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他懟了漢武帝,反而贏得漢武帝的尊重?

就他敢惹漢武帝

看過大漢天子的人都知道,漢武帝不好惹。比如司馬遷,也就說了幾句不同意見。結果怎樣?被“呵呵”了,男人都做不成。但是有個人,偏就敢惹。而且,話還很難聽。例如:漢武帝喜歡提拔新人,新幹部的地位甚至高於老同志。

為何他懟了漢武帝,反而贏得漢武帝的尊重?

這人就說: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

意思很清楚:選幹部又不是堆柴禾,哪能這樣?

由此留下一個成語:後來居上

漢武帝聽了,居然沒脾氣。

其實,還有更難聽的。

某次,武帝在朝堂上大講儒家倫理,還說自己打算如何。

這人就說: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這就等於指著鼻子罵:你這個人,心裡面慾火中燒,口頭上卻仁義道德,又何必揚言學什麼堯舜呢?

武帝當時就被懟得說不出話來。但又怎麼樣呢?也只是站起來吼了一聲:散會!

這人是誰呀?這麼牛!

哈哈,汲黯(讀如級暗)。

為何他懟了漢武帝,反而贏得漢武帝的尊重?


底氣從何而來

差點讓公孫弘混不下去的,就是他汲黯。這人資格很老。武帝還是太子時,他就是洗馬。

洗馬,就是太子出行的時候騎馬走在前面開道。所以《漢書》的百官表就寫作先馬。

正確的讀音,也是先馬。後來,他又擔任了主爵都尉,相當於正部級。

那時,公孫弘還只是個小小的辦事員。不過,兩人的處世卻完全相反。公孫弘是老戲精,汲黯是老倔頭。

實際上汲黯的耿直和莊重是一貫的。他從不趨炎附勢,巴結權貴。太后的弟弟田蚡(讀如焚)做丞相,皇后的弟弟衛青當大將軍,別人見了都下拜,汲黯也就拱拱手而已。

這不奇怪。皇帝的面子都不給,何況他人?說起話來,也是該懟就懟。

丞相公孫弘,酷吏張湯,都在朝堂上被他訓過。

武帝哭笑不得,也只好說:

甚矣,汲黯之戇也!

為何他懟了漢武帝,反而贏得漢武帝的尊重?

意思是:汲黯這傢伙,也太不通人情世故了。不通世故的,也不會搞陰謀詭計。漢武帝很放心。

事實上汲黯的忠誠度毋庸置疑,直言不諱也正是為了漢武的江山社稷。他說,天子設置公卿大臣,難道是用來揣摩聖意拍馬溜鬚的?我倒想明哲保身,但豈能辱沒使命?

所以,有了問題,他肯定挺身而出。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的一個王率領部下投降大漢,喜歡講排場的武帝下令派二萬輛馬車前去迎接。國庫沒有那麼多錢,只好向民間借馬。百姓們當然知道,這事十有八九是老虎借豬,便都把馬藏了起來,馬匹根本湊不齊。

武帝勃然大怒,要殺長安縣令。

當時,汲黯正好擔任右內史,是長安縣令的長官。

為何他懟了漢武帝,反而贏得漢武帝的尊重?

於是他立馬懟了回去:

長安縣令無罪!只要殺了我汲黯一人,就有馬了。再說那些投降的傢伙算什麼東西,也值得如此隆重?讓沿途驛站按照常規接待,一站一站地送過來,不就行了?

漢武帝只好收回成命。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啊!

也許,汲黯的底氣正在這裡。

結果,他贏得了許多人的敬重。

贏得敬重靠什麼

比如衛青。有人曾經勸汲黯說:足下難道不知,天子希望文武百官都以大將軍為最尊貴嗎?以後見了,不可不拜。

為何他懟了漢武帝,反而贏得漢武帝的尊重?

汲黯:以大將軍之尊而有長揖之客,豈非更加貴重?

結果,衛青一輩子都敬重汲黯。漢武帝也如此。

大將軍衛青入宮,他坐在馬桶上就見了。

丞相公孫弘求見,衣冠不整就見了。

但與汲黯見面,漢武帝一定穿戴整齊。

如果來不及換衣服,就隔著帷幕說話,不敢失禮。

朝野上下都怕汲黯,並非沒有原因。

汲黯也自覺,從不濫用皇帝的信任,揮霍朝野的忌憚,堅持只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據理力爭,雞毛蒜皮則聽之任之。實際上作為老莊哲學的信奉者,汲黯是主張清靜無為的。這就使他既能守住原則,又不至於用力過猛,樹敵過多。不難想象,如果此公在皇帝面前絮絮叨叨,看誰都不順眼,會怎麼樣?

為何他懟了漢武帝,反而贏得漢武帝的尊重?

不是招人恨,便是招人煩。

其實汲黯的政敵們是很希望他惹是生非的,公孫弘甚至奏請皇帝將其調任首都的市長。理由是:那地方皇親國戚多,一般人惹不起,非德高望重敢作敢為者不能勝任。

至於真實意圖,恐怕誰都明白。

然而汲黯到任以後,一如既往地抓大放小無為而治。什麼人都沒得罪,首都地區卻秩序井然,祥和太平。

公孫弘他們只能徒呼奈何。這就告訴我們:

一身正氣又有所不為,才能贏得敬重並且安全。

當然,敬重不等於喜歡,汲黯也曾被罷官。

最後,卻還是被任命為淮陽太守。

而且,其他太守月薪一萬六,汲黯兩萬。

為何他懟了漢武帝,反而贏得漢武帝的尊重?

汲黯:臣有病,恐不堪重任。

漢武帝:朕不過借重愛卿的崇高威望罷了,哪裡需要你當真管事?以卿之道德感召力,躺著就能治理地方。

這位皇帝,總算還是個明白人。要是遇上個既糊塗又小氣的呢?怕也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