批点赞,一洋这才感到欣慰,没有白白锻炼。后来越来越懒,去了就是拍张自拍跑十分钟,洗半个小时澡打道回府。

结果由于在运动之后变本加厉的暴饮暴食,一洋体重不仅未有丝毫减少,还比原来胖了2斤。

被社交软件毁掉的当代年轻人

微博里的一洋也不大一样。

比如今天,一洋看到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少女强奸案,热心网友一洋在微博下面慷慨激昂的评论:

“中国男人都不配和中国女生交往。”

刷完这条一洋又看到热搜上虎扑和吴亦凡因为唱功问题对撕了起来,作为吴亦凡的迷妹,一洋哪能忍得了这帮直男,在虎扑步行街官微连喷了好几条留言:

“吴亦凡就是帅啊,你们这帮直男就是嫉妒人家长得帅。”

“有没有实力人家人气都高,你们这帮屌丝行的吗???”

......

被社交软件毁掉的当代年轻人

一洋也没告诉过她的朋友,她还玩探探。

她的个人简介是这样的:

“我跟你不熟,别上来就问能不能加V

没有话题就别尬聊

一米八以下的就别划我了

不接受任何批评,玻璃心。”

......

被社交软件毁掉的当代年轻人

还有抖音、网易云音乐、QQ......每个社交软件上的一洋都不一样。

part 3

一洋现在已经分辨不出到底是在扮演社交软件中的自己,还是已经成了社交软件中的自己。

一洋虽然很焦灼,但也不在乎。

今天生日,备胎请她出去吃了饭,对着刚才在餐厅拍的自拍和菜品修了半个多小时,又截了几张父母朋友给自己转账的记录截图,把这些图片整理成9张又发了条朋友圈,看着朋友圈点赞数越来越多,一洋嘴角欣慰的扬起笑容,又打了个哈欠,

“很晚了”,在备胎男生的提醒下,一洋带着笑容,甜蜜地进入了梦乡。

被社交软件毁掉的当代年轻人

♥♥♥

有人说,社交软件是一个小剧场,所有人互为演员和观众,每一次发送都是一场戏剧表演,发送者就是表演的主角,然后,等待一一点赞。

在不同的社交app,我们对外界展现出来的形象都不同。微信上的岁月静好、微博上的放飞自我、网易云音乐上的文艺青年、QQ上和老师社长的积极向上......

被社交软件毁掉的当代年轻人

我们都成了戏精。千人千面,在不同的人群前就切换成不同的战斗型态。

被社交软件毁掉的当代年轻人

我们没法说这种这种行为是好是坏。

在社会心理学这叫做印象管理,是指人们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印象的行为。恰当的印象管理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可以使交往顺畅的继续下去,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个人修养的量尺。

毕竟人是种社会性动物,很多时候需要迎合这个社会环境。在任何一个社交性场合下,人展示出来的自己不过是为了适应社会并从社交中获利,从真实的自我上派生出来的某个子人格,在不同的场合下,我们就展示出不同的子人格。

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社交软件的依赖性大过了对现实生活的依赖,本来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设计出来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有共同话题进行交流,聊天才是主流。

结果为了建立、维护自己人设,耗费巨大精力展现出与现实完全不同的自己,我们并不开心,且压力巨大。开始质疑这样的社交方式是否真的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被社交软件毁掉的当代年轻人

有人说想了解一个人就把他所有的社交软件动态翻一遍,就大致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我认为是个悖论,对方在不同的社交软件有不同的风格、习惯,即便你翻遍了对方所有社交软件,了解的不过是他对外界想展示的人设而已。

为什么不去聊一聊呢?为什么不打电话约出去见见面呢?是不是我们与社交软件是用来使现实生活更方便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而我们在社交网络上所维护人设花费的时间成本,是不是也太高了?

如果把这些精力投入到完善自己上面是不是更有意义呢?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很对:

最后,你会意识到“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人都非常的“有想法”。无论是微博,还是QQ空间,甚至是朋友圈,每天都被他们的“想法”刷屏,他们是如此思想丰富且信誓旦旦,最后却依然还是一个不甘于平凡的平凡人”。

渐渐的,你懂得了一个道理:其实在任何领域,“有想法”本身真的没有太大的价值,世界只属于那些能够“将想法变成执行力”的人,而并非你很“有想法”。

最后为了让自己变得有执行力,你把所有花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用来提高自己,用来把自己变得有思想,最终如果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你将不再轻易说出自己的思想,不会发朋友圈,同样的,你消失于朋友圈,因为你觉得实在waste time。

被社交软件毁掉的当代年轻人

归根结底,你在社交网络上辛苦营造的形象不过是一抹虚无,适当的运营会让大家的相处更加顺畅,但沉浸于此会让你迷失自己,不如将真实的自我建立在没有柔光、滤镜的真实生活上,虽然粗粝、琐碎,还有令人沮丧的坎坷,但是却能沉淀出一个真实、扎实的真我。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世界已经太吵,我们需要听听自己。

-end-

我是今日作者可心。

被社交软件毁掉的当代年轻人

晚安

“问问你的佛,能渡苦厄何不渡我。”

“命运不渡你,天地不渡你,江海不渡你,神佛不渡你,

我渡。”

好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