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那些被遺忘的 柴燒工藝

中國的制瓷史已經有數千年,歷代的傳承與發展也使人們對陶瓷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製方法,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燒製陶器時罩住瓷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體上走了火的痕跡,這在中國古代社會正統的制瓷標準中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都是不被欣賞的,認之為“瑕”。然而在現代制瓷、燒製技術極為成功的條件下,一種與傳統柴燒審美截然不同的現代陶藝創作“燒製觀”在盛行,現代柴燒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燼與土的自然結合。當代柴燒很大程度上即體現在:柴燒燒製作品時不再使用罩住,意味著對燒成過程中所產生的“弊病”的認可。它的特點是使得木材燃燒所產生的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與一般的漂亮釉水不同,窯內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體之上,在高溫烤制下形成溫澤光潤、層次豐富的自然灰釉;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質感,及各種顏色的變化,留下了火曾駐足過的痕跡,自然而無粉飾之氣,不會重複且很難預期它燒窯的成果。

柴燒是一種既古老又現代的技藝,在我國古代幾千年的陶瓷燒製史上柴燒是唯一的燒造方法,在技術設備發達的今日,陶瓷燒造技藝已呈多樣,而古老的柴燒技藝在中國幾近失傳,近代輾轉流傳至日本、臺灣得以盛行。而今在國人意識迴歸的大環境下,柴燒工藝得以發揚並受人追捧。

找尋那些被遺忘的 柴燒工藝

什麼是柴燒?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製方法,在沒有煤炭、煤氣或電等資源之前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那麼人們是怎樣定義柴燒呢?一般認為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作品可分上釉(底釉)與不上釉(自然落灰釉)兩大類,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日本的備前燒是不上釉的(取其自然落灰效果)。柴燒是一種既古老又現代的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

找尋那些被遺忘的 柴燒工藝

柴燒窯和柴窯是一個概念嗎?

現代人們常說的柴窯嚴格意義上來講並不是“柴窯”,標準叫法應為柴燒窯,而真正的柴窯是中國古時五大瓷窯(柴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之首。創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初年(954年)河南鄭州(一說開封),本是後周世宗帝柴榮的御窯,所以從北宋開始稱為柴窯。

找尋那些被遺忘的 柴燒工藝

柴燒窯的特點?

古代燒製瓷器使用木柴,區別於現代的氣燒和電燒,同一種產品,柴窯燒製出來的產品能軟化水質、改變口感,促進身體健康。

陶瓷是土與火的完美結合,用柴窯燒瓷與氣窯、電窯造瓷,就像我們用水汽蒸饅頭與用微波爐蒸饅頭的區別一樣,一個鬆軟可口,一個則硬邦邦。

找尋那些被遺忘的 柴燒工藝

柴窯燒瓷傳統上一直採用松木,可使燒出來的瓷器釉面含蓄、滋潤。

柴窯燒瓷傳統上一直採用松木,松木富含松脂,在燃燒過程中揮發出來的松脂對陶瓷有滋潤作用;其燒製原理是通過不斷添加柴火讓溫度慢慢上升,使窯中的器皿慢慢受熱,加上爐內的水汽與瓷器釉料的有機結合,使燒出來的瓷器釉面含蓄、滋潤。

找尋那些被遺忘的 柴燒工藝

柴窯成器需要的基本條件?

土:柴燒可用的泥土(陶土或瓷土)很多,經陶者自行調配,考量的是泥土(陶土或瓷土)耐熱溫度、柴窯屬性、薪柴總類等;追求的是讓土能產生一種溫潤、敦厚、沉穩內斂的柴燒之美。

柴:一般木材需靜置約三至六個月以上(忌太潮溼),以利燃燒,其種類有松、樟、龍眼、荔枝、蓮霧及廢棄木材等。

窯:僅以燃燒木材提供熱能,一般燒窯需三到五天,期間需不眠不休輪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總類、天候的狀況、空氣的進流量等細微因素,正不斷地影響窯內作品的色澤變化。

灰:柴窯燒陶時,完全燃燒的灰燼極輕,隨著熱氣流飄散。當溫度高達1200℃以上時木灰開始溶融,木灰中的鐵則使陶壞中的鐵形成釉,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這種方式形成的釉被稱為“自然落灰釉”,自然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燒作品的迷人之處。

找尋那些被遺忘的 柴燒工藝

傳統柴燒和現代柴燒的區別?

古代人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製方法,在沒有煤炭、煤氣或電等資源之前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燒製陶器時用匣缽罩住瓷胎, 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 使產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

找尋那些被遺忘的 柴燒工藝

柴燒陶瓷為何價格高?

柴窯瓷燒製成本高、成品率低。一是政府明令禁燒柴窯,沒有松柴供應,如果沒有專門的資金保證和目的,誰也不敢輕易動火柴窯燒製風險大成本高;二是一窯下來,燒掉近2000斤松柴,成本相當高;三是燒一次窯要有一整套經驗豐富班子集體協作,柴窯的火候與溫度完全依賴人工來控制,特別是把樁師傅,沒幾十年成功經驗是不行的,稍有疏忽就會出現“塌窯”意外,經濟損失動輒以數10萬元計算;四是窯爐內前端的溫度偏高,後端偏低中間溫度最為適中,因此同一爐燒出來的瓷器質量有很大差異,成品率低。

找尋那些被遺忘的 柴燒工藝

隨著柴燒的盛行,柴燒產品不僅限於瓷器,廣西的欽州陶、雲南的建水陶、廣東的潮州陶、還有更名貴的宜興紫砂也參與到柴燒的行列,而且燒製方式方法也變得更加多樣,但傳統的燒製方法仍然以其獨特的藝術韻味流傳於世,這體現出一個民族對於傳統的尊重,只有懂得保留原汁原味的傳統,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傳承,才能夠推動陶瓷工藝的不斷向前。

找尋那些被遺忘的 柴燒工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